另類官二代蘇威:堪稱隋朝的亞當斯密,卻接連被兩代聖君棄用

青言論史 發佈 2019-12-21T16:34:33+00:00

蘇威當然是熟讀歷史的,一看見「謝晦」二字,嚇得面如土灰,納頭便拜。但是,他為宦幾十年,最大的問題,用楊堅的話來說,就是過於戀權,而且度量有限:其性狠戾,不切世要,求名太甚,從己則悅,違之必怒,此其大病耳。

隋筆-(七)蘇威

「老子英雄兒好漢」,這句話在魏晉南北朝的歷史上可謂是金玉良言。因為在那個「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年代,做高官的充要條件就是老爹是高官。這一制度,我們稱其為士族門閥制度,它貫穿了從東漢中後期到隋朝的五百餘年的中國歷史。

士族門閥制度被今人幾乎批得一無是處,因為它是赤裸裸的關係和裙帶制度;發展到後期,身居高位者碌碌無為,有能力的人卻上進無門。南朝之敗亡,就與此有莫大的關聯。

然而,這種制度也未必不會發掘出英才,比如西魏名臣蘇綽父子,就是個中代表。

在《兩晉南北朝人物誌》里,我曾專門介紹過蘇綽其人,以及他所設計的一系列對西魏-北周帝國影響深遠的制度。而在他英年早逝以後,其爵位也就被其尚年幼的長子蘇威繼承。事實證明,蘇威的能力和貢獻,無愧於蘇綽之子的身份。

儘管四歲就繼承了父親美陽郡公的爵位,年輕時的蘇威卻對權力之類的東西相當無感。當朝的大冢宰宇文護要把女兒嫁給他,他卻寧願跑到山中廟裡也不願意答應這門婚事;而當宇文邕除掉宇文護、再次請他出山時,蘇威卻又以自己有病為名,數次拒絕出山。

儘管一次次拒絕了北周朝廷的徵召,蘇威卻對家人頗為仗義:他的一位堂妹夫得罪了突厥人,被人家堵上門來要人,打算把堂妹一家拖家帶口帶到北境去。蘇威二話不說,把家裡能賣的都賣了,自己找到突厥使者,好說歹說,把堂妹全家給保了下來。

楊堅掌權以後,聽高熲匯報了蘇威的事跡後,親自上門把蘇威請過來聊天。倆人本來聊得挺好,聊的楊堅都想給蘇威封個官做了,結果蘇威一聽說楊堅要代周自立,二話不說,又跑回家養病去了。

高熲要把蘇威追回來,楊堅擺擺手:「現在還不是用他的時候,等著吧。」


不久以後,楊堅正式稱帝,隨即下詔給蘇威,拜他為納言,封爵邳國公。蘇威又上表推辭,這回楊堅沒跟他客氣,直接把他「請」進了朝堂上來。

誰也沒料到,正式開始理事的蘇威,上台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他爹當年定下的規矩給改了。

廢掉自己父親的為政舉措,無論是為君亦或為臣都是大忌,需要冒相當大的輿論風險。而蘇威之所以要把蘇綽制定的政策進行完善甚至改易,並不是他有多別出心裁,而是他爹當年在世的時候就希望有人給改掉而已。

蘇綽還在的時候,就一直對自己制定的過於嚴苛的財政政策感到不安,常常感嘆道:「我所做的都只是權宜之計,絕非太平之策。不知道後世的君子們,誰能把它給改掉啊!」

而稱帝以後的楊堅,也確實需要別人來重新制定適應新興帝國的經濟方案。由蘇綽之子來更易乃父的方案,既保持了政策的一貫性,又實現了蘇綽自己的遺志,豈不美哉?

果然,蘇威認為從西魏延續下來的稅法太過嚴苛,對百姓盤剝過重,奏請皇帝降低稅率。隨後,他又有感於周宣帝時過於鋪張浪費的時風,請求楊堅將宮闈之中所有華而不實的裝飾全部撤去,以為天下之表率。這些建議,都被楊堅非常高興地採納了。

蘇威不僅是個搞經濟的好手,還有法律方面的天分。他一生之中最大的貢獻,就是作為主要編撰者之一,參與制定了影響了隋唐兩代的法典——《開皇律》。

自西晉以來,歷朝歷代基本都在忙於打打殺殺,根本無暇顧及法律方面的建設,以至於三百年來,竟沒有一本成熟的法典通行於世,江左六朝甚至一直在沿用晉武帝時制定的《泰始律》。統一天下以後,制定一套新的法律,就成了擺在隋朝君臣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

數年以後,《開皇律》終於編訂。這套律令最偉大的成就就在於,它廢除了五胡十六國以來,北方長期存在的各項酷刑,如磐刑、磔刑等,將死刑的執行確定方法確定為絞刑和斬刑兩種。同時,它又明確了刑罰的五種基本形式,即笞、杖、徒、流、死,這一成果被日後歷朝歷代的法律所沿用,即使是日後的《大明律》、《大清律》,依然能找到《開皇律》的影子。

完成了《開皇律》修訂工作的蘇威,也站到了他人生的頂峰。他不僅官拜尚書右僕射、僅次於高熲,還在朝會上多次受到楊堅的讚揚。皇帝甚至公開表示,蘇威之於自己和隋朝,堪比當年的商山四皓之於漢高祖和西漢。

一般來說,皇帝不遺餘力地夸某個大臣的時候,這個人離落馬就不遠了,此為規律一;

隋初的大臣,儘管個個卓爾不群星光燦爛,但是能落個好下場的卻不多,此為規律而。

結合規律一、二,可以得出結論——蘇威要出事了。

果然,蘇威很快就栽了跟頭——儘管在金融和法律上他是能吏,卻不代表在民生上他有多出類拔萃的能力。平陳以後,他被派往宣慰江南,結果在他的一番折騰下,南陳被搞得民變四起,幾乎到了整個江南全部起來造反的地步,無奈之下,楊素才被派去救火。

而正當楊素在江南到處平叛的時候,蘇威的兒子又給他惹麻煩了——這位公子在和國子監博士討論樂理時,公然要求滿堂大臣用腳投票,非要他們站個隊表示支持誰。結果,支持那位德高望重的老博士的寥寥無幾,站在蘇公子身邊的卻幾乎是滿朝文武。

這位博士回家以後越想越氣:「我立朝四十餘年,今日竟被一個小兒如此輕慢!」憤懣之餘,他聯合其他數位重臣,彈劾蘇威結黨。

奇怪的是,楊堅居然立刻就有了批覆——他讓人把《宋書-謝晦傳》拿來給蘇威好好讀一讀(謝晦等人為宋武帝託孤大臣,在武帝死後輔佐少帝,卻又在不久後廢少帝立文帝。文帝執政穩定後,誅謝晦全族)。

蘇威當然是熟讀歷史的,一看見「謝晦」二字,嚇得面如土灰,納頭便拜。

然而楊堅只是冷冷地說了兩個字:「晚了!」就讓人安排蘇威退休去了。

此後的蘇威,數起數落:楊廣登基,他跟著後面干;宇文化及弒君,他又輔佐宇文化及。等到李淵父子統一天下的時候,他又主動跑去見李家人,希望謀個一官半職。結果被李二一頓冷嘲熱諷,羞得再也無顏求官:

公隋朝宰輔,政亂不能匡救,遂令品物塗炭,君弒國亡。見李密、世充皆拜伏舞蹈。今既老病,無勞相見。

蘇威其人,為官清廉,克己奉公,這一點是沒有爭議的。但是,他為宦幾十年,最大的問題,用楊堅的話來說,就是過於戀權,而且度量有限:

其性狠戾,不切世要,求名太甚,從己則悅,違之必怒,此其大病耳。

做個假設——倘若蘇威沒有被彈劾罷官,還接著做他的宰相,楊素也許就無法成為宰相,也許整個隋朝的歷史就會因此而改寫。只可惜,沒有如果。

當然,無論是蘇威還是楊素,都有排除異己的毛病,只不過楊素待得時間久,幹掉的人多而已。而蘇威本人,也曾將大隋王朝第一支筆排擠得險些無立錐之地。那麼,這支優秀的筆桿子又是誰呢?他又有怎樣的傳奇故事呢?

咱們下回再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