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師評食物:想不到我們平時吃的,竟然是這樣的巧克力。

營養師手記 發佈 2020-04-15T05:52:52+00:00

喜歡純粹的食物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比如說黑咖啡和黑巧克力,但往往現實並不是這樣。本著「明明白白去吃,健健康康生活」的原則,讓我們來抽絲剝繭,把這個誤會解釋清楚。

喜歡純粹的食物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比如說黑咖啡和黑巧克力,但往往現實並不是這樣。比如說,在嘗過純黑巧克力後,很多人會發現這並不是自己的菜。

一定是哪兒里出了偏差,才會有這樣誤會。本著「明明白白去吃,健健康康生活」的原則,讓我們來抽絲剝繭,把這個誤會解釋清楚。

巧克力,大自然給靈長類動物的饋贈。

巧克力是從哪兒來的呢?是用可可樹的種子可可豆加工而成的。可可樹長在潮濕悶熱的赤道附近,把它橄欖球那麼大的果實切成兩半,在中央的種子就是可可豆了。

凡是種子都會富含能量與營養,來保證最初的萌發,可可豆也不例外。但沒有硬殼保護的種子通常都有毒,可可豆的毒素就是可可鹼。可可鹼對絕大部分哺乳動物都是致命的,這也是為什麼不能給貓貓狗狗餵巧克力的原因(會造成其心跳過速、肌肉僵硬等致命性問題)。

但對於靈長類動物來說,可可鹼是可以代謝掉的,而且適當的食用,還對身體有很多益處。

美國西奈山醫學中心發表在《心血管醫學綜述》雜誌上的一項綜合性述評表明,吃巧克力對心臟和血管有三大好處。

1、改善血流:巧克力中的多酚類物質,對血管內皮有擴張作用,能改善血流,調節體內炎症,降低血小板凝集和胰島素抵抗。

2、預防高血壓和中風:適度食用巧克力對預防高血壓、脂質代謝紊亂、冠狀動脈疾病、心衰、中風、末梢血管疾病很有幫助。

3、降低心衰風險:每天或隔天吃50克巧克力,可降低心衰發作風險。

曾經的巧克力是用來提神醒腦的。

說到這個,有一個小故事。中國第一個吃巧克力的人是康熙。當時還沒有塊狀的巧克力,人們會把巧克力做成一碗黑黑苦苦的濃湯。康熙爺喝完之後就問,這東西如此之苦,是要給朕治病嗎?西方使者趕忙回答:我們喝這個主要是為了提神醒腦,跟東方人喝茶是一個道理的。康熙大笑道:原來這洋人每天喝的就是這玩意兒,哪有我們的龍井好喝呀。

康熙的判斷還是很準的,世界三大飲料茶、咖啡與可可都有提神醒腦的功效。但現在來看,明顯茶與咖啡要比可可更受歡迎,用可可飲料來提神的場景至少在國內已經相對很少了。

更多情況可可豆會被製成可可漿、可可液塊、可可粉和可可脂。可可漿和可可液塊是直接把可可豆焙烤再進行研磨後形成的,可可粉則是把可可豆脫脂之後磨成的粉,而可可脂是指從可可豆中被提取出來的脂肪成分。

大多數人並不是為了有益身體或提神醒腦才吃巧克力的,那麼人們都在消費巧克力的什麼呢?從市場上一些主流巧克力的Slogan可以看出一二。

X芙,縱享絲滑。

巧克力的絲滑口感主要歸功於可可脂,這是從可可豆中提取出來的脂肪成分,可可豆的油脂含量超40%,以飽和脂肪為主。而在這款「縱享絲滑」的巧克力中,為了進一步增加絲滑的口感,還添加了乳脂肪的成份,當然還有一點點你們熟悉的反式脂肪。

所以說,如果一款巧克力的口感非常順滑,那大機率它的脂肪含量也不會低。

要特別注意的是,有個冒充可可脂的添加劑叫代可可脂,它是以植物油為原料製成的,口感近似於可可脂,其中很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

X時,塊塊好滋味。

無論是什麼食物,如果想要更美味的話,加些糖一定不會錯。現代食品工業更是把這一點用到了極致。一般來說,一款加工食品的含糖量都會被控制在10%左右,這個值叫做「極樂點」,會給人們最佳的味覺體驗。

因此,「塊塊好滋味」的實現方法就是添加糖的含量。添加到什麼程度呢?白砂糖是X時巧克力配料表中的第一個原料,這代表白砂糖是這款產品中比重最大的成分。

所以,很難說你是吃了一塊很甜的巧克力,還是吃了一塊巧克力味兒的糖塊。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糖攝入過多對身體一定是非常有害的。

XX羅,臻愛永恆。

巧克力在很多時候被同愛情聯繫起來,戀人常在類似情人節這樣的特殊日子贈送巧克力以表愛意,這是一個市場非常大的消費場景,所以當然會有商家對此進行專門的產品打造。

要通過食品來傳遞浪漫的氣質,同樣需要口感與味道來塑造。你會發現XX羅這款產品其實是由巧克力、堅果、威化組合而成的巧克力料理。這樣的組合註定了它也是高糖高脂的存在,只適合在特殊的日子來上一顆。但問題來了,我們真的能控制住自己只是偶爾吃上一顆嗎?

XX黑巧,減肥時也可以吃的巧克力。

羅永浩首次直播帶貨時,推薦過一款XX黑巧。這一品牌的很多系列都是不含糖的,因此口味自然也就沒那麼好。你也許會想,這款產品一定為那些鍾愛黑巧的人設計的吧。當然不是,這款產品主打的是「減肥也可以吃的巧克力」,可見鍾愛黑巧的人群是一個多麼小眾的市場。

事實上,無論是順滑的口感、良好的味道、愛情的浪漫或是減肥的場景,如今的巧克力更多是作為一種標籤而存在。這個標籤不只提供味道,更提供消費者對於產品的期待。這有點像鑽石,本質是碳,但被賦予了恆久遠的價值。

很難判斷這件事情是好是壞,但單從配料表來看,這樣的演變增加了人們對糖和脂肪,甚至是反式脂肪的攝入的機率。大規模的宣傳還增加了嬰幼兒食用巧克力的可能性,這是有潛在風險的。很多婦幼專家都警告家長不要給三歲以下嬰幼兒餵食巧克力,嬰幼兒的發育尚不完全,代謝速度慢,有可能會對中樞神經系統造成影響。

縱然,我們會為了意義、形式感和喜好去飲食,但仍要把長期健康的因素考慮在內。不能只吃你的「大腦」想吃的東西,要多吃些你的「身體」需要的東西。


「明明白白去吃,健健康康生活」,以上就是這次分享的所有內容,如果身邊有愛吃巧克力的朋友,可以分享給他,聽聽他是怎麼說的。當然,也歡迎關注【營養師手記】,每天了解一點營養知識,願我們都有一個舒適健康的飲食習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