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症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診治專家共識(2019版)——要點一覽

醫脈通消化科 發佈 2019-12-19T19:44:17+00:00

為了充分反映本領域國內外的最新進展,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脾及門靜脈高壓外科學組再次組織相關專家對2015版共識進行修訂更新,制訂了《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症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診治專家共識(2019版)》(以下簡稱2019版共識),以期為臨床醫師提供更為規範、可行的治療指導意見。

為了充分反映本領域國內外的最新進展,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脾及門靜脈高壓外科學組再次組織相關專家對2015版共識進行修訂更新,制訂了《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症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診治專家共識(2019版)》(以下簡稱2019版共識),以期為臨床醫師提供更為規範、可行的治療指導意見。2019版共識同樣不作為強制性標準,僅為臨床醫師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制訂最佳治療方案提供參考。

一、門靜脈高壓症的診斷標準

肝靜脈壓力梯度(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HVPG)仍是目前評估門靜脈壓力變化的金標準。HVPG變化對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進展、破裂出血以及非曲張靜脈併發症發生和死亡有預測價值。HVPG正常值範圍為3~5mmHg(1 mmHg=0.133 kPa),>5~<10mmHg為輕度門靜脈高壓,≥10mmHg為臨床顯著門靜脈高壓症(clinically significant portal hypertension,CSPH)。

推薦意見1:將HVPG作為評估門靜脈壓力變化的主要手段。

推薦意見2:滿足以下條件之一即可診斷CSPH。(1)HVPG≥10mmHg;(2)超聲、CT或MRI檢查結果提示門-體側支循環形成;(3)瞬時彈性成像檢測肝臟硬度值>20kPa[7,8];(4)內鏡檢查顯示食管、胃底靜脈曲張。

二、門靜脈高壓症危險程度分級

推薦意見3:評估門靜脈高壓症患者危險等級,對不同等級的患者進行針對性監測、管理和治療。

三、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症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與預測

推薦意見4:將肝臟疾病的嚴重程度,內鏡下食管、胃底曲張靜脈的範圍、程度,以及紅色征的範圍作為患者出血的主要預測因素。

推薦意見5:將6周內病死率作為急性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治療效果的評估指標,終末期肝病模型評分可用於判斷患者的預後。

四、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症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和破裂出血的診斷與監測(圖1)

圖1 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症食管、胃底曲張靜脈的監測流程圖

推薦意見6:將食管胃十二指腸鏡檢查作為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診斷依據,檢查頻率如下:(1)內鏡篩查無靜脈曲張的代償期肝硬化患者,建議每2~3年複查內鏡;(2)內鏡篩查存在輕度靜脈曲張的代償期肝硬化患者,應該每1~2年複查內鏡;(3)無靜脈曲張或者存在輕度靜脈曲張的代償期肝硬化患者,如果發生失代償,應複查內鏡。

五、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症食管、胃底曲張靜脈破裂出血的預防和處理建議

推薦意見7:一級患者採用他汀類藥物進行抗纖維化治療,不推薦使用NSBB。治療目標是預防CSPH與失代償的發生。

推薦意見8:尚無證據證實NSBB對二級患者有效。治療目標是預防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和肝硬化失代償。

推薦意見9:對於輕食管、胃底度靜脈曲張的三級患者(尤其存在較大出血風險時),採用NSBB治療。對於中、重度靜脈曲張的三級患者,推薦傳統NSBB、卡維地洛或EVL治療。治療目標是預防首次出血,將HVPG控制在12 mmHg以下或治療後HVPG下降20%。

推薦意見10:對於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急性出血的患者,復甦維持血流動力學穩定,並採用生長抑素及其類似物、血管加壓素等治療以降低門靜脈壓力,同時給予抗菌藥物預防感染。

推薦意見11:內鏡治療旨在預防或有效地控制食管、胃底曲張靜脈破裂出血,並儘可能使靜脈曲張消失或減輕以防止其再出血。

推薦意見12:藥物治療無效或無法行有效內鏡治療的嚴重出血可採用三腔二囊管壓迫止血。

推薦意見13:TIPS可用於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大出血的治療,適用於HVPG>20 mmHg和肝功能為Child‑Pugh分級B、C級高危再出血患者。

推薦意見14:經上述治療無效且有適應證者,可考慮行手術治療。

推薦意見15:術前完善超聲、CT血管成像或磁共振門靜脈系統成像,指導手術方式的選擇。

推薦意見16:建議有條件的醫院開展並推廣腹腔鏡手術,但對於巨脾或脾周存在廣泛黏連、固定的患者,腹腔鏡手術需慎重選擇[41]。如腹腔鏡下手術困難時應立即中轉開放手術。

推薦意見17:對於合併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的肝功能失代償患者,可考慮肝移植。

以上內容摘自: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脾及門靜脈高壓外科學組.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症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診治專家共識(2019版)[J].中華外科雜誌,2019,57(12):885-892.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