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遷都武漢除了制約汪精衛,還想制約誰?

湖北衛視大揭秘 發佈 2020-05-04T11:11:40+00:00

北伐戰爭示意圖當時的國民革命軍有8個軍,約10萬人,總司令是蔣介石。他這時之所以積極主張遷都武漢,一方面是為了利用自己在北伐過程中,重新樹立的威望來輻射和干擾汪精衛在廣州的勢力,另一方面是因為他深知武漢戰略地位的重要,並渴望親自控制武漢政權。

1926年7月9日,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北伐戰爭是1926年至1927年間國民黨和共產黨合作進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戰爭,革命對象是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代理人北洋軍閥。


當時的國民革命軍有8個軍,約10萬人,總司令是蔣介石。1926年7月12日中共中央發表《中國共產黨關於時局的主張》,14日國民黨發表《北伐出師宣言》,兩黨一致號召全國人民支持國民革命軍進行北伐。


北伐軍從廣州出發後,分三路進軍,在三個戰場進行作戰。從1926年7月開始的北伐,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國民革命軍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所向披靡,聲勢震動全國。北伐戰爭具有決定意義的戰場就是湖南湖北,尤其是在湖北咸寧的汀泗橋、賀勝橋和武漢的武昌城,北伐軍連打三戰,徹底打垮了當時盤踞武漢的直系軍閥首領吳佩孚,武漢三鎮也落入到北伐軍的手中。


\1926年9月上旬,當國民革命軍克復漢陽、漢口後,蔣介石想出了一招釜底抽薪之計。

武漢這個地方可是打響了辛亥首義第一槍的地方,而且它正好位於全國的中心,九省通衢。在權力之路上正春風得意的蔣介石,自然也希望把國民政府遷到這裡來。

這張照片是蔣介石在北伐時期,騎在馬上檢閱部隊時拍的。蔣介石自己也清楚,自己權力最大的倚仗正是兵權和北伐。他這時之所以積極主張遷都武漢,一方面是為了利用自己在北伐過程中,重新樹立的威望來輻射和干擾汪精衛在廣州的勢力,另一方面是因為他深知武漢戰略地位的重要,並渴望親自控制武漢政權。


只要將國民政府牢牢控制在手中,汪精衛回或者不回,都不會對蔣介石構成任何威脅。況且,遷都武漢對蔣介石來說還有另一個好處,那就是對抗日益崛起的唐生智。

唐生智本屬於北洋政府的「湖南護憲軍」,1926年1月向廣州國民政府投誠,加入了北伐的隊伍。


唐生智是湖南人,而湖南在清朝時屬於湖廣總督所轄的範圍。唐生智參加北伐也有自己的算盤,因為他與湖北軍隊的將領都認識,原來都是湖南湖北的部隊,唐生智就說通那些將領,你來投誠我,我將來給你們官做,所以唐生智的部隊在北伐時得到了迅猛發展。一開始他有四十個團的力量,等到北伐軍打到武漢時,他已經發展到將近一百個團了。

因此,在當時北伐各軍中,以唐生智的第八軍實力最為雄厚,單從軍事上來說,蔣介石無法完全節制他。但是一旦將國民政府遷到武漢,蔣介石就可以利用政權、黨權來制約唐生智了。


不得不說,蔣介石的這如意算盤,倒是打得挺好,可他沒有想到的是,廣州國民政府,很快就將他遷都武昌的建議給否決了。這是為什麼?關注湖北衛視大揭秘頭條號,明天繼續為您講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