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甲午戰爭時,淮軍打不過日本陸軍?

瀲熙教書法 發佈 2020-05-08T05:49:25+00:00

甲午陸戰清軍的亮點並不少,比如在朝鮮主動進攻,並大敗日軍的船橋里之戰,殺得日本一方甚至發出「此役不克旗下死,嗚呼苦戰船橋里」的哀呼。

甲午陸戰清軍的亮點並不少,比如在朝鮮主動進攻,並大敗日軍的船橋里之戰,殺得日本一方甚至發出「此役不克旗下死,嗚呼苦戰船橋里」的哀呼。

就是到了1900年的八國聯軍之戰,日軍遇上清軍依然打得吃力:

以下內容取自英國親歷者寶復禮所寫《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回憶錄》

北倉激戰:

「第二天凌晨(星期天)2點鐘,我們奉命前進。沒有軍號聲,行進悄無聲息。隊伍分成了三支:日本軍隊左路前進,美軍居於中間,英軍在右側挨著河岸,沿著一條通向北京的老路前進。凌晨三點鐘,中國軍隊開始向我們射擊,槍聲不絕於耳,一直持續到上午10點鐘才停下來。對敵人發動進攻的時間遲了,這項任務託付給日本軍隊。這是一份光榮的任務,人們認為左翼部隊地理位置優越,在壓制中國軍隊這一方面至關重要。日本的軍隊近乎平行地向前行進,但由於隊伍人員挨得太近,很快一大批士兵被射倒了。」



「行進途中犧牲了一百多名士兵。還好克虜伯炮保住了,對日本人來說這多少彌補了他們的損失。中國軍隊很有秩序地越過浮橋撤了回去」

「按照既定安排,5日當天,前幾個小時我們開始轉移。破曉時分,整個隊伍舉著火把來到既定地點。在得到右路軍英國方面的支持後,日本軍隊開始大膽地向中國戰壕前進。日本人確實發怒了,他們用最勇敢的行為感染和鼓舞了整支隊伍。我打心眼兒里佩服日本人,他們是此次戰爭獲勝的功臣。他們的傷亡人數達300人,而英國方面只損失了25人。反觀中國方面,他們潰不成軍。尚未到晌午時分,中國的軍隊早已不見蹤影,他們逃到了河流的左岸」

「戰壕周圍躺滿了死去的日本人以及中國士兵。由此可以看出,這場戰爭打得多麼慘烈。我駐足凝視這麼多逝去的生命,想想他們安息日早晨和我們一道出發時,還充滿著活力,滿懷著希望,可如今卻魂飛魄滅。」

「在這場戰爭中,盟軍犧牲了許多士兵。野戰醫院臨時搭建在樹下,這裡有六七十名士兵,要麼是纏著繃帶的,要麼是來接受手術的。中國軍隊在他們的據點頑強地堅守著,直到看到我們冰冷的大炮向他們逼近時,他們才帶著很多傷員和武器開始撤退。假如河對岸的日軍當時能夠阻止中國軍隊過橋,那麼我們一定會狠狠地教訓中國士兵。由於我們在行軍路上搭橋過河,耽誤了時間,所以日軍未能及時趕到,這就讓中國士兵過橋逃跑有了足夠的時間。」



「看到大勢已去,他們撤退了,撤退時還帶走了大多數槍枝,許多炮彈筒只能扔掉了」

-------在大局不利的情況下,清兵打得還是不錯的,而且很擅長在造成聯軍大量傷亡後,在恰當的時機撤退,讓聯軍無法大量殲滅有生力量。

另外,日軍以外的聯軍傷亡也非常大,說明清兵的作戰技術並不差:

「8月4日,將軍下令:「帶上一天的口糧,今晚宿營禁止生火和做飯。」出發的時刻到了,大家都忙碌起來,卻沒有發出絲毫的噪音。所有的行動都在暗地裡進行,毫無聲響。五國軍隊都做好了作戰的準備,他們行為果敢,儘管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對,但他們仍然決定所有隊伍都在北京周圍集結!有多少人能夠活著回來?我們何時將能抵達北京?我們到達公使館時他們還活著嗎?那個時候,每個人的心裡都在嘀咕著同樣的問題。哎!周六下午,許多出去作戰的人們,他們曾是多麼生龍活虎,無憂無慮,現在卻成了中國士兵槍下的亡魂,能活著回來的人大都傷殘。」

所以中國的問題,從來不在於基層部隊的士氣、戰鬥力-------再腐敗的中國軍隊,只要經受了初期的失敗後,都會在殘酷的戰火中成熟和成長起來。中國人的戰鬥力,從來不怕實踐的歷練,怕的是沒有實踐

怕的是統治者意志不堅。

中國人在歷史上的每一次重大挫敗、割地忍辱,從來是國家意志不如人造成的,而不是軍隊與人民的戰鬥水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