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說"濕氣重",它到底有多玄?今天為你全面解密!

針魂姜興鵬 發佈 2020-03-19T09:19:53+00:00

濕可從外而受,亦可從內而生,故從發病的角度"濕"可分為外濕及內濕。01外濕:外濕與水密切有關,常常由淋雨、涉水、近水居住、空調房等潮濕、陰冷環境因素所致。02 內濕:內濕則在臨床上更為常見。現代常見於白領、腦力工作者由於久坐少動、思慮過度和飲食不均,身體水液運化失常,導致濕氣鬱結

在生活中,很多人總是頭髮油膩,皮膚暗黃粗糙,大腹便便,沒有精神,萎靡不振.....無論看醫生,還是做理療,總會被說濕氣太重了!那麼濕氣到底是什麼呢?

中醫學認為,濕氣是風、暑、寒、燥、火、濕六種病邪之一,並有"千寒易去,一濕難除。濕性黏濁,如油入面。"之說。濕氣過重,會折損陽氣,引發頭昏頭重,四肢酸懶,身重而痛,關節屈伸不利,胸中鬱悶,脘腹脹滿,噁心嘔吐,食欲不振,大便溏泄,舌苔厚膩等一些列症狀。所以一定要重視除濕!


【1】濕氣是如何形成的呢?

濕可從外而受,亦可從內而生,故從發病的角度"濕"可分為外濕及內濕。

01 外濕:

外濕與水密切有關,常常由淋雨、涉水、近水居住、空調房等潮濕、陰冷環境因素所致。


02 內濕:

內濕則在臨床上更為常見。現代常見於白領、腦力工作者由於久坐少動、思慮過度和飲食不均,身體水液運化失常,導致濕氣鬱結體內。


【2】濕氣重的人,易患3種疾病

01 腸胃病

體內的濕氣最影響的就是人的脾胃,它會導致一系列腸胃不適的症狀,常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瀉、食欲不振、胸悶、胃痛等。


02 骨科疾病

體內濕氣過重,也會對人的頸椎和腰椎產生影響,特別容易引起骨科疾病復發。尤其是對於一些老年人來說,體內濕氣作祟就會使人腰酸背痛,在悶熱潮濕的夏季尤為明顯。


03 皮膚類疾病

很多皮膚病都是因為體內濕氣太重所導致的,如腳氣、濕疹。


【3】判斷濕氣重,常看這3種表現

01 看大便

體內濕氣重的人,往往在早上排便時,會"粘"在便池上,很難衝下去。


02 看舌頭

體內濕氣重的人,舌體胖大,舌邊有齒痕,舌苔厚膩。


03 看晨起時的精神狀態

中醫認為被濕邪纏身,身體會有"濕重如裹"的感覺。如果早晨起來感覺像根本沒有休息,疲乏無力、身體沉重、頭昏、沒有精神、四肢酸痛就很有可能有濕氣!


【4】祛濕非一朝一夕,3種方法組合使用

01 運動療法

鍛鍊可以加快氣血運行,加速新城代謝,通過泌尿系統、汗液排出體內的濕氣。特別適用夏天更容易造成濕氣淤積的季節。祛濕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對於上班族來說,推薦"簡單、易行、有效"的甩手功,隨時隨地可以鍛鍊,利於長期堅持。


02 飲食療法

飲食清淡,七八分飽,不宜經常食用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做飯時加,入蔥、姜、花椒等味辛佐料,調和蔬菜的寒涼性質。建議長期食用紅豆薏米粥。


03 拔罐療法

針灸推拿,拔火罐是中醫的傳統療法,對於祛除身體內的濕氣有一定的作用,拔火罐主要是利用火燒、收氣等方式形成負壓力、吸附出人體內的淤血,可以起到一定的通經活血,消腫祛濕的作用。


【5】牢記:三不宜、三堅持

三不宜:不宜猛吹空調,不宜濕發入睡,不宜喝冰凍冷飲。


三堅持:堅持泡腳,堅持鍛鍊,堅持食用祛濕粥。

每個人體質不一樣,選擇中藥祛濕調理,一定要請有經驗的中醫辨證論治,對症治療為妥。

如果你還不清楚,歡迎關注,私信來問!我會用最簡單的方法,助你持續健康!


本文為針魂姜興鵬團隊原創,侵權必究!歡迎大家評論留言,大家一起漲知識!

轉載請註明出處:註明作者信息、網站信息,告知作者本人。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異議,我們會及時及時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