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評價孫中山的三民主義?

瀲熙教書法 發佈 2020-05-08T06:24:51+00:00

孫中山對建設國家的大綱構想中包括了《心理建設》《物質建設》《社會建設》,並且計劃出版《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五權憲法》《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外交政策》《國防計劃》八冊,以為《國家建設》總綱。

孫中山對建設國家的大綱構想中包括了《心理建設》《物質建設》《社會建設》,並且計劃出版《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五權憲法》《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外交政策》《國防計劃》八冊,以為《國家建設》總綱。(因為太過嘮叨和希望包辦一切,被人稱為朱元璋再世,孫中山去世後也葬在明孝陵之畔)

在1922年陳炯明叛亂,炮擊觀音山以後,許多草稿和參考書籍都被焚毀,1925年孫中山去世,期間倉促之間,《國家建設》八冊沒有來得及出版。

國民黨中央執委會在1924年年底出版了合訂本《三民主義》,是由孫中山在廣東高等師範學校演講的三民主義講稿整理得來。

三民主義被孫中山成為救國主義,「什麼是主義呢?主義是一種思想,一種信仰,和一種力量。人類對於一件事,研究其中的道理,最先產生思想,思想貫通以後,產生信仰,有了信仰就生出力量。

孫中山認為如果人們倘若有一絲想要挽救「今日之中國」的願望,就應該信仰三民主義,產生一種極大的力量,這種力量就可以救中國。(一個國家,一個主義,統一思想,團結起來)



民族主義

「中國人往往為了保護宗族,寧肯犧牲身家性命,像廣東兩姓械鬥,無論犧牲多少生命財產,總是不肯罷休。這種宗族主義深入人心,人們願意為他犧牲。而對於國家,從沒有一次願意去犧牲的。所以中國人的團結力,只止步於宗族,沒有到達國族的高度。

因此孫中山要著重的強調民族主義,他稱民族主義就是國族主義,「說英國的印度人和英國人一起是國族,這不恰當,說香港的漢人和英國人一起成為國族,也不恰當」,但我們中國人是由血統、生活、語言、宗教和風俗凝聚起來的,不是用武力強迫在一起的,英國亡國了,印度、香港這些地方都要獨立,但中國亡國了,我們這些人也總在一起,因此我們的民族就是國族,我們整個國家,是一個民族。

「雖然有四萬萬人,實在是一盤散沙,弄到今天是世界上最貧弱的國家,處於國際中最低下的地位」,「美國人百年前不過九百萬,現在有一億,日本人口百年內增加三倍,英國人口增加也是三倍,過去中國人常自誇人多,不容易被消滅,現在看來毛骨悚然」。

孫中山尤其提到過去元朝蒙古人的征服,反而被中國同化,滿洲人也沒能消滅中國人,反而被同化,變成了漢人。但如果因此就認為縱然日本人、白人征服中國,中國也能安心,就太荒謬了,「殊不知百年以後,美國人口能夠加到十億,如果美國人來征服中國,中國就要被美國同化」。

因此中國人自強的行動是迫在眉睫的,不然等到他們人口增加,我們變成少數,到那個時候中國人連奴隸也做不成了。(從前美國的紅番到處都是,現在全數滅亡)

天生了我們四萬萬人,保存到今日,是天從前不像亡中國,可以後要是亡了,就是我們自己的罪惡。

「列寧為什麼受列強的攻擊?因為他說『世上有十二萬萬人受二萬萬的壓迫』」,壓迫人的人,是逆天行道,我們抵抗強權,是順天行道。

十二萬萬聯合起來的前提,就要我們四萬萬先聯合起來,我們四萬萬如何聯合?提倡民族主義去聯合,然後推己及人,再將世界弱小民族都聯合起來,共同打破那二萬萬人,共同用公理打破強權 ,強權打破以後,世界上沒有野心家,我們便可以講世界主義。

在最後,孫中山提到中國人如果將來強盛起來了,要想到今日受過的欺辱,將來如果別的弱小民族也受這種痛苦,我們就要把那些帝國主義都來消滅,那才算治國平天下。我們要用固有的和平道德做基礎,去統一世界,成一個大同之治。這是我們四萬萬人的大責任,諸君都是四萬萬人的一份子,都應該肩負起這個責任,這便是我們民族主義的真精神。



民權主義

有團體、有阻織的眾人叫做人民,人民管理政治,承擔義務的同時把握住權力,就叫做民權。人類要生存,第一個要保證安全,第二個要能夠吃飯,人要生存,其他動物也要生存,就發生競爭,人要在競爭中求生存,就要奮鬥。

人類一開始是各自為戰,但後來結合成大團體,一同打獵,一同與獸類奮鬥,同天爭。後來有力的武人與大政治家,自立為皇帝,於是人開始同人爭。君權時代的皇帝厲害,什麼都要過問,什麼都要占有,弄到人民不能忍受。但逐漸人類聰明、進步,生出覺悟,知道君主是在把人民的私產都搶走,供他一個人快樂。

知道君主制度是無道的,因此人民起來反抗,反抗就是民權革命,民權革命是人同皇帝爭。

從前君權是好的,他維持了社會,但現在過時了。很多學者說君主制度是好的,說中國人思想不發達,不能用民權。袁世凱就利用了這種方法,推翻民國。

我們中國受君權的影響,利害是各自一半的。兩千年前孔孟就主張「天下為公」「民為貴,君為輕」,「他在那個時代,已經知道君主是不必要的,所以判定暴虐無道的人是獨夫民賊,大家應該反抗」。

由此可見中國人對於民權的見解,是很久以前就想到了,只是當時以為不能做到,好像外國人古代說烏托邦,是理想,不能即刻實現。外國人把中國人同非洲、南洋的野蠻人一同看待,認為中國人需要一個皇帝管束。說中國人文化不好,思想落後,「在我看來,中國進化比歐美還要在先,我們希望國家長治久安,順乎世界潮流,非用民權不可。」

「但是世界上許多國家,有軍權,有民權,施行民權的,也遭受挫折,也有很多失敗的,但總歸民權是潮流,未來各國都會辦到」。

「三十年前,我們許多同志主張民權,但當時中外都有反對的聲音。當時世界上的俄國、奧匈帝國,那樣強大的君權國家還存在在歐洲。我們落後的亞洲怎麼可能實現民權呢?」「所以袁世凱稱帝,張勳復辟,都很容易的發動。但現在俄國、德國都變成了民權國家,可見世界潮流是不可阻擋的。」

世界潮流像黃河的流水,有許多曲折,但最終一定是向東的,這是無論如何都組織不住的。世界的潮流是由神權流到君權,君權流到民權,這是無法反抗的。

洪秀全想做皇帝,他手下的王也都想做皇帝,他們在天京爭權奪利,內鬥、殘殺,最終失敗。這些人爭皇帝,搞得本國人打本國人,全國常年的這樣打,人民的痛苦沒有止境。如果共和國家成立,人民共同去做皇帝,從此終結改朝換代。中國歷史向來是治亂交替,亂世就是爭皇帝。

北方的曹錕、廣西的陸榮廷連著南方的陳炯明,都未必不想做皇帝。兵權大的爭皇帝,兵權小的爭公、侯,此時這些軍閥不敢稱王、稱侯,已經是歷史的進步。

民權與自由,向來是連著一起說,但外國人批評中國一盤散沙,又說中國不懂自由主義,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每個小單位,能夠在一個大團體中自由來去,這是自由。但不是放蕩不羈,不是沒有大團體束縛的無限自由。」

孫中山同時提到歐洲的君主專制是層層疊疊的,是有公侯伯子男等貴族,遍布壓迫的。因此歐洲人爭自由,總是很激烈,猶如中國人看見錢一樣。但中國專制還沒有酷烈到那個程度,因此孫中山提倡三民主義,並不主張爭自由。

就像法國革命口號是自由,美國革命口號是獨立一樣,各地的情況是不同的。中國人沒有受過那樣的痛苦,所以提倡大家爭自由,是不切實際,必然無人問津的。

「如果在中國提倡發財,人民肯定歡迎。我們三民主義,就很像發財主義。俄國革命初期施行共產,就好像直接講發財。但我們不止講發財,也不直接講發財。」

軍人犧牲自由,服從命令,學生犧牲自由,天天用功,這樣國家才有自由。如果軍人、學生講自由,放任起來,那國家就失去自由,就貧弱任人擺布了。

再次我們說一說平等,美國人注重平等,但要黑人做奴隸。黑人當牛做馬,沒有工錢,只能溫飽。後來南北戰爭,把黑人解放了。但這不是黑人自己爭的,是別人替他爭的,他做奴隸太久,主人給吃穿,他就心滿意足。不知道反抗,不知道求解放,沒有主人公思維。

所以黑人在戰後,甚至怨恨北方,覺得沒有主人,就沒人給他們飯吃,因此非常痛苦,所以罵林肯。現在中國反對革命、罵革命黨的人也是如此,現在有知識的黑人,知道解放的好了,自然稱頌林肯。但沒有知識的黑人,至今還是很林肯,和當年他們的祖宗一樣。

天生了我們這些人,雖然有聰明才力的不平等,但是我們要平等,這是道德的最高目的,人類應該努力進行。我們人類有兩種思想,利己、利人,利己主義者每每出於自己的目的去害人,雖然有聰明才智,卻專用來奪取別人的利益,就成了專制階級。利人主義者專用自己的才能給人謀幸福,形成宗教、慈善,但這些都不解決根本。

我們實行革命,推翻專制,從此調和強人和不強人,調和利己主義者和利人主義者,禁絕奪取,主張互相服務。把天生不平等,由我們使其平等,使人人都不至於沒有活路,這就是民權主義。

而這也不是迂腐的,要知道人類的才能是在各行各業的,有人適合做總統,有人適合趕汽車,有人適合做飯、看病、縫製衣服、製造木器,我們民權主義就是給予人們權力。「又一次坐車,從法國租界到虹口,但車夫走的路我不認識,便覺得他故意延遲時間,但後來發現只花了十五分鐘便到了,比原來快很多。我便問他,他回答說『如果走直路,大馬路上車馬擁擠,不容易走通』,這時候我發現我誤會了車夫。」

「那個車夫不是哲學家,不知道用時間、空間去打算,但他是專門家,如果我當時不給他全權,讓他自由的去走,依我的走法肯定要慢很多。」

而政府對人民,也可以類比如此,民權主義不止是消費和坐吃山空,而是可以協調發展,使國家愈發的富強。


民生主義

大抵類似於社會主義,「目前共產主義在中國很流行,但不容易解決我們的難題」。社會主義已經發生了幾十年,馬克思卻以為縱然是全世界都支持,也做不到,只有去把方法研究清楚,才可以做得到。

「這和我的學說類似——知難行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