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媳婦海清:帶娃懶一點,好處原來這麼多

年糕媽媽 發佈 2020-01-06T23:39:26+00:00

寒假是越來越近了,但是先別太高興,對於娃已經上小學的家庭來說,寒假前的期末考試,可真是橫亘在家長和孩子面前的一道坎啊。一旦開始輔導孩子學習,再堅強的家長都可能被硬生生的氣到內出血。

寒假是越來越近了,但是先別太高興,對於娃已經上小學的家庭來說,寒假前的期末考試,可真是橫亘在家長和孩子面前的一道坎啊。一旦開始輔導孩子學習,再堅強的家長都可能被硬生生的氣到內出血。

就像前兩天咱們推文中寫過的浙江杭州的吳先生,他 #自捆雙手輔導孩子寫作業# 可是在網上火了一把……


他說:「反覆講過的題,還是一遍遍錯,我心裡那個火啊,怕自己忍不住打兒子!」於是就綁著雙手輔導了半年作業。

熱搜下的網友表示:我可能還需要捆上腿!

還有媽媽留言:兩個小時背不出一篇幾十個字的課文,要不要打?在線等!

每次看到這種新聞,家裡娃還沒上學的老母親就又喜又悲:喜的是看別人家熱鬧不嫌事兒大;悲的是自己早晚也會有這一天。

陪作業這事,已經成為當代家長心血管疾病的高發誘因。

在全民雞娃的大潮中,似乎不給娃多操點心、不揮著鞭子在後面催娃努力,你就不算個合格的家長、要隨時遭到來自四面八方父老鄉親的靈魂拷問——當爹媽的還想輕鬆,可能嗎?

可當我們大部分家長為孩子著急上火的時候,偏偏家長就是可以輕描淡寫地告訴你:可能啊~

就比如——海清。

都是當媽的,看人家是怎麼吐槽兒子的:

「5點起來趕高鐵,晚上就睡了6個小時,可他堅決不肯睡覺要寫作業……」

「放學回家寫到現在,快夜裡12點了還在做作業……每天就睡幾個小時,勁頭十足,長途飛機也是從天亮寫到天黑,七八個小時都在寫……」

這是吐槽嗎?分明是赤果果的炫耀啊!

也難怪一大片吐槽自己陪娃寫作業快心梗的,都在她微博下跪求育兒經。

其實中國父母的焦慮和苦惱,海清也深有體會。

前段時間,她在熱播的電視劇里《小歡喜》飾演了暴躁媽媽童文潔。

對著孩子大吼大叫、總是看不到自己孩子的優點、盲目的跟著大潮使勁雞娃……戲裡的童文潔,雞娃雞到讓人看了著急。

尤其劇中童文潔和兒子關於考大學的那段爭執,更是讓很多人覺得特別扎心。

童文潔告訴兒子,高考是人生最重要的戰役,只有考上好大學才能鯉魚跳龍門改變一生。

可現實里的她,在兒子提出「一定要上大學嗎?不想上大學怎麼辦?」的問題時,她卻告訴兒子:那你就用其他的方式來證明,你的人生會活的更有意義。

為了給自己提個醒,海清特意把吼孩子這段劇情發到了微博上,告訴自己「童文潔是童文潔,我是我」。

並且,她也真的做到了。兒子選修課選了「不務正業」的麻將,她也欣然表示支持。

結果呢?大家也看到了,孩子非但沒有蹉跎學業,反而對自己喜歡什麼、熱愛什麼、未來要去哪裡……充滿了探究的熱情和鬥志。

就像海清說的那樣,「在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家長要幫助他們,找到他們的獨特點,給他們鋪設適合自己的一條路。」

給孩子這樣教育的不只是海清,很多普通媽媽也可以擁有。

比如我同事麗麗的女兒,是公認的「別人家的孩子」


小學一年級,光每天自己記錄作業,8:30之前保證完成,就讓大家嘆為觀止。更何況這孩子還會幫姥姥做家務,倒垃圾。


麗麗說,秘訣就是「從不會去家長群里問今天有什麼作業,她自己記了什麼就做什麼。記漏兩次之後,她就知道每天跟同學對一遍了!寫作業也是,我告訴她,每天九點必須上床睡著,如果作業沒寫完就不寫了。她就會根據作業多少,自己把寫作業的時間安排好。」


「當媽媽之後你很容易就會發現,孩子天生有向上的力量。當你大膽把責任交給她,很多時候都有驚喜。」

今天之所以越來越多孩子,開始想當然認為學習是為了父母。

不是父母沒做好,反而是做得太多。

「把孩子的責任還給孩子」,聰明的父母不但學業上這樣,在生活里也是這樣。

還是海清母子:出門遊玩,他們家媽媽輕裝上陣,兒子主動承擔行李和包包;兩人在機場,兒子負責找方向,媽媽只管跟著走;

平時上學,兒子一個人背著 1 個大提琴 4 個包,海清也沒有說請個阿姨保駕護航。

因為這種「示弱」,孩子才在學業和生活中學會了什麼叫「自我負責」。

正應了中國那句老話:懶媽媽才能養出勤快兒子!她 13 歲的兒子現在不但學習不用操心,甚至還會在旅途中幫媽媽洗襪子。

光這一點,就足以讓無數老母親流下嫉妒的眼淚。

父母和子女的關係中,也存在著強弱的互補法則:當父母示弱,孩子會強;當父母強勢,孩子則弱。

當我們為把孩子塑造成符合標準的「好孩子」、羨慕別人家父母「基本上從沒為孩子的學習苦惱過」的時候,真的應該想想,有沒有給孩子負責的機會,讓他們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種人。

微博里,海清有一條這樣的關於兒子的動態:「老師讓蛋妞造句,有個詞是半島,他造的句是:父母是陸地,我是半島,父母在我身後,所以我能面朝大海。」

身後父母堅實的力量,給了孩子嚮往大海的勇氣;但更重要的是,父母只有不再擋在孩子前面、願意站到他的身後,孩子才能真正的看到大海。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