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態法白酒,其實並不是你想的那樣!酒知識

九曲十八彎 發佈 2020-01-18T13:03:38+00:00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的白酒生產量和需求量嚴重不平衡,傳統的釀酒工藝對糧食消耗極大,然而在當時的歷史情況下,產出的糧食甚至還不足供應食用,每生產一頓白酒需要耗費高達3.9噸糧食,糧食嚴重不足。

液態法白酒到底是怎樣的一種酒,為什麼很多人都說是一種低質、落後的白酒?


近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需求也逐漸升級。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都有了很大提升,供給消費的商品質量也越來越高。飲食行業也是如此,以前簡單需求吃飽穿暖,現在要求已經升級到吃好、喝好,高品質的商品更能收到消費者的關注,相應的,一些較落後、品質較低的商品受到嫌棄,即將逐漸被市場淘汰。

說起液態法白酒的起源,其出發點是好的。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的白酒生產量和需求量嚴重不平衡,傳統的釀酒工藝對糧食消耗極大,然而在當時的歷史情況下,產出的糧食甚至還不足供應食用,每生產一頓白酒需要耗費高達3.9噸糧食,糧食嚴重不足。

為了解決糧食供應不足和生產白酒消耗糧食過多的問題,白酒生產急需提高原料利用率和出酒率,少耗糧食多產酒,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飲酒需求。

當時提出了三種解決辦法,一是以粗糧(薯乾等)代替細糧釀酒,二是用人工培養的麴黴菌和酵母菌提高原料利用率,三則是參照蘇聯生產伏特加的方法,用液態發酵塔式蒸餾,先將原料製成酒精,再稀釋勾兌成白酒。

上述方法在各地各大酒廠廣泛使用,一時間各地農民廣泛種植高產的甘薯,以薯干代替高粱、玉米釀酒,人工培養麴黴菌代替傳統大曲釀酒也使得原先的大曲二鍋頭變成了麩曲二鍋頭。

但第三種方法的推廣卻受到一些阻力,以薯干為原料生產酒精,高純度酒精再勾兌成白酒,這樣「製造」的白酒只有酒味卻沒有香味,只能通過添加香精、糖精的方式增香;而且勾兌出的白酒口感差,不被消費者所接受。

於是酒精勾兌白酒的最大問題在於:如何搞好白酒中的呈香物質、並配置成具有白酒風味的產品。

1956年,輕工業部重慶工業試驗所成立了「酒精勾兌白酒」的研究小組,經過深入調查發現,人們愛喝帶有「糟香」的酒;

隨著十幾年的深入研究,研究小組通過分析白酒香味成分,找到了名優白酒中香味成分與口味物質的平衡關係,為新工藝白酒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掌握規律後,酒精配置白酒又試驗了「用大曲發酵法生產香醅、再用液態發酵法生產的酒精串蒸香醅」的方式生產出固液結合酒,後來換用麩麯酒糟加香料代替大曲香醅,再用酒精串蒸,該方法被稱為固、液、料三結合法。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串香法製成的液態法白酒在全國各地大力推廣。在1992年底,液態法白酒的總產量約占全國白酒總產量的一半以上。

新工藝白酒在白酒消耗巨大的地區占比更高,比如山東地區為90%,江蘇、黑龍江地區超過70%,四川地區占比為50%。

這種以酒精勾兌的新工藝白酒,為了模擬傳統糧食酒的口感和風味,需要添加很多物質,常見的酒精勾兌酒至少有十四五種添加劑,多的更是高低七八十種。

這些香料、香精、穩定劑等添加物,大部分不清楚它們對人體的影響,因此心懷恐懼,一如當今人們對轉基因食品的抗拒。

人類對不明確的東西最恐懼,新工藝白酒中的添加物儘管符合食品標準,其影響依然是未知的。以前由於人們對添加物了解較少,加上個人食品安全意識淡薄,新工藝勾兌的酒精酒大行其道,進了很多人的肚子。

好在現今越來越多人意識到了新工藝白酒存的缺陷,逐漸轉向尋求傳統工藝釀造的糧食酒,酒精酒即將在市場的選擇下逐漸退場,還酒友們一個乾淨、安全的糧食酒市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