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是敵人?也許你不需要根除幽門螺桿菌!

鳳凰大健康 發佈 2020-04-18T09:45:11+00:00

中國人喜歡吃飯熱鬧,圍坐在一起吃飯既親近也容易增進感情!目前推薦方案為「質子泵抑制劑+鉍劑+兩種抗生素」四聯療法,一般需要14 天的治療時間,Hp有效根除率可達到80%~90%。

中國人喜歡吃飯熱鬧,圍坐在一起吃飯既親近也容易增進感情!但是這份熱鬧的背後,卻隱藏著健康風險:共用筷子或者互相夾菜,可能會傳染幽門螺桿菌(Hp)。


Hp可引起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消化系統疾病,胃癌也和它有關。而且,中國近一半人已經感染了Hp,也就是說每2個人中就有一人感染了Hp。


本期,Emma就和大家聊一聊幽門螺桿菌究竟如何致病?與胃癌有什麼關係?感染了Hp是否要根除?


中國有近一半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


如果說中國有近一半的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很多人可能不相信,但事實卻是如此!目前,據統計,全球約有44億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在中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有7.68億,感染率高達50%~60%。也就是說,有可能你身邊2個人中就有1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是定植於人類胃黏膜的一種螺旋樣桿菌,最喜歡胃的幽門、胃竇部位,是導致人類慢性感染最常見的細菌,人是它的唯一宿主和傳染源。


自從幽門螺桿菌在「難以生存的酸性胃腔」中被發現後,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它與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胃癌相關,直至被確定為胃癌的Ⅰ類生物學致癌因素,幽門螺桿菌成為胃部疾病的「眾矢之的」。


Emma檢索到:幽門螺桿菌能產生多種毒素因子,這些毒素因子能夠破壞胃黏膜屏障,使機體產生炎症和免疫反應,增加胃泌素的分泌。

人體一旦感染幽門螺桿菌,正常的胃黏膜會產生炎症,即發生慢性淺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縮性胃炎。有數據表明,90%以上的慢性胃炎都是由幽門螺桿菌引起的。而若不進行干預治療,胃黏膜細胞不堪重負,完成不了修復任務,只能用腸道細胞去修復,進一步可能導致低級病變、高級病變等癌前病變,最後甚至惡變為癌。


幽門螺桿菌可引發多種胃病及致癌


2012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機構將幽門螺桿菌列為一類致癌物,認為78%的胃癌可歸因於其造成的慢性感染。截至目前為止,幽門螺桿菌是惟一一種確認與癌症相關的細菌。

目前公認,幽門螺桿菌感染損害胃黏膜後,從炎症到癌變的過程可能是: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癌變。

若能早期根除,可降低腸型胃癌發生風險,甚至完全消除。


事實上,除了胃癌,幽門螺桿菌還能引起多種胃病。發布於2017年的《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提出,目前已確定的與幽門螺桿菌相關的疾病包括:


胃炎:幾乎所有Hp感染者都有胃炎,主要可分為非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淋巴細胞性胃炎等。其中,1%會轉變為胃癌。

潰瘍:Hp感染者中,大約15%~20%會患上胃潰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等疾病。

腫瘤:約1%的Hp感染者會發生胃癌、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

消化不良:Hp感染者大約5%~10%會發生消化不良。


其他疾病:近年研究發現,很多胃外疾病也可能與Hp感染相關。如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缺鐵性貧血、微量營養素缺乏(如維生素B12缺乏)、某些皮膚病(如慢性蕁麻疹、酒渣鼻、慢性濕疹等)、結腸腫瘤、膽結石、糖尿病、冠心病、神經系統疾病(如腦血管病、帕金森病)等。‍


幽門螺桿菌主要通過口口傳播


一般來說,幽門螺桿菌的傳播與環境、衛生習慣有密切的關係,主要通過「口口」和「糞口」傳播兩種途徑傳染:

「口口相傳」是目前的主要傳播途徑。比如唾液、飛沫傳播,幽門螺桿菌也被叫作「接吻病」。在不分餐的中國,一起吃飯也會增加感染幾率。無論是共用筷子還是相互夾菜,都可能造成交叉感染。


「糞口」傳播主要是衛生習慣不良,所以每次上完廁所一定要好好洗手。‍


Emma檢索到:咀嚼食物後餵養幼兒也容易傳播幽門螺桿菌。


由於飲食習慣,幽門螺桿菌在中國呈現非常明顯的家庭聚集現象。因此,如果家裡有人感染,建議家屬也要檢查是否有幽門螺桿菌感染


幽門螺桿菌主要通過唾液、飛沫「口口」傳播。在基本不分餐的中國,筷子便成了最好的載體之一。所以我們一定要「盯好」這雙「病從口入」的筷子。如果自己或者家人感染了測幽門螺桿菌,在醫生指導下規範治療的同時,儘量自己和家人都做到:


1、餐具消毒、分餐預防;

2、不要「口對口」餵飯:否則可能將大人口腔內、腸胃裡的幽門螺桿菌傳染給孩子;

3、學會洗筷子:定期沸水煮20分鐘消毒筷子;

4、不吃生食或太燙的食物;

5、及時洗手、清潔口腔。


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有什麼症狀?


生活中大多數幽門螺桿菌患者是在體檢中發現的,有70%的人感染幽門螺桿菌後沒有症狀,10%的人可能存在消化不良,10%~20%的人可能有消化道潰瘍,並因腹痛、腹脹、反酸、噯氣等就診。


如何確認是否感染幽門螺桿菌?


首推吹氣試驗。簡單來說,就是服用試劑後,對著儀器吹氣,就可以檢測出是否感染幽門螺桿菌啦。如果懷疑有潰瘍、炎症等,醫生還會建議做胃鏡檢查。


Emma檢索到:抽血檢查幽門螺桿菌抗體的方法,不能準確反映目前的感染情況。因為既往感染過幽門螺桿菌的話,即便後來根除了,血液還是能檢測出抗體陽性。


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到底該不該根除? ‍


很多人是通過體檢發現了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發現之後就面臨幾個個糾結的問題:幽門螺桿菌到底該不該根除?什麼人必須選擇殺滅呢?


兩類人推薦殺滅幽門螺旋桿菌:

1、存在消化性潰瘍的人(不管潰瘍是否活動和是否有併發症史);

2、存在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淋巴瘤的人‍。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消化性潰瘍主要病因,不管潰瘍是否活動和是否有併發症史,均應該檢測和根除幽門螺旋桿菌!


特殊人群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需注意


目前推薦的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治療方案中至少包含 2 種抗菌素,抗菌素的應用會使腸道菌群發生短期改變,但其長期影響尚不清楚。


因此,對一些胃腸道微生物群不成熟(幼童)或不穩定者(老年人、免疫缺陷者等)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抗菌藥物應用需謹慎。‍


14歲以下兒童一般不建議進行幽門螺旋桿菌檢測和治療


與成人相比,兒童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發生消化性潰瘍、萎縮性胃炎和胃癌等疾病的風險低,兒童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一定自發清除率,根除後再感染率可能高於成人。‍


因此不推薦對 14 歲以下兒童行常規檢測幽門螺旋桿菌。


但是,對於消化性潰瘍兒童、因消化不良而進行內鏡檢查的兒童,則推薦進行幽門螺旋桿菌檢測和治療!


哪些人需要治療?


如果檢測幽門螺桿菌呈陽性,且有消化性潰瘍,或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的人,強烈推薦治療。


有胃粘膜萎縮、糜爛或消化不良症狀的慢性胃炎,計劃長期使用非甾體抗炎藥,非潰瘍性消化不良,胃癌家族史等患者,一旦發現推薦治療。


治療是否能夠根除幽門螺桿菌?


目前推薦方案為「質子泵抑制劑+鉍劑+兩種抗生素」四聯療法,一般需要 14 天的治療時間,Hp有效根除率可達到80%~90%。


Emma提醒:

如果是第一次感染幽門螺桿菌,根除相對簡單,請務必在有經驗的醫生的指導下,足量足療程治療,一舉殲滅病菌,斬草除根。如果首次治療沒有根除,再繼續治療時,就相對複雜了,需要根據耐藥性,來特別選擇抗生素的種類等。


治療後會不會復發感染?


治療後有可能再次感染,但幾率不高。數據顯示,治療後每年約5%的患者再感染,隨著相隔時間的增長,再感染幾率也會有所提高。若復發感染,及時規範治療即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