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中,清朝真的全打輸了嗎?

歷史朝代說 發佈 2020-05-11T22:08:23+00:00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7月25日,大清和日本在大東溝海域上面的曠世海戰,清軍的北洋水師全線崩潰,威海衛內,殘餘的北洋水師更是讓日軍的魚雷艇以極其小的代價殲滅。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7月25日,大清和日本在大東溝海域上面的曠世海戰,清軍的北洋水師全線崩潰,威海衛內,殘餘的北洋水師更是讓日軍的魚雷艇以極其小的代價殲滅。

除了在海戰中的節節潰敗之外,陸戰也是幾乎全敗。作為清朝的龍興之地遼東,且盛京(今瀋陽)葬著大清開國皇帝皇太極的軀體,因此遼東成為了清朝陸戰的重地。為了這塊祖宗手裡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土地,清軍能不能守住這塊龍興之地,關乎到朝廷最後的一點臉面。於是,在海軍新敗之後,清廷還是派出大批軍隊,準備死守遼東。

清軍首先在鴨綠江和九連城一帶構建了大批防禦工事,並派出了以老馬識途的宋慶擔任前線的將領,但在一片哀兵,士氣低落、人心渙散的情況下,清軍重兵把守的九連城防線迅速崩潰,後失守。

進攻的日軍沒想到此次攻城這麼順利,十分興奮,甚至幻想著可以準備在中國的瀋陽城內度過新年了。不過,橫亘在瀋陽之外的清軍最後防線——摩天嶺,讓甲午戰爭中節節勝利的日本兵遭到了第一次迎頭痛擊,也正是這一戰,為大清在甲午戰爭海陸雙戰都潰不成軍的情況下,挽回了僅有的一點點顏面。

聶士成,作為普通的農家子弟,在清朝末年的動盪中脫穎而出。直到了朝鮮內亂(東學黨起義,日本趁機侵朝,侵中),大清應朝鮮請求出兵協助平亂,他跟隨軍事主官葉志超一塊進入朝鮮抗擊入侵的日軍。

後來,清軍多次潰敗,面對清軍戰事不利的情況下,聶士成建議葉志超用邊打邊撤,節節抗擊的辦法來抵抗日軍。但是在清軍心志不齊的局面下,平壤最終還是淪陷了。於是,聶士成帶著他的士兵回到了祖國。

後來,聶士成參加了鴨綠江江防之戰,僅僅不到3天,有重兵近3萬駐守的鴨綠江防線竟全線崩潰,可見清軍的戰鬥力實在是令人不敢恭維。後來,聶士成接到朝廷命令:守住摩天嶺,阻擊日軍向瀋陽的推進。在充分謀劃之後,聶士成決定在糧草上發力,他將日軍的運輸線切斷,並將進攻摩天嶺的日軍包圍。不過,清軍大多畏懼日軍,怯戰。隨後,不遠處的一個重要據點連山關很快又落入敵手。

面對嚴峻的形勢,聶士成最後只能利用摩天嶺的地形和縱深性,從地形上思考如何防守以及合理的構築炮兵陣地。除此之外,聶士成還運用了人民戰爭的方式,動員了當地老百姓在陣地附近的山林里搖旗吶喊虛張聲勢,造成我方人數眾多的假象。

日軍進攻之後,合理的炮兵布局成為了日軍的噩夢,開闊地之下,日軍的衝鋒為了活生生的炮靶子。由於日軍傷亡慘重,不得不撤退。撤退回據點之後,時值11月冬季,一天當晚,摩天嶺大雪紛飛,日軍認為清軍不會在這種惡劣天氣下發動進攻。不料,聶士成卻靠著這種惡劣氣候環境的掩護,主動向日軍發起進攻。

聶士成主動攻擊這一「冒進」做法,日本人想都不敢想。在日本毫無準備的前提之下,聶士成率領手下的騎兵衝鋒陷陣攻擊日本連山關大本營,斬殺了日軍負責連山關軍事行動的指揮官富岡山造。之後,聶士成乘勝追擊,收復草河口。此後,聶士成利用氣候地形,不斷用兵與日軍打游擊戰,而摩天嶺則成為了清軍甲午戰爭中陸戰堅不可摧的據點,直到戰爭結束,日軍也沒能再越過聶士成駐守的防線(摩天嶺)一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