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即聆聽召喚並回應召喚

中國教育新聞網 發佈 2020-03-18T10:50:03+00:00

若說教育即行動,應該無人反對,坐而論道,莫如身體力行,由此觀之,全書第三篇「行」,既是此前讀與思的延續,更是對讀與思的實踐升華。本篇文字是作者跨越十年,作為海滄區教師進修學校負責人寫給團隊的書信,與夥伴對話,講述學校故事,表達建設願望,書寫學校願景。從這些飽蘸真情的書信中,能看到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有一個經典的觀點:「效率是以正確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則是做正確的事。」就做事而言,首先就是要「做正確的事」,在這樣一個大前提下,再確認是正確地去做一件正確的事。這麼說似乎有點兒繞,但是,當讀到孫民雲老師《追尋對的教育方式》(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一書,就讓我想到這些,對教育人來說,追尋對的也即正確的教育方式,不正是所有教育工作的起點與路徑嗎?

本書分為上中下三篇,分別是「讀:追尋教育的精進之道」「思:追尋對的教育方式」「行:追尋『因我而改變』的價值」,三篇內容對應了書名的三層意思:在閱讀中確認教育方式,在思考中把握對的方向,在行動中追尋教育理想。

先來看看孫老師的讀。他在閱讀中確認了哪些教育方式?從各章文題可見一斑,如「反思,教師專業自覺的重要標誌」「教學機智,教師應該走進的境界」「起於生命,達於生命」「遇見更好的自己」……之所以在閱讀里發現教育方式,不能不提的是,孫老師所讀多為經典著作,他透過經典,接收到了無數美好教育的信號。比如開頭數章,他讀的是《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馬克斯·范梅南的作品。這本書是教育現象學的大成之作,不僅在於對教育智慧的闡釋與傳達,更在於這本書極為情境化地回應了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所應有的正確觀念與行動策略,聆聽兒童的需求,迷戀兒童的成長,孫老師清晰地意味到這些,所以他會這樣寫道:

教師專業發展首先要解決的是讓每個法律意義上的教師成為教育學意義上的教師——真正的教師。……讓每名教師成為真正的教師,簡單來說,就是要如同馬克斯·范梅南在書中指出的那樣,發展一種「指向兒童的價值取向」。

毫無疑問,這樣的教育方式,是立足於教育原點,對教師、對學生來說,都有著重要意義。

孫民雲老師對另一本書的精讀,同樣值得一提,即懷特海《教育的目的》。孫老師歸納出三條,傳達出懷特海本書的思想精髓,幾乎稱得上是教育箴言:生命:「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生活:教育的唯一主題;生長:適應學生智力發展的節奏。今天看來,這幾個提法並不新鮮,但《教育的目的》誕生於上世紀20年代,引領了教育的先聲,尤其對於教育的節奏的分析,至今仍有現實意義,而孫老師的解讀,難得的就是他的理解、辨析,都是從活生生的教育現場中來,貼近一線,能很好地將這些教育方式講透徹,為人接受。

再說「對的」,這不斷體現在孫民雲老師的思考與追問里。事實上,孫老師對什麼是「對的」,有自己深入的思考,所謂「戰戰兢兢地行走」,在我看來,這恰恰是當下很多教育工作者缺少的謙卑與內省,他說:「何為對的教育方式,本身就是一個難以確證的問題。」「教育的困難在於,教育的結果往往要多年後才知道,且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這是何其理性,又是何其溫暖!我以為,能有這樣的敬畏與細謹,那麼所做的教育離「對的」總會慢慢靠近。中篇之「思」近30篇文章,正是通向「對的」的橋樑與通道。作者評論教育現象,觀察教育教學現場,思考教師專業成長,還有對辦好學校的零思碎想,從這當中,提煉出具有普適意義的正確的教育觀念與方式,用他的話說:「雖不能體系,但我個人的教育觀念、辦學思想等自然而然地『粘貼』其中。我也相信,只有過上反思性的教育生活,勤於觀察,善於思考,教育者才可以真正明白教育的可為和不可為,當為和不當為,對的教育方式方能逐漸明朗。」

若說教育即行動,應該無人反對,坐而論道,莫如身體力行,由此觀之,全書第三篇「行」,既是此前讀與思的延續,更是對讀與思的實踐升華。本篇文字是作者跨越十年,作為海滄區教師進修學校負責人寫給團隊的書信,與夥伴對話,講述學校故事,表達建設願望,書寫學校願景。從這些飽蘸真情的書信中,能看到一位教育行動者,在十年的光陰里,為區域教育所付出的努力和辛苦,也能讀到他對教育的理解更趨明亮且從容。

在書里,孫民雲老師多次提到馬克斯·范梅南的「召喚」,「只有當我們真正感受到教育作為一種召喚而激起我們的活力,讓我們深受鼓舞時,我們與孩子的生活才會有教育學的意義」。他說,教育即聆聽召喚,並以行動回應召喚。那麼,從這個意義上講,《追尋對的教育方式》正是孫民雲老師對作為教育人的讀者的召喚,就讓我們以「追尋對的教育方式」,回應他這份真摯而熾熱的召喚吧。

(作者單位:江蘇省興化市第二實驗小學)

《中國教育報》2020年03月18日第10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