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尿蛋白僅剩一個加號,還用激素嗎?給你2點建議

健康一站通 發佈 2020-02-08T20:15:14+00:00

這段時間有不少患者不能出門複查,就診,我也收到很多病友們的留言或提問。通過尿常規檢查如果尿蛋白呈現陽性,化驗單常顯示為+、2+、3+甚至4+,則表明尿液中一定有蛋白質的漏出。

這段時間有不少患者不能出門複查,就診,我也收到很多病友們的留言或提問。其中與尿蛋白相關的問題比較多。整理了一些,給大家一一進行解答。

尿蛋白是反應腎病早期關鍵的一項指標。通過尿常規檢查如果尿蛋白呈現陽性,化驗單常顯示為+、2+、3+甚至4+,則表明尿液中一定有蛋白質的漏出。但是否是腎功能受損導致的,可以通過進一步對腎臟進行檢查獲取。

腎內的炎症反應會造成腎小球基底膜的損害,腎小球受損會影響整體的濾過功能,基底膜通透性增加,大分子蛋白就成了「漏網之魚」,隨尿液流滲出到體外,形成蛋白尿。而越多蛋白的漏出,無疑會造成基底膜受損越來越嚴重,相應的腎功能損害也會加重。

抑制腎臟免疫炎症反應,是控制蛋白尿的關鍵。在消除炎症治療方面,激素是最常用藥物,對多數類型腎病尤其是腎病綜合徵類腎病療效明顯。但由於腎功能發生實質性損害後不能逆轉,因此出於對消除炎症反應,穩定腎功能方面等因素的考慮,需要長期服用激素進行維持治療。

那有些患者會有這樣的疑問:

治療一段後,複查尿蛋白+,24小時尿蛋白定量降到0.5g以下,還需要堅持長期繼續服用激素嗎

主要考慮兩方面問題:

  • 一、病理類型的輕重

尿蛋白是大多數類型腎病都存在的一項症狀。但不同病理類型的腎病,尿蛋白表現也不同,有些腎病蛋白尿僅有幾克,但有類腎病早期蛋白尿就有十幾克,這就會造成對腎功能存在差距。

有些類型腎病即使蛋白尿不高,但本身病理類型較重,就必須要堅持服用激素等藥物進行維持治療,比如局灶階段硬化症,狼瘡性腎炎及過敏性紫癜性腎炎等等。有些類型腎病如果病情處在早期,尿蛋白完全轉陰,兩年內沒有復發,可以逐漸停激素比如膜性腎病,微小病變性腎病、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等等。

還有一種情況要注意,無論是哪種類型腎病,一旦進展到腎功能不全階段,腎臟出現實質性的損害,即使蛋白尿指標下降,也不建議立刻停藥或短時間內停藥。

  • 二、合併症的情況

腎小球受損後,腎功能整體下降,除了蛋白尿,還會誘發其他症狀,比如水腫、血壓高、血脂高,還有毒素水平的升高等等。這些症狀或指標對腎功能的穩定同樣有深遠的影響。

蛋白尿的穩定會直接影響腎功能的好壞,而腎功能的穩定也會影響到這些症狀的穩定性。因此持續維持蛋白尿處於較低水平,有利於病情的長遠發展,是降低尿毒症風險很有利。如果其他症狀不穩定,不建議尿蛋白+或轉陰後,就裡了停激素。否則反而可能增加了病情加重的風險。

那什麼時候可以完全停藥?我個人認為起碼要符合兩項條件:

病情兩年沒有復發;腎小球濾過率維持在60左右。否則不要盲目停藥。

如果你有腎病方面的問題,可以點「了解更多」繼續留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