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之人體與天地的關係

張針人聊養生 發佈 2020-02-11T15:26:10+00:00

人體的生命自出生至死亡即為「氣「的活動,三分鐘沒有呼吸即斷氣了,氣即為生命活動的主宰,沒有氣即沒有生命。故生命體的活動作用即為氣的作用。  人的一生即精、氣、神的活動,神為氣的表現,氣為精所化,男性泄了精,即覺沒有力氣,乃泄精後暫時無精可化氣,故頓覺體力消失,而年輕人精氣恢復


  要用中醫治病,當先了解中國醫學的基本觀念:生命三要素——日光、空氣和清水,我們國人習慣稱之為水(清水)、火(日光)、風(空氣),生命的維持靠此三要素。三要素對生命體(地球)產生的變化(即對人體產生的變化——人為一小天地),發生不適應的症狀,即為生病的主要原因。

  在天為日、月、星,在地為水、火、風,在人為精、氣、神,此天、地、人三者是互通、互變的。

  日、火、神——太陽所發射的輻射能,對地球磁場產生的變化,乃為夏天熱,冬天冷的主因,人體的血液含鐵,受地球磁場的變化而生變化,熱脹冷縮,血液中的鐵份受熱能而將水份蒸發排出為汗,受冷收縮而不出汗,在人體為心臟的作用,心臟神神即表示伸張,在時為夏天。近來氣候大變,因礦藏被大量採掘,致地球磁場改變,地球磁場的變動,人體心血亦受影響,磁場安定,人心亦安定。

  月、水、精——月亮繞地球而運行,圓缺影響海水的漲潮、退潮,人體約有百分之七十的水分,亦受月亮運行的變化影響,在人身為腎的作用,腎藏精,在時為冬天。

  星、風、氣——素問八正神明論篇第廿六,帝曰:星辰八正何時?岐伯曰:星辰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伯高曰:歲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為經,卯酉為緯,周天二十八宿,而一面七星(一星期七天),四七二十八星,房昴為緯,虛張為經,是故房至畢為陽,昴至心為陰,蓋日月經天,有南陸北陸之行(在天為四大部洲,在地為南北半球氣候的變化)。有朔望虛盈之度,故星辰者所以紀日、月之行,而人之榮衛,亦有陰陽虛實之應也。

  氣候的變化,乃由二十八星宿調濟日(火)月(水)所生,即對地球氣候產生變化的作用,颱風前後,我們可以感覺身體適應氣候變化(氣壓)之不同,在人身為肝的作用。

  附註:二十八星宿為:角、亢、氏、房、心、尾、箕、斗、牛、女、虛、危、室、壁、奎、婁、胃、昴、畢、觜、參、井、鬼、柳、星、張、翼、軫。

  人自出生起,即受日、月、星之氣——水、火、風之作用,故人體因水火風而生長、發育,亦因水火風而衰老、死亡。

  人體的生命自出生至死亡即為「氣「的活動,三分鐘沒有呼吸即斷氣了,氣即為生命活動的主宰,沒有氣即沒有生命。故生命體的活動作用即為氣的作用。

  人的一生即精、氣、神的活動,神為氣的表現,氣為精所化,男性泄了精,即覺沒有力氣,乃泄精後暫時無精可化氣,故頓覺體力消失,而年輕人精氣恢復迅速,老年人恢復緩慢。

  俗云:老人怕過年,病人怕過節,(節即氣節,如立春、雨水……立冬……冬至及農曆每個月的初一、十五——如中秋節、端午節、春節……)節氣即天地對氣的變化調整、轉變。



  老年人、重病患者的氣血、體力衰弱,日(火)月(水)的交替作用,陽極生陰,陰極生陽,在交節氣時,氣血調合不易正常,我們常可看到重病患者、老年人在交節氣時的疲憊痛苦情況,節氣過後又恢復正常或病情轉重、甚至死亡等,節氣即身體經絡的交棒轉移,病重者經絡交棒不成而亡。

  精氣神在人體隨著飲食、氣候、環境、情緒、時間不同而調整人體的變化。

  人體的出生、生長、發育、強壯、衰弱、死亡精氣神對人體一生的調整變化分為陰、陽二氣的作用:陽:陽推萬物而起,是為生長、發育、強壯、早上的十二個小時(六個時辰)為陽,陽分為少陽、陽明、太陽三個階段。

  陰:陰盡萬物而止,是為趨向虛弱、衰老、或生長發育終止之氣,下午十二個小時(六個時辰)為陰,陰分為少陰、太陰、厥陰三個階段。

  少陽:為氣之始發,雖然稚弱,但為有生機的陽,初生、嫩弱的陽,在時為子、亥,人從出生到十歲為少陽經氣所司,在人體為膽、三焦經氣的作用。

  陽明:氣已強壯,充滿活力的陽,在時為卯、辰,人從十一歲至廿歲為陽明經氣所司,在人體為大腸、胃經氣的作用。

  太陽:精、氣、神之能強盛,活動能力達到極點為太陽,在時為未、申,人從廿一歲到卅歲為太陽經氣所司,在人體為小腸、膀胱經氣的作用。

  少陰:陽氣達到極點,開始收斂,衰弱之初象,在時為午、酉,人從卅一歲到四十歲為少陰經氣所司,在人體為心、腎經氣的作用。

  太陰:陽氣已衰,生長作用遲緩,生長、發育停止,在時為寅、巳,人從四十一歲到五十歲為太陰經氣所司,在人體為肺、脾經氣的作用。

  厥陰:生長、發育之能已絕(厥)斷,如日沉大地,陽光已不見,期待明日太陽之少陽重生之境,故肝有期門穴為經絡氣行完畢終止,始期之門穴,在時為丑、戌,人從五十一歲到六十歲為厥陰經氣所司,在人體為肝、心包絡經氣的作用。

  精、氣、神的生長、上升為陽,衰弱、下降為陰,陽中有陰、陰中有陽、陽中有陽、陰中有陰。

  人的髒為陰,腑為陽,上半身為陽,下半身為陰,上半身的陽經經絡稱手少陽、手陽明、手太陽,下半身的陽經經絡稱足少陽、足陽明、足太陽。

  上半身的陰經經絡稱手少陰、手太陰、手厥陰,下半身的陰經經絡稱足少陰、足太陰、足厥陰。

  陰、陽氣在人身體隨時辰之不同,而在不同的經絡起變化作用,現代人稱之為「生理時鐘」,乃陰、陽二氣在人體經絡隨時辰之移動升降運行所產生之變化也。

  許多病情較重的病患,病情會時好、時壞即因經絡循環與天地電波——天干、地支相生、相剋而呈病情的表現,尤其在交節氣時更為凸顯。

  精、氣、神在人體的陰陽作用,自出生的每個時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日、每節氣、每月、四季、每年、十年、六十年而作周期循環,周而復始的變化稱為「周易」,暨十二經絡的循環變化稱為易經。什麼是「中華醫學」學理呢?她就是「易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