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屐痕 伊山園裡說李漁

海棠屐痕 發佈 2022-03-10T12:06:40+00:00

芥子,不足營三窟,惟堪置一丘,地只一丘,故名『芥子』,狀其微也。在光緒版的《 蘭溪縣誌 》記錄了李漁與蘭溪的關係:「漁家在二十五都,村名夏李。」


芥子,不足營三窟,惟堪置一丘,地只一丘,故名『芥子』,

狀其微也。-----李漁《閒情偶寄》

大家比較熟悉的芥子園,是明末清初戲劇理論家李漁,在南京建造的園林式寓所,在只有三畝地上建立起一座園林,所以被稱為以最小的空間,博得了 「芥子納須彌」,這是他為自己建造的第二個居所。

李漁不僅僅是一位營造空間的高手,他的精彩人生下半場戲,正是在芥子園裡,敲響了被後世稱為「中國的莎士比亞戲劇大師」的開場鑼鼓。

在這所不及三畝地的江南園林里,他為中國戲曲寫下了最輝煌的作品。而觸發他造園夢想的,卻是在家鄉蘭溪。

回溯早年的李漁卻是熱心功名、追求仕途,改朝換代的戰火,徹底打破了他科舉入仕的夢想。

在光緒版的《 蘭溪縣誌 》記錄了李漁與蘭溪的關係:

「漁家在二十五都,村名夏李。」

父親去逝後,十九歲的李漁回到了家鄉蘭溪夏李村。他在家鄉建造了第一處莊園:伊山園。

「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來者往者,溪山清靜且停亭。」

這是他在為家鄉修建涼亭時創作的對聯,並為涼亭起名為「且停亭。」在他自己的人生路上卻從未且停,以驚世駭俗的方式,演繹了自己戲劇人生。


鮮為人知的是,回到家鄉的李漁被村民選舉為祠堂總理,主持鄉間一切事務。

這座至今蔭澤後人的李漁垻,仍然是夏李村引水灌溉和泄洪的重要設施。

這是李漁三十多歲的時候在村里當村官的時候建造的,考慮到村里地勢低洼,攔了垻之後把水引到村里,使得水塘、水田都得到了治理灌溉,水壩可以灌溉兩千多畝地。

順治六年,停留在家鄉當鄉賢李漁,帶領村民修路築壩,完全是一幅蘭溪好人的模樣。

李漁在家鄉 「來耕墓上田」 當了十二年鄉紳後,以驚世駭俗的方式,演繹了自己後半輩子的戲劇人生。

一次意外的出行,改變了他後半輩子的人生軌跡。

喬姬、王姬,是兩位極具表演天賦的女子,康熙五年(1666年),李漁與她們在北游途中相遇,她們的表演,觸發了李漁的創作欲望,而後,李漁組建了自己的家班女戲,並於兩年後的 1668 年,他帶著自己的作品與家戲班,從金陵出發,溯長江,過贛江抵達廣州,開啟了李家班商業巡演的新時代。

當時轉型期的社會,貶商、抑商仍然是社會觀念的主流。蘭溪江兩岸,濃厚的商業氣息,帶來了社會思潮的巨變,它改變了傳統文人李漁。,他用縱情於人性之中的有情,來對抗當時程朱理學的無情。

從鄉村的村官,到以戲漁利的精明文化商人,李漁精彩人生的下半場戲,在這座園子裡,敲響了開場的鑼鼓:

月榭歌台,承載了喬姬、王姬曼妙的身姿;尺幅窗下,成就了《風箏誤》、《凰求鳳》百餘部戲劇作品;浮白軒中,宣紙墨箋,書寫了《閒情偶寄》,這部中國戲劇理論的開山之作。

李家班上演的劇目以通俗和娛樂為重心,在排演時以提高市場競爭力和重視觀眾需要為出發點,在演出效果上以藝術作品的最大利益化為目標的文化產品價值觀,在300年前的蘭溪橫空出世,它用戲劇形式,改變了千年來唯文章才是「文以載道」的道統;改變了「以文會友」的小圈子格局,更改變了好文章被傳抄是「洛陽紙貴」的毫無智慧財產權的意識,他將自己的每一行文字,都明碼標價售賣。

李家班區別與當時所有的文人戲班,就是它的謀利性演出,維持李漁的家庭生計,為其戲劇活動提供了經濟上的支撐,也擴大了李漁劇作的社會影響力。

可以説 ,是蘭溪的商埠文化,成就了李漁,使他成為商人中最有才華的文人,同時也是文人中最會經營的商人。

如何在作品的藝術價值與商業價值兩者間,遊刃有餘,三百年前,李漁用一部部作品,為蘭溪今天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範例。

做不了天子門生的李漁,時而順流而下,時而逆流而上,在名利中奔跑著,在山水中且停且行,只有那錢塘江的一江春水,載著他的李家班,在曼妙的歌舞中,特立獨行。

他亦區別於同鄉唐末畫僧貫休。

在民國之前,習書法為正統的社會價值觀,畫畫為不務正業,而李漁意識中國畫的重要美學價值,編輯了《芥子園畫譜》,第一次全面而系統地介紹中國畫的入門基本技法,人人可摹擬自學,刊印後在芥子園出售。這本畫譜直接影響了三百年後一批中國畫藝術大家的崛起。

蘭江浪潮裹挾著濃厚的商業氣息,帶來了社會思潮的巨變。

李漁用一隻管毫,輕輕地撥開了文化與商業之間的三千里路雲和月。

三百年前,蘭溪的商埠碼頭,成就了李漁,他用百部戲曲,一部畫譜,為蘭溪開創了文商並舉的時代先例 。

【海棠屐痕五十 蘭溪4】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