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教你五大「心法」,學會了遠離疾病

尚醫健康 發佈 2022-04-13T14:36:10.054155+00:00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接觸到的人,都有不同的情緒表現。怎麼能更好地應對、幫助與我們有接觸的人呢?請看看古人說的五大「心法」。1、同情惻隱心孫思邈,人尊為"藥王"。在他的著作《備急千金要方》中提到,「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接觸到的人,都有不同的情緒表現。怎麼能更好地應對、幫助與我們有接觸的人呢?請看看古人說的五大「心法」。


1、同情惻隱心


孫思邈,人尊為"藥王"。在他的著作《備急千金要方》中提到,「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


生活中所遭遇的人,面對帶有不良情緒的人,無論對方老少愚智,我們都要站在對方角度思考一下,對其做至親之想,把別人想作是自己的父母兒女,痛心其陷入疾苦,自然會對對方的痛苦敏感,一心救助,這樣人與人的關係自然融洽。


如正在照顧父母的兒女,對老人的臉色最為敏感,對老人的糊塗健忘也就最能接納理解;正在養育兒童的父母,對孩子的疾病最為敏感,對孩子的生理缺陷最能無限包容。將其想作親人,同情惻隱之心必將被有效激活。


2、沉著智慧心


生活中應對他們不良情緒,如作戰一般,不可在對方氣頭上與對方硬槓,這樣不但讓對方氣消不下來,還容易激化矛盾。建議好的做法是選擇沉著冷靜應對,耐心聆聽,讓對方激烈亢奮的抱怨情緒穩定下來,再灌輸道理,做合理解釋,此時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家裡小孩子發脾氣鬧情緒,也可以同樣處理,先不要急於否定孩子的需求,只管讓他表達,一般訴說三遍,氣火也就消得差不多了。萬萬不能在孩子鬧得正歡的時候講道理,哪怕金玉良言都不可在對方陷入衝動時的昏沉大腦起作用。


3、順勢而為心


每個人情緒的產生,多由內心習氣與外因激觸,家庭環境社會背景等因素綜合產生的。在中醫臨床上講究,察其言語,觀其氣色:如肝火旺的人說話聲音洪亮,喜呼喊;肺氣虛的人語聲低微,喜悲傷等。


情緒狀態是可以對應疾病症狀做診斷的,所以當生活中我們面對情緒不良的人時,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在尊重對方的前提下,順勢而為,多認同對方的情緒再做因勢利導,切不可直接駕馭。


4、反觀內省心


由內而外省,是傳統中醫認識世界的基本思維方法。遇到事情先從自身找原因,而不應該一味指責外在的因素。


口說是非事的人,內心一定是積壓了很多不快樂抱怨憤怒不滿等負面情緒,而五臟六腑,四肢的關節等身體臟腑器官,常年被負能量侵擾,現實中外在表現出來的就是身體疾病不斷,不明緣由的難受不舒服,家裡也很少有和諧的關係,支離破碎,深陷疾苦中。


所以一定要反觀內心,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覺悟,從中醫角度來說也是一種養生之道。


5、自利利他心


當我們有了同情惻隱心,沉著冷靜心,順勢而為心,反觀內省心,很多事情就已經大事化了小事化了了,心情也就自然開闊了很多。


這樣我們不但能幫助我們周圍的朋友,還可自利利他,幫人就是幫自己,每個人都可以作為自己心靈的一面鏡子,隨時觀照自己的內心,調整自己的心態,獲得一個更好的人生,這樣的人生想必不幸福都很難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