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韓濟生的養生經

保健醫苑 發佈 2022-04-22T20:51:16.255026+00:00

《保健醫苑》是由國家衛健委主管、北京醫院主辦、中央保健委員會辦公室協辦的醫學科普雜誌,更多精彩內容詳見《保健醫苑》紙質雜誌!

《保健醫苑》是由國家衛健委主管、北京醫院主辦、中央保健委員會辦公室協辦的醫學科普雜誌,更多精彩內容詳見《保健醫苑》紙質雜誌!郵發代號:82-33,歡迎訂閱!

「我只是對中醫的一小部分做了研究」

——中國科學院院士韓濟生的養生經

原中華醫學會疼痛學分會主任委員、世界衛生組織科學顧問、中國科學院院士韓濟生如今已是92 歲的高齡,但寶刀依然不老。2020年6月,他還參加了2020 國際醫療科技創新空中峰會,並做了主題演講。韓老自1965 年起開始從事針灸原理研究,研製的「韓氏穴位神經刺激儀」對鎮痛和治療海洛因成癮有著良好的效果,對針灸療法在全世界的推廣應用起到了極大的作用。「我只是對中醫的一小部分做了研究」,韓老說。不過,他的謙虛並不等於沒有其開創性的成就。韓老的高壽,和他淡泊名利、不斷探索、經常鍛鍊等有著一定的關係。

「我們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1997年是中國針灸走向世界的關鍵之年,而韓老又是其中的「關鍵人物」。當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舉行了一次千人聽證會,討論中國針灸的有效性和科學性。聽證會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針灸是否能合法進入美國。「我第一個做報告,講針灸的機理和作用。」韓老回憶,語氣始終淡然。最終,聽證會得出結論:針灸在鎮痛和止嘔吐方面確有療效。自此,美國和歐洲一些國家的醫療保險公司開始將中醫針灸納入商業保險。「針灸能夠在國際上得到重視,我們做出了自己的貢獻。」10年後,美國針灸協會舉辦成立10 周年慶典,慶典會特意安排在北京舉行,其目的就是為了給韓老頒發「美國針灸協會終身成就獎」。由於韓老在醫學領域尤其是針刺鎮痛方面做出的開創性貢獻,有人認為他是繼屠呦呦之後最有希望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中國候選人之一。「我不認為我們會獲諾貝爾醫學獎。」韓老說,「屠呦呦研究員獲獎,是因為青蒿素拯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但我們做的這些工作,很難說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在這方面比不上屠呦呦研究員的青蒿素。但我相信,我們所做的這一切,與諾貝爾獎所鼓勵的科學研究要對人類知識探索、對人類社會發展做出貢獻這一精神是高度一致的。」韓老說。

「要保持一顆好奇心」

1953年,韓老從國立上海醫學院畢業,原想做一名外科醫生。可當時國家需要建立大量醫學院校,就動員上海醫學院這一班畢業生不要做臨床科目,全部從事基礎醫學,以便成為優秀教師。韓老也放棄了多年的「外科夢」,選擇生理學作為終身職業,1962年調到了北京醫學院。1965年,根據國家指示,原衛生部開始組織研究針刺麻醉原理。「當時學院領導找到我,讓我加入針麻研究隊伍,我說我不信這個。領導說,我和你一起去看一個針灸麻醉手術再說。」韓老回憶:「等看完一個二十幾歲女孩的開胸手術,我就服了。」1965年9月,韓老加入了對針刺機理的研究。從那一刻起,伴隨著對針刺療法化學物質基礎的探索,中國疼痛醫學開始起步。也正是從那一刻起,韓老與針刺麻醉結下了不解之緣。此後,韓老又將「好奇心」與長壽聯繫在了一起,認為健康長壽的秘訣之一,就是要保持一顆好奇心,探究、發現生活中的樂趣。「比如,清早在操場走路,我就喜歡看天上的月亮,走到大樹底下抬頭看是一種感覺,走到籃球架子下面往上看又是一種感覺。」韓老還會使用微信,儘管他說自己「軟體用得不太熟」,可發起微信來卻十分嫻熟,發照片還會用「原圖」,說「不發原圖無法放大,看不清楚」。

「最簡單的運動就是快步走」

韓老年逾90精力依然旺盛,很多人對此感到不解,問他在飲食上有什麼講究。韓老一笑:「我從小愛吃甜食,胃口也很好,但我長不胖,因為喜歡運動,消耗能量。平日,我習慣早上運動半小時,晚上運動半小時。最簡單的運動就是快步走。後來,我開始打網球。雖然網球打得不好,或者有時我起得早,不能和別人一起打球,我堅持自己往牆上打,無非就是為了揮拍鍛鍊。」韓老關於鍛鍊有幾個原則:一是「隨心所好」。韓老喜歡打網球,認為每次揮拍都是一種享受。一次,他在打球時不慎扭碎了膝蓋半月板,「一側膝蓋又腫又痛。治療恢復後不能跑動了,只能走路,我就在大操場跑道上搖擺著雙手快步走,極限是每分鐘100米,每一步平均80厘米。」二是抓緊時間鍛鍊。韓老認為:鍛鍊並不是在每天規定的那段時間內,實際上有很多機會都可以鍛鍊。比如在電腦前工作、雙手打鍵盤、雙腳閒著無用時,不妨做做踝部屈伸,促進血液回流;在電腦前每工作1 小時可以起來走一下,也可躺下來,雙腿做仰泳動作,較之緩慢走動,運動量更大。三是鍥而不捨,韓老認為鍛鍊首先要做到一個「恆」字,切忌有頭無尾。有特殊情況打斷生活規律在所難免,關鍵在於儘早恢復,才不至於前功盡棄。

「鵝毛雖輕情意重」

生活中的韓老要求不高,只要滿足基本需要即可。不過在公益方面,他卻十分大方。為了提高效率,節約時間,他自費在美國購買資料或軟體。考慮到研究生生活待遇低,他將出國講學所得的講課費作為津貼,按個人表現分發給大家。1994年,韓老獲「光華獎學金」1萬元。他和夫人決定將5000元買紀念品送給支持他工作的有關部門和實驗室的學生及同事,另外5000元捐獻給邊遠山區的學校。1995年10月,「何梁何利獎」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行,韓老獲生命科學科技進步獎10萬港元。他將5萬港元用來感謝同事和職能部門,另外5萬港

元在基礎醫學院設立「求索奉獻」基金,鼓勵青年技術員在工作中不斷鑽研探索。此後,韓老每年都在校慶日向三至五名優秀中青年科技人員頒獎,表示「鵝毛雖輕情意重」,希望通過這一舉措,對安心工作、默默奉獻的教職員工表示敬意。2011年,韓老將所獲的「國華傑出學者獎」50萬元作為種子,成立北京濟生疼痛醫學基金會,幫助受疼痛折磨而又無錢醫治的患者。2012 年,他將所獲的「吳階平醫學獎」20萬元再次捐給「求索奉獻」,使基金得以延續。90歲時,他又向北京大學醫學部腦科學發展項目捐贈100萬元,以此慶賀自己90歲壽辰。

「她在家庭上付出的比我多得多」

韓老和他的夫人朱秀媛是在上海醫學院學習時認識的,當時,朱秀媛在藥學院就讀。1955年4月,兩人在哈爾濱喜結連理。婚後,兩人的生活十分簡樸,家中唯一的「奢侈品」就是一個分期付款的收音機。儘管生活拮据,卻異常溫馨。生活上,兩人同甘共苦;學術上,兩人互教互學。「她在家庭上付出的比我多得多。你要說『半邊天』,她就是『大半邊天』,比我貢獻大。我是住在北醫的,一個禮拜才回去兩次,家裡孩子的事情,那麼多的事情,都是她照顧。如果沒有她支持的話,我哪會取得這些成績。」1999年,凝結著韓老三十餘年心血的《針刺鎮痛原理》出版,韓老把這本書作為獻給妻子的千禧年禮物:「這本小冊子記錄了這30餘年科研的歷程,幾乎每一點新的發現都與您同享,很多挫折也與您同當。願這本小書和這張1999/2000年賀卡作為我們畢生的紀念和見證。」在事業上,朱秀媛總是配合和支持韓老。有時,韓老把家中的積蓄用作公益捐獻,朱秀媛也從沒一句怨言。2015年,韓老和朱秀媛迎來了鑽石婚,子女也回國慶賀。韓老欣然提筆,作詩一首:「回眸連理六十載,今朝喜慶鑽石婚。兒孫萬里來祝賀,攜手共進又一春。」詩不長,但韓老對夫人的情感以及對未來的希望之心由此可見一斑。

文/王明洪

歡迎訂閱紙質版雜誌,訂閱有好禮!《保健醫苑》為月刊,國內外公開發行。

《保健醫苑》是由國家衛健委主管、北京醫院主辦、中央保健委員會辦公室協辦的醫學科普雜誌,創刊於2002年。《保健醫苑》雜誌內容廣泛,涉及醫療保健、疾病防治、健康養生、心理諮詢、用藥指導、醫事分析、醫護知識、秘訣採擷、時訊飛鴻、國際醫訊、編讀熱線等各個方面。一批長期從事醫療保健工作、具備豐富臨床經驗的專家針對中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各種疾病和養生保健等問題撰文,為廣大讀者提供了多方位的健康指導和保健服務。

我們竭誠歡迎廣大醫護人員(撰寫醫學科普)和社會人士(撰寫人生感悟、名人養生)踴躍投稿,來稿一律不退, 請自備底稿。文稿不拘文體、格式,力求通俗易懂,具備科學性、普及性、實用性、新穎性,字數以2000 字內為宜,請勿一稿多投,否則本刊拒付稿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