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元1瓶的維生素C,能不能天天吃?維生素C能抗癌?來看研究咋說

骨科劉剛 發佈 2022-05-28T21:59:29.851911+00:00

「喲,老錢,你來藥店幹啥?」看著如此低價的維生素C,老錢覺得有些難以置信:「你別是拿劣質的來唬我吧,咋可能那麼便宜?」

「喲,老錢,你來藥店幹啥?」

「沒啥,最近有點爛嘴角,買點維生素C補一補……」

說話的,正是在街坊鄰里被稱為「社交達人」的老錢,就連藥店的營業員,都和錢叔有些熟稔。

「諾,給你,2塊錢。」和錢叔寒暄以後,藥店營業員將一瓶維生素C遞給錢叔。

看著如此低價的維生素C,老錢覺得有些難以置信:「你別是拿劣質的來唬我吧,咋可能那麼便宜?」看著老錢將信將疑的樣子,營業員頓時感覺哭笑不得……

難道真如老錢所說,2元一瓶的維生素C是「劣質產品」?

不少人都會有類似的疑惑,平時去保健品店裡買,花花綠綠的維生素C都要幾十塊,甚至上百塊一瓶。到了藥店去買,往往只有幾塊錢一瓶。

其實這並不是藥店賣「劣質產品」,相反,藥店所售賣的,是含量更高,純度更好的維生素C。而保健品店裡所售賣的,大多為了豐富口感,加入了一定的添加劑,加上一些維生素C保健品的「品牌效應」,所以才會得的那麼貴。

也就是說,那些所謂的「維生素C保健品」其實並沒有什麼額外的效果,反而部分存在添加劑隱患。而藥店裡賣的便宜的,沒有什麼甜味的片劑,才是我們補充維生素C的最好選擇,才是真正的物美價廉。

了解到相關事實以後,老錢也有些不好意思的和營業員道歉,隨即問起維生素C的服用事項。按照老錢原本的打算,是準備天天都吃上一點,想要好得更快一些。不知道這樣是否可行?

維生素C,到底能不能天天都吃?

從理論上來說,維生素C屬於水溶性維生素,天天吃導致維生素C攝入過多,多餘的部分會跟隨尿液排出身體,並不會造成什麼大礙。

但是,即便是可以天天吃,但吃的量卻也要把握,根據國家衛健委註明的標準,每人每天維生素C的攝入量不能超過2000mg,如果攝入過多,大量的維生素C在腸道滲透的作用下來到身體環境,可能會導致腹瀉,腹痛,抽搐一類中毒症狀出現。並且,過量的維生素C攝入,也會和身體裡的鐵,鎂,鋅等微量元素結合,導致體內微量元素水平大幅下降。

而且,維生素C也並非只能依靠藥物補充: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標準,每人每天攝入大約100mg左右的維生素C,就能夠達到身體需求,也就相當於490g左右蔬菜,200g橙子或冬棗等水果的含量。注重日常飲食的均衡,在現代社會一般不會出現維生素C缺乏的問題,即便是像老錢一樣得了潰瘍或「爛嘴角」等病症,每天吃1到2片足矣。

補充維生素C固然有眾多好處,比如防治缺鐵性貧血、老年白內障、壞血病等等,但是,維生素C的作用並不是只有這些,它甚至能夠起到抗癌的效果,這是真的嗎?

維生素C能抗癌,是真是假?來看看研究怎麼說

這項研究,是在日本京都舉辦的第十九屆臨床腫瘤學年會(2022)上被公布的。來自我國廣東的腫瘤學博士區俊文表示:通過對153名非小細胞肺癌進行對比和維生素C治療,在治療周期結束後發現,接受高劑量維生素C治療的肺癌患者,生存期平均延長大約20個月。

換句話說,通過維生素C的介入治療,能夠起到抗癌效果,抑制癌細胞,大大延長癌症患者的生存期。根據區博士的推斷,維生素C所特有的氧化性質和抑癌編碼,或能在日後的癌症治療中,開闢新的道路。

由此可見,維生素C是的確存在抗癌效果的,尤其是對於老人來說,每日維生素C的攝入達標,對健康長壽自然有益。但是在攝入維生素C藥物的過程中,也有一些注意事項存在。

服用維生素C藥物的注意事項:

①不要和茶葉,巧克力等同服。茶葉和巧克力中的草酸成分,會和游離的維生素C相互結合,形成沉澱。長此以往,會給腸胃帶來一定的消化負擔。

②特定人群慎服。比如高尿酸人群,腸胃疾病人群,妊娠期女性等,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這些人群不建議服用維生素C藥物,建議通過日常飲食的方式來補充維生素C,安全又健康。

③不要和特定藥物同服。比如阿司匹林,葉酸,氨茶鹼等,這些藥物成分可能會和維生素C的成分相互中和,導致兩者藥效受損,對疾病治療造成影響。

總而言之,維生素C對於人體的幫助是巨大的,但也要優先以飲食補充為主。通過藥物補充維生素C時,也要定量,且在了解宜忌之前服用,合理科學的攝入,才能真正給身體帶來健康。

參考資料:

[1]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J].中國食物與營養,2001(4):42-45

[2]:《1 長期服用維生素C,好處有哪些》知乎日報,2020-1-9

[3]Pérez-Sánchez, A., Barrajón-Catalán, E., Herranz-López, M., & Micol, V. (2018). Nutraceuticals for skin care: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human clinical studies.Nutrients,10(4), 403.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