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利器「GLP-1」,究竟神在哪裡?

全科張航醫生 發佈 2022-06-18T10:34:46.421162+00:00

人體腸道可以分泌可刺激胰島素分泌的物質,這類物質可以降低血糖,我們把這些物質稱為腸促胰素,腸促胰素引起的胰島素分泌能力約占全部胰島素分泌量的50~70%,且刺激胰島素分泌的作用具有葡萄糖濃度依賴的特點(這句話很重要,後面會描述)。

人體腸道可以分泌可刺激胰島素分泌的物質,這類物質可以降低血糖,我們把這些物質稱為腸促胰素,腸促胰素引起的胰島素分泌能力約占全部胰島素分泌量的50~70%,且刺激胰島素分泌的作用具有葡萄糖濃度依賴的特點(這句話很重要,後面會描述)。


目前,腸促胰素有兩種,一種是1971年發現的葡萄糖依賴性促胰島素分泌多肽(glucose-dependent insulinotropicpeptide,GIP);另一種是1985年發現的胰高血糖素樣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

現階段,臨床上用於糖尿病治療腸促胰素都是在GLP-1的基礎上開發出來的,為什麼不在GIP上做文章,我也不知道,因此,先只介紹GLP-1以及在它基礎上研究的藥物。


GLP⁃1 以葡萄糖濃度依賴的方式增加胰島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


我們知道,胰島素是降低血糖的,胰高糖素是升高血糖的,既然GLP⁃1是增加胰島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那麼它的作用就是通過雙重機制讓血糖下降。


前文提過,GLP⁃1 以葡萄糖濃度依賴的方式增加胰島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這句話的意思是血糖高時它才起作用,血糖不高就不起作用,所以它不會引起低血糖。

GLP⁃1除了刺激胰島素分泌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同時增加肌肉和脂肪組織葡萄糖攝取,抑制肝臟葡萄糖的生成而發揮降糖作用,並可抑制胃排空,抑制食慾。


所以,對於糖尿病病人來說,這個東西越多越好,直接給病人吃這個就OK了。


然而,要將GLP-1應用於臨床也面臨著問題,那就是人體自身產生的GLP-1極易被體內的二肽基肽酶4(DPP-4)降解,其血漿半衰期不足2分鐘,必須持續靜脈滴注才能產生療效,這大大限制了GLP-1的臨床應用。


為解決這一難題,科學家們提出兩種方案,一是開發GLP-1類似物,讓其既保有GLP-1的功效,又能抵抗降解;二是開發DPP-4抑制劑,使體內自身分泌的GLP-1不被降解。


因為這兩類藥物作用於同一個靶點,所以,這兩類藥物不聯合使用。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臨床上常見的這兩類藥物:

胰高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GLP⁃1RA):


如度拉糖肽、如利拉魯肽、貝那魯肽、如司美格魯肽等。這類藥可有效降低血糖,能部分恢復胰島β細胞功能,降低體重,改善血脂、降低血壓。


它們主要不良反應為輕、中度的胃腸道反應,包括腹瀉、噁心、腹脹、嘔吐等。


這些不良反應多見於治療初期,隨著使用時間延長,不良反應逐漸減輕。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劑(DPP⁃4i):


目前在國內上市的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維格列汀、利格列汀和阿格列汀。詳見我之前的文章《關於降糖「利器」DPP⁃4i,您了解多少?》


需要說明的是,降糖藥的種類很多,沒有哪個藥是絕對的最好,必須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制定個體化的降糖方案。

參考文獻: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