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隸總督署和陸軍軍官學校奠定保定在中國近現代地位(東北行1)

遙遙走天下 發佈 2022-07-10T08:10:44.861808+00:00

三批人馬在保定匯合,大部隊齊了,9人2車,正式開啟東北行。直隸,最早出現在宋朝,表示京城所在的周邊地區,是皇權管轄範圍的核心地區,關係到皇帝及其統治集團的安危,所以直隸原本不是地名,是行政區域和管理機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022.7.5

三批人馬在保定匯合,大部隊齊了,9人2車,正式開啟東北行。

上午逛了直隸總督署和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直隸,最早出現在宋朝,表示京城所在的周邊地區,是皇權管轄範圍的核心地區,關係到皇帝及其統治集團的安危,所以直隸原本不是地名,是行政區域和管理機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明朝定都南京,後遷至北京,史書便有南直隸和北直隸之稱。清軍入關後,將北直隸改為直隸省,苗澄為第一任總督,雍正期間,正式確認直隸總督制,是清朝九大封疆大吏之一,叱吒近代中國的曾國藩、李鴻章、榮祿、袁世凱等曾先後擔任直隸總督,可見直隸總督地位的顯赫。保定總督署所在地原為元朝一地方機構「順天路」的辦公地,後改名為「保定路」,保定之名由此開始。明朝將保定路改為保定府,清朝雍正年間的1729年將其擴建為保定總督的衙署,成為後來歷任總督辦公和居住的場所。總督署坐南朝北,前朝後寢,從南至北依次為大門、儀門、公生明牌坊、大堂院、二堂院、官邸院、上房院,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五進格局,正房處於中軸線上,兩旁是對稱的耳房。保定直隸總督署是中國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清朝省級衙署,是研究清代建築和文化的珍貴實物。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是在袁世凱開辦14所軍事學堂基礎上於1912年創立,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規陸軍軍官學校,不僅規模大、設施完整,而且學制也正規。先後招收了九期學員,訓練培養了6500多名學員,設有步兵、騎兵、炮兵、工兵、輜重五科,學制兩年,在校學一年半,還有半年在軍營實習,畢業後擔任軍隊尉官。軍校的校訓是守信、守時、苦讀、勤練、愛校、愛國。從軍校走出了1500多名將軍,被譽為「將軍的搖籃」,其中國民黨方面有蔣介石、白崇禧、葉挺、張治中、傅作義等,共產黨方面有葉挺、趙博生、董振堂等。1920年軍閥混戰,校舍被毀,於1923年停招,後校址成為直系、奉系、民國政府軍隊的兵營,日本入侵中國又成為日軍兵營,1945年日本投降,校舍遺棄,解放後校址用作農場。1995年,在軍校原址上復建部分軍校建築,納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闢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紀念館。

游完保定,下午我們前往涿州,參觀遼代雙塔。說宋朝,大家都知道,說遼朝,知道的人可能就不多了。契丹人建立的遼朝一度與宋朝分庭抗禮,占據了中國大半個北方,形成了與宋、西夏相持的三足鼎立之勢。契丹人積極學習漢人文化,涿州雙塔便是仿學漢人建塔工藝的結果。遼朝的涿州城多寺院,且有寺便建塔,塔也因寺而得名,但歷代歷朝時有戰火,隨著歲月的流失,寺毀塔垮,僅有南面的「智度寺塔」和北面的「雲居寺塔」健在。南北雙塔均為八角仿木飛檐樓閣式磚石舍利塔,南塔建於1031年,高44米,五層塔身,北塔建於1092年,高56米,但塔身不守奇數規則,以偶數六層反常規,這是奇一,國內不常見,也說明契丹人不守「祖制」。奇二,民國十六年,晉奉大戰,張學良炮轟南塔下的傅作義指揮部,炮彈命中而不爆,奉軍以為佛祖庇佑,遂不敢以雙塔為目標。奇三,1976年唐山大地震,南塔塔頂坍塌,塔體裂開,但塔身不倒。今天我們目睹了巍然屹立近千年的遼代石塔,它的高、它的偉、它的精,唯一遺憾的是,沒能近距離感觸,也沒能登高,因為雙塔被周圍居民住宅合圍,雖鶴立雞群,但沒有空曠的場地供遊客欣賞,我們只能站在小巷子和民宅的夾縫中仰望雙塔——沒有正式對外開放。

晚宿清西陵。


清朝時期直隸省行政區劃圖。


直隸省的設立。

直隸總督的設置。


直隸總督的職責。

直隸總督署組織機構表。


保定直隸總督署大門。

總督署大門兩側的石獅子。


主人迎送賓客的儀門。

石坊。

大堂。


二堂。

內宅門。

三堂為官邸,平時總督辦公處理公文的地方。



四堂為總督及家眷居住與生活的地方。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尚武堂。

陸軍軍官學校校訓。

袁世凱開創了中國近代軍事學堂的先例。

袁世凱在保定開辦的軍事學堂。

蔣介石曾作為陸軍速成學堂學員被選送至日本留學。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歷任校長。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歷屆學員入校和畢業時間表。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的師生在中國現代歷史變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遺物。




在原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遺址新建保定軍校公園。

涿州遼代南塔。


只能在大門外觀望。




涿州遼代北塔。





被民宅和單位包圍的涿州遼代雙塔。


涿州遼代雙塔不對外開放。

保定-涿州遼代雙塔-清西陵行程路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