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郢都的二次陷落,不僅是楚頃襄王的悲哀,也是楚昭王的悲哀

欲雲談史論今 發佈 2022-08-16T10:51:36.582171+00:00

大約是在收復被秦國侵占的南陽盆地的部分土地後,楚頃襄王信心大增,又計劃出兵去攻打越國。在春秋晚期時,越國曾異常強大,消滅吳國後一度成為東周霸主。

大約是在收復被秦國侵占的南陽盆地的部分土地後,楚頃襄王信心大增,又計劃出兵去攻打越國。

在春秋晚期時,越國曾異常強大,消滅吳國後一度成為東周霸主。可進入戰國後,越王無彊受齊人挑唆去攻打楚國,被楚威王一戰擊潰。從此後,越國分崩離析,再也不復當年時光。

在強大秦國的不斷壓迫下,楚國失去了大片領土。在西部失去了土地,楚頃襄王就總想著從東部得到補償。恰好此時越國是半死不活,不趁機吞併它,更待何時?

可楚頃襄王剛提出要討伐越國,就有人提出了反對。

大夫杜子就問:「大王為什麼要討伐越國?」

楚頃襄王絲毫不隱諱,回答:「越國政治混亂,而且它的軍隊也弱小。」進入戰國後,越國內亂頻繁,弒君篡位之事屢見不鮮。自楚威王擊敗越王無彊後,越國衰敗得更快,軍隊也就變得愈發羸弱了。

聽到這,杜子很不以為然,說:「我冒昧地替大王擔憂:人的智慧就如同自己的眼睛,能看清百步之外的事物,卻無法看到自己的睫毛。大王自己的軍隊先後被秦、三晉打敗,喪失了數百里土地,這證明了楚國軍隊的羸弱;莊蹻(jiǎo)在楚國作亂,楚國官吏卻無人能制止,這是政治混亂的表現。大王您國內的混亂不下越國,卻還想進攻越國,這說明您的智慧就跟眼睛一樣!」

人常犯的錯誤,就是能看清別人短長,卻無法看清自身。前些年,楚頃襄王就是缺乏自知之明,在詹何慫恿下,貿然合縱抗秦。結果在秦人發動反擊後,楚國在短短三年內就喪失了整個南陽盆地!雖然這兩年楚國收復了部分領土,可前車之鑑卻是無比沉痛。現在想去攻打越國,楚頃襄王這是要重蹈覆轍嗎?

杜子這番犀利無比的言辭,讓楚頃襄王再也不敢固執己見,只得默默地放棄了攻打越國的計劃。

杜子一提到「莊蹻」,就能讓楚頃襄王無言以對——這個莊蹻究竟是什麼人呢?為什麼他的存在,就能證明楚國政治的混亂呢?


莊蹻,《史記·索隱》記載他是「楚莊王」弟;所謂「楚莊王」,其實就是楚頃襄王,因為當時楚頃襄王也被稱作「楚莊王」。但莊蹻以「莊」為氏,其實更可能是春秋霸主楚莊王的後裔。楚頃襄王時,莊蹻率軍沿沅水而上,向巴、蜀、黔中以西進軍,消滅了夜郎國,直達雲南滇池,從此就地稱王,後人稱之為「滇王」。

雖然《史記》稱他是奉命開拓土地,可當時人卻並不這麼讓為。《荀子·議兵篇》就這麼評價他:「莊蹻起,楚分而為三四!」《韓非子·喻老》也說:「莊蹊蹻(即莊蹻)為盜於境內而吏不能禁!」以莊蹻進軍西南後就地稱王的事實來看,他就是在公然分裂楚國。難怪白起率數萬兵力就能攻克郢都——如果不是楚國內部四分五裂,白起能那麼囂張嗎?

莊蹻為何要分裂楚國,箇中詳情已難以知曉。但至少一點,楚頃襄王的用人就明顯不能服眾。

早期,楚頃襄王的太傅慎到是東周著名法家人物。可後來,楚頃襄王轉而信奉道家之術,治理國家也變得有些隨心所欲了起來。

楚國大夫莊辛看不下去,曾前往進諫:「君王您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車輦後還跟著延陵君與壽陵君,喜歡淫樂、生活侈靡,卻不顧國政,這樣下去郢都必然危險!」

州侯、夏侯、鄢陵君、壽陵君,這四人都是楚頃襄王的寵臣。尤其是州侯,更是被楚頃襄王任命為令尹,深受重用。當上令尹後,州侯地位變得尊貴,凡事都喜歡獨斷專行。楚頃襄王曾懷疑他有不軌之舉,便向身邊近侍打聽,可所有人通通都是一個答案:「沒有此事!」由此可見州侯手腕之高,連楚頃襄王身邊人都通通被他給收服了。

楚頃襄王重用的都是這樣的大臣,也難怪其他楚人會怨聲不斷了。

以氏號判斷,莊辛與莊蹻應該是同族,都是楚莊王后裔。可即便他是公族,當面非議國君的用人,依然讓楚頃襄王臉上掛不住:「先生是老昏悖了嗎?還是把我看成是楚國的不詳之兆?」


莊辛卻毫不畏懼:「下臣確實看到了您這種行為的必然結果,不敢把您看作是楚國的不詳之兆。但如果大王始終寵信這四個人,那麼楚國就一定要滅亡了。下臣請求先到趙國躲避,在那觀察時局的變化!」

雖然莊辛、莊蹻都是楚莊王后裔,可莊辛在楚國卻頗有賢名。

早年間,楚頃襄王曾問莊辛:「君子的行為應該怎樣?」

莊辛答道:「家中四周不築圍牆,卻沒人敢侵犯;走在路上不帶侍衛,卻沒人敢傷害。這就是君子的行為。」自身強大,又能與人為善、不與人結怨,別人也就不會、也不敢來傷害你了。

莊辛說的是君子,其實卻是在暗喻楚國。

春秋時楚國名將沈尹戌,在聽說令尹囊瓦在郢都修築城牆時就曾說:「子常(即囊瓦)一定會丟失郢都!如果無法保護國家,光在郢都築城有什麼用?自古以來,天子強大,就會讓四夷代守邊境;天子衰微,就會讓諸侯代守邊境。諸侯強大,就會讓鄰國代守邊境,諸侯衰微,就得自己守護邊境。如果國家沒有外患,國內民眾又能安居樂業,國都還需要築城牆嗎?如今因為害怕吳國而在郢都築城,防禦的目標太小了,能不敗嗎?」

在沈尹戌這番話十餘年後,吳王闔閭攻破了楚國郢都;而莊辛說出這番話後數年,白起也攻破了郢都!

楚頃襄王又問:「君子富有後應該怎樣?」

「君子的富貴,是把東西借給別人不要別人的感恩,也不逼債;給人提供飲食,不會藉此役使他人;親戚都愛戴他,眾人都喜歡他,普通人都事奉他,都希望他長壽快樂、不希望他患上疾病。這就是君子的富有。」

話里話外,莊辛都在苦口婆心地勸諫楚頃襄王。奈何,楚頃襄王雖然滿口稱善,行動上卻沒有絲毫改變。

如今,莊蹻率軍西南稱王,公開分裂楚國;莊辛則對楚王徹底失望,逃往趙國避難。連公族都紛紛逃離楚國,可見楚國上下已然是離心離德。如此一來,楚頃襄王還能平平安安地做他的楚王嗎?

果然,莊辛離開楚國才五個月,白起就攻入南陽盆地,燒光楚國先王陵墓,攻破郢都、把楚頃襄王趕到了陳國舊地!


這時,楚頃襄王才醒悟過來,趕緊派人從趙國請回了莊辛。

面對追悔莫及的楚頃襄王,莊辛並沒有幸災樂禍,反倒是鼓勵他振作起來、收拾舊河山:「俗話說:『看到兔子再回頭喚狗,還不算太晚;知道羊跑後再修補羊圈,也不為太遲。』從前,商湯、周武王僅有百里之地,卻能昌盛起來;夏桀王、商紂王擁有天下,卻最終敗亡了。如今楚國雖然變小,可截長補短,方圓還有數千里地,難道還比不上百里之地的商湯王與周武王?」

接來下,莊辛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故事層層遞進,一步步地敘說了楚頃襄王寵信諂臣、唯知嬉戲淫樂,不理政務的巨大危害,令楚頃襄王幡然醒悟。

之後楚頃襄王馬上封莊辛為陽陵(或為今安徽青陽縣)君,派他收復了被齊國侵占的淮北之地。同時,楚頃襄王又派出十餘萬人,回攻南陽盆地,收復了長江沿岸的十五座城邑,設置為郡,以此來抗擊秦國。

春秋時楚國郢都陷落,但後來楚昭王能洗心革面,率領楚人戮力同心,踏上了復興之路。如今郢都再次陷落,楚頃襄王也能亡羊補牢,不但收復淮北之地,還積極向西攻回南陽盆地,讓人看到了楚國再次復興的希望。可令人失望的是,與其說這是復興,還不如說是迴光返照:楚頃襄王去世後僅兩代人,楚人還沒能收復整個南陽盆地,楚國就被滅國——這能算是復興嗎?

當初詹何勸楚頃襄王合縱時,曾提到秦國侵占韓、魏的情形:「……如今秦國攻入韓國卻成了長久的憂患,攻破了許多城邑卻不敢據守……」

秦國攻占三晉很多城邑不久後卻歸還,這並不是因為三晉突然變強大了,也不是因為秦王發善心,而是因為當地民眾不願歸附秦人。同樣,楚國能收復淮北及南陽盆地的部分領土,也不是因為楚頃襄王勵精圖治讓楚國變強大了,而是當地楚人的堅決反抗。公元前272年,楚頃襄王又一次將太子送入秦國作人質,與秦重新講和,這足以證明楚國頹勢依舊,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


白起攻破郢都,是楚國史上國都第二次被人攻破。

當年吳人攻破郢都後,楚昭王痛定思痛,在兄弟令尹子西與司馬子期忠心輔佐下,團結廣大楚人,踏上了復興之路。白起攻破郢都後,楚頃襄王也竭力效仿楚昭王,試圖團結廣大楚人以重整旗鼓,可除了短暫的迴光返照外,再也沒能挽回楚國的頹勢。

為什麼春秋時郢都陷落後,楚昭王能率楚國走向復興,戰國時的楚頃襄王卻做不到?難道是後王不如前王?

根本在於,兩次郢都陷落後楚國所面臨的外部環境已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楚昭王時,雖然吳王闔閭攻破了郢都,但之後不久夫概就突然回國謀亂,迫使闔閭不得不放棄楚都,回國平叛。而楚國的另一大勁敵晉國,此時也因六大卿族的腐敗而沒落,難以再號令諸侯。也就是說,楚昭王時的外部敵人雖然也很危險,可其綜合國力並未與楚國拉開質的差距,所以郢都陷落後楚人沒有進行大的變革,依然能險險渡過危機,得到從頭再來的機會。然而,楚頃襄王執政時,經歷了商鞅變法的秦國正處在從量變到質變的發展壯大期。外部敵人實力已發生質的轉變,楚人卻指望不經歷徹底變革就可渡過難關,怎麼可能成功?

春秋時楚國郢都的陷落,歷史給了楚人改革以更上層樓的機會,可惜楚人沒能抓住。難道歷史還會給楚人第二次機會嗎?

所以說,郢都的二次陷落,不僅是楚頃襄王的悲哀,也是楚昭王的悲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