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垓下會戰 (兵仙韓信與霸王項羽的巔峰對決)

正直衡水8g 發佈 2024-04-26T19:57:26.759666+00:00

歷史是極具對稱之美的。鴻溝和議後沒有多久,劉邦撕毀停戰協定,突然對撤退中的楚軍展開攻擊,楚軍倉皇應戰。

歷史是極具對稱之美的。

太美了。

鴻溝和議後沒有多久,劉邦撕毀停戰協定,突然對撤退中的楚軍展開攻擊,楚軍倉皇應戰。

楚軍幾年來第一次被漢軍追擊,好搞笑。

這次的背盟偷襲,劉邦經過精心的策劃,意圖四面合圍,聚殲項羽軍於撤退途中。

第一路軍,劉邦親自統領漢軍主力從滎陽出發,由西而東尾隨項羽軍開啟攻擊,迫使項羽軍不得不且戰且向東撤退。

第二路軍,彭越南下,截斷三川東海道。。

第三路軍,韓信南下,由東、北兩個方向攻取楚國首都彭城地區,端掉項羽回歸的老巢。

第四路軍,將軍劉賈協助新封的淮南王英布回到九江故國,攻取壽春,由南向北推進,堵截項羽南下的退路,力求在淮北地區全殲楚軍。

四路齊下的圍殲策略布置的非常好,中間卻出了大變故。

由於突然受到漢軍的尾隨攻擊,不得不倉皇應戰,項羽撤退到了著名的陳邑。

以陳邑作依託,項羽命令鍾離昧在陳邑北邊固陵設防,迅速組建起了兩重防線。

緊緊尾隨項羽的劉邦軍,追擊到固陵時,遭遇鍾離味軍的阻擊,停止了前進。


楚軍在陳邑進行阻擊是劉邦之前預料到的,但令劉邦傻眼了的是,原先約定的會師固陵,打算一舉全殲楚軍的另外兩路大軍根本就沒有出現,劉邦又一次獨自面對了大魔王項羽。

項羽馬上對言而無信,單獨行動、孤軍深人的劉邦軍展開攻擊。

被激怒的楚軍同仇敵愾,打不死你個臭不要臉的!


結果又是劉邦有多大臉,現多大眼,漢軍大敗,退人陽夏城中堅壁固守。

一直放別人鴿子的劉邦這回被別人放了鴿子,被打的灰頭土臉的劉邦問計於張良:韓信和彭越都不動了,我一個人哪打得過項羽啊,怎麼辦才能讓他們來啊?

張良回答道:「擊破楚軍,已經是眼前的事情,但對於諸侯各國來說,他們現在更關心的是自己的利益。

齊王韓信的冊立,出於要挾自請,並非大王的本意,韓信心中也存疑不安。

彭越平定了魏國地區,大王因為魏王魏豹在的緣故,拜任彭越為魏國相國。如今魏豹已經死了,彭越自然期待能夠成為魏王,但大王遲遲未能做出封賞。

這就是二人沒有領軍前來會戰的原因。

如果您由睢陽到谷城劃歸魏國,封彭越魏王,將陳邑以東直到大海,全部劃歸韓信,這樣此二人必定會來。

劉邦接受了張良的建議,馬上派遣使者,對彭越和韓信進行官方認證。

齊夸黨的領導的彭越跟韓信馬上答應立即出兵,參加滅楚會戰。

韓信命令曹參鎮守齊國,讓已經多次深入楚國境內作戰的灌嬰騎兵軍團為先鋒,大舉南下,突破楚軍防線,接連攻占薛縣、沛縣、留縣,一舉攻克楚國首都彭城,防守彭城的項它兵敗被俘。

攻克彭城以後,韓信軍乘勝西進,一路攻克蕭縣、相縣等地,勢如破竹,很快就與劉邦軍在陳邑附近會師。

與此同時,彭越軍也迅速南下,進入陳邑地區。


堅壁固守的劉邦軍,得到韓信和彭越軍的會合後,軍勢大振,馬上由防禦轉入進攻,首先擊敗鍾離昧,攻克固陵。

接著包圍陳縣,守將立幾投降。

在劉邦、韓信、彭越三路大軍的聯合攻擊之下,項羽被迫放棄在陳縣地區作戰的計劃,沿潁水南下,準備渡過淮河,撤退到淮南,在楚國的南部地區重整旗鼓。

也就在這個時候,淮南地區的形勢也發生了變化。

漢將劉賈領軍渡過淮河,包圍了壽春,九江郡震動,整個九江在英布的聲望下,全部背叛,整個楚國南部已經全部陷落。

形勢一片大好哇!


得知九江背叛後,項羽引軍東去,來到了垓下(今安徽靈璧南),止軍設防,做最後的決戰準備。

最後的戰役了。


此時的項羽又來到了絕境,他早已經熟悉的絕境。

此時,他手中的籌碼,也是歷次絕境中,最多的一次。

他還有十萬楚軍。

項羽選好的戰場,是一望無盡的垓下平原,這一次,劉邦必須選擇與他進行一場堂堂正正的野戰。

四面逐漸被包圍的項羽在不利的情勢下,胸口的熱血再次洶湧澎湃,又是一次絕境!

這些年,自打起兵來,只要項王在,軍魂就在!

只要項王指揮,就無往不利!

只要項王追擊,就無堅不摧!

楚國健兒們,就像兩千年後的法國人民一樣,哪怕已經打得民窮財盡,哪怕已經打得困苦不堪,但只要拿破崙這個旗幟在,整個法蘭西就依舊是鐵板一塊!

靠的,這就是這些年,項羽和拿破崙為本國人民所帶來的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這種民族自豪,驅使著楚軍衝破了一個個險阻,完成了一次次不可能的任務。

眼下,他們再次面臨著絕境的審判,不過沒關係,又不是第一次了!只要有項王在,贏就是肯定的,區別就在於,是殺敵多少。

項羽作為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罕見的軍神,也確實有此自信,昂首睥睨眾生。

但這一次,命運之神給他帶來了與他同一個級別的對手,中國歷史兩千年以來,唯一的一次,兩位歷史前五的軍神,即將在這最後的戰役正面對壘。


此時合圍項羽的各聯軍,達到了驚人的三十萬。

對面的劉邦,再次通過近四年不斷地戰略優勢,積累出了大比例的優勢。

項羽再一次讓他呼朋喝友的逼到了牆角,似乎再上去補一刀,這個自己的宿世之敵就將灰飛煙滅。

但這一次,劉邦已經明白了,這種級別的會戰,自己是沒有這個能力指揮的。

但好在,自己這裡,應該有一個人合適。

韓信,這位幾乎幫助劉邦打下全部天下的「兵仙」,得到了劉邦的全部授權,指揮三十萬聯軍會戰垓下。

劉邦有識人之明,儘管他已經知道此時的韓信有尾大不掉的趨勢,但他還是清清楚楚地懂得,與項羽的決戰,也只有韓信,才能夠擔當此任。

波瀾壯闊的楚漢戰爭即將走向大結局,兩個最高級別,最高段位的選手,終於在最後的戰役,對陣出場。

項羽已經擺下了擂台,戰場是他最擅長的平原野戰。

韓信自打出道以來,從來都是憑勢借力,利用山河大地所有可利用的地方化為自己的勝勢。

這一次,他的優勢,是最為直接的兵。


大有大的難處,三十萬在劉邦那裡,也許就是自相踐踏的劣勢,但在韓信這裡,卻成為了多多益善的巨大優勢。

一貫示弱出強、以奇兵取勝的韓信,經過周密地偵查、慎重地思慮以後,

決定堂堂正正地接受項羽的挑戰,以硬碰硬,雙方選定時日,在垓下平野上擺開陣勢決戰。

韓信深知面對擅長騎兵突擊的項羽,必須要讓這三十萬人形成層層抵抗的有效戰力,尤其是前軍,一定要扛住正面的騎兵衝鋒,如果前軍被項羽衝垮了,軍心一亂,三十萬大軍就會陷入自相踐踏的局面。

鑑於此,韓信排出了前中後的三重縱深,並將三十萬大軍分成了六個軍陣。

第一重縱深,前軍,正面硬扛楚軍衝鋒的,是他韓信本人。

第二重縱深,分為三部,中軍,劉邦親自指揮。左軍,韓信部將孔熙(死活沒查著)護左翼,右軍,韓信部將陳賀(劉邦芒碭山老兄弟)護右翼。

第三重縱深,也是總預備隊,周勃護左後翼,柴武(老革命,劉邦西進遇彭越前後入伙)護右後翼。

此戰具體咋打的,史書很精短。

項羽之卒可十萬。淮陰(韓信)先合,不利,卻。孔將軍、費將軍(費候陳賀)縱,楚兵不利,淮陰侯復乘之,大敗垓下。

大體意思就是項羽這十萬大軍開始總衝鋒。

韓信還是自己當誘餌。

然後打不過,撤退。

撤著撤著,孔熙跟陳賀這哥倆人工扮演大水攪入戰局。

韓信再次大嚎一聲:兄弟們反攻啦!

漢軍展開合圍,把項羽擊敗了。

史書中對這大漢立國的最關鍵一戰,寥寥數筆。

倒是最後項羽帶著二十多口子逃跑時卻成了短篇小說。

倆原因。

一,項羽確實悲壯,劉邦勝之不武,撕毀停戰協定臭不要臉,史官有自己的情緒。

二,這戰是韓信指揮的,西楚霸王這輩子就輸了這麼一戰,卻是個反賊指揮的,尤其英明神武的皇帝此時還是被指揮的一個編隊。

好說不好聽,寫的越細,本就臭不要臉的皇帝就越無地自容。

你看看人家那仗打的!你看看人家,那傢伙指揮的!

咦?上次彭城那指揮官誰來著?


這場巔峰對決就最終說明了韓信拿到了楚漢第一名將的交椅了嗎?

不見得。

之前我們說過,項羽和韓信,在軍事指揮上,走的是完全不同的兩個路子。

項羽像是洪七公,將外門功夫練到了極致,一套降龍十八掌打遍天下無敵手,戰場征戰,向來是高山落大石,秋風掃落葉,大軍所到之處,劈山裂石。

而韓信,則更像是將虛虛實實奇門遁甲發揮到了極致的黃老邪,永遠有無數的套路,無數的障眼法,虛虛實實的讓你猜不到輕重深淺。

這倆人,如果勢均力敵的情況下,誰勝誰負,真的難講。

高手對決,往往差距都在毫釐之間。

如果說項羽再次衝垮了韓信的大規模,楚漢一哥沒跑就是項羽。

如果說韓信在同等規模下平了項羽,兵仙就得踩在霸王身上。

但現在,韓老邪帶著全真七子來了。

我們只能說,在「彭城大屠殺」之初,就已經寫下了這最後的結局。

秦末楚漢整場大劇,主線就是項羽百戰百勝後的力竭而亡。

中國項羽和法國項羽拿破崙為我們做出了生動的展示:沒錯,你在贏,你也永遠再贏。

但你每一次的勝利,都在將本該引爆的隱患推遲了。

隱患只會推遲,卻無法自我消除。

西楚這個本來健壯的身體,在壯陽藥項羽的帶領下,得誰禿嚕誰。

沒有整不死的!

但總歸會有你X盡人亡的那一天!

這回在同樣吃了藥的漢軍面前,項羽輸掉了這場巔峰之戰,並失去了他最後的籌碼。

迎接他的,將是中國史上堪稱最壯烈的英雄謝幕。

苦戰突出重圍的項羽,退守垓下城,堅守不出,大勝後的聯軍,將垓下的楚軍團團圍困。

一生未敗的項羽,或者說一生從未敗績的楚軍戰士,陷入了極大地低沉當中。

勝利,會一直讓你順利下去,會自動抹平很多隱患。

但當有一天,你無法再取得勝利時,這些隱患就露出了獠牙,向你瘋狂的展開反噬。

缺醫少藥,糧食耗盡,大軍盡喪的楚軍,眼下又迎來了一次巨大的靈魂打擊。

聯軍唱起了楚歌。

四面楚歌!

困守的楚軍都已經明白了一個現實,楚國恐怕已經被全部占領,否則哪裡來的這麼多楚人。

心情沉重的項羽在這滿營的楚歌中長嘆: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英雄氣概力能拔山,怎奈時運不濟,我的寶馬與虞姬,你們該將何去何從呢?

虞姬悽然起舞。


漢軍已略地。

四面楚歌聲。

大王意氣盡。

賤妾何聊生。

唱罷,美人自刎。


霸王的女人,其實出路有很多。

她甚至是最炙手可熱的最終戰利品。

但這位虞姬,最終選擇了以死,給自己的男人這最壯烈的體面!

當晚半夜,項羽率八百近衛騎兵,突出垓下,南下而去。

項羽突圍後,劉邦看到項羽像他一樣這麼能逃跑,非常憤怒,嚴令灌嬰率五千鐵騎急追,務必擊殺項羽。


項羽一行,疾奔南下,渡過淮水,八百騎兵還剩不到百人。


進入陰陵縣(安徽定遠西北)境內,迷失方向,找到一個農夫問路。


和劉邦每次逃跑都如有神助不同,項羽的運氣,倒霉到了極處。

劉邦是專業逃跑運動員,不僅知道怎麼跑,怎麼藏,還總能得到上天的運氣加成,不是狂風就是閃電,這項技能,就好像老天從他出生開始,就為他配備了專屬技能包。


只要你逃跑,你就不愁跑不掉。


但項羽作為專業追殺者,老天為他配備了天下第一的攻擊力後,卻並沒有給他配上逃跑技能包。

上天是公平的,不能啥啥都讓你占上。

誰知道他會有一天能用上這個技能包呢?


但他到底,還是用上了。


無論怎樣,你逃脫不了客觀事物發展的規律,綜合實力更強的那個即便十戰九不勝,也終究會一把定乾坤!


也許真的是應了那句玄之又玄的話:氣數已盡。


這個路人甲農民指了一條錯誤的道路,把項羽帶進了沼澤死路,等項羽走出沼澤後,灌嬰已經追上來了。


又是一番突擊,項羽東逃進東城縣(安徽定遠東南)時,身邊僅剩二十八騎。

在一座無名小山上,項羽望著後面追來的滾滾煙塵,自知難以逃脫,於是集結了二十八名戰將,發出了最後的作戰動員。

自起兵來,至今已經八年,大小七十餘戰,當者破,擊者服,未曾一敗,霸有天下。

眼下窮困至此,乃天要亡我,非我征戰的過錯啊!

今天,我決意死戰於此,絕不生還,願與諸君痛痛快快的做這最後一戰,一戰破圍,二戰斬將,三戰奪旗,願與諸君連勝三戰,讓大家知道,此乃上天亡我,非戰之罪!

演講後,項羽如往日臨戰,將二十八騎為四隊,每隊七騎,各向一方布陣,靜候漢軍的到來。

漢軍騎兵聚攏,將項羽一行團團圍困,里外數重,水泄不通。

項羽手指山坡下旌旗晃動的漢軍,從容言道:「我領一隊先行,首先為諸君斬將。」

然後遠指東方吩咐道:「看清,那裡有三塊高地,你等三隊由另外三個方向馳人敵陣,突圍後分別抵達三處高地,等候我的到來。」

部署完畢,項羽一聲高呼,率領二十八騎四個方向突人漢軍軍陣。

雖只剩二十八騎,但項羽的自帶攻擊屬性再次將漢軍軍陣撕開,戰神下凡威風凜凜的霸王使漢軍猝不及防,陣型散亂,項羽如他承諾一樣,斬殺大將一員。

四隊楚軍騎士,在這最後的衝擊下,分別沖開漢軍軍陣,抵達項羽指定的三處高地。

亂了陣腳的漢軍騎兵,在灌嬰的指揮下重振隊列,再次實施包圍,由於不知道項羽在何處,於是分五千騎兵為三隊,分別包圍三處高地。

「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這是關二爺誇他弟弟張三爺的話,但我們從來沒見過。

不過,項羽為我們真真正正的展示了,什麼是冷兵器時代的在身陷重圍中的戰神突擊。

項羽此時,率領兩隊騎兵,衝下第一座高地,突入漢軍騎陣,再次擊破突圍,殺數十人,直奔第二塊高地而去。

接上第二塊高地的第三隊騎兵後,項羽再次飛馳而下,再度殺入漢軍騎陣,並殺騎軍都尉一員,突入第三塊高地。

四隊騎將會和,清點人數,僅僅損失了兩名騎將。

項羽大笑道:今日之戰,如何?

二十六名騎將同下馬,跪拜齊聲道:如大王所言!

二十七人再上馬,再次突圍向東南而去,灌嬰是漢軍第一騎將,率五千大軍卻對僅僅二十餘騎得項羽束手無策。

這個一己之力扭轉強秦國祚的男人,真的是不世出的軍事奇才,如今窘迫到率領二十八人,仍如千軍萬馬一般。

項羽來到了他最後的歸宿,烏江。

也許是看到了項羽最後依然如此英勇無敵,老天準備給他一次機會。

烏江亭長已經整船靠岸,等待多時。


亭長對項羽說:渡過長江,就是江東之地,江東雖然不大,但仍然是地方千里,居民數十萬,足以一隅稱王。

大王速速渡江,此時烏江,僅有此船,漢軍追至,也無法渡過大江。

高傲一生的項羽,望這滾滾江水,死志已萌。

當初他功成名就,要榮歸故里,今日一敗塗地,自然無顏渡江。

項羽道:天要亡我,何必渡江!

當年八千江東子弟陪我渡江,如今無一生還,縱使江東父老憐愛不棄,又有何面目面對江東父老?

我知你是厚道長者,我這匹烏騅馬,五歲正當年,我騎此馬,天下無敵,一日千里,不忍它死於陣中,贈與給你。(後投江殉主)

項羽謝絕渡江後,令部下將戰馬放生,二十六人背靠烏江列陣,以必死之心,靜候最終一戰。

漢軍至,血戰烏江岸。

項羽殺數百人,聚賢莊裡的群雄無計可施。

血戰中的項羽看到一位漢軍,喊道:來者可是呂馬童?

呂馬童不敢直視項羽。


項羽喊道:我這顆頭,漢王懸賞千金,封邑萬戶,成全給你吧!

說罷,拔劍自刎。

傳奇的西楚霸王,誰也殺不死的萬人之敵,終於終結在了自己的手中。

英雄謝幕,年三十一歲。


漢軍將士蜂擁搶奪項羽遺體,數十人自相殘殺,項羽遺體,被五人分割搶走。

五人均得金封侯。

項羽死後,劉邦,他的這位一生之敵選定了谷城(山東平陰西南)作為他的墓地,以魯公(楚懷王封項羽之號)的規格,禮儀安葬。

下葬當日,劉邦親自為這位當年的結義兄弟治喪,哭泣,哀悼。


項氏一族,劉邦一律赦免不究,一年後,項伯封為射陽侯,項它為平皋侯,項襄為陶侯。

項氏一族,後賜姓為劉,納入皇族。

很多人說,劉邦對項氏的優待,是源於他的那位余則成,項伯。

項伯直接間接救了他和他的老爹與妻子很多次。

但我更認同的是,劉邦實際上一直拿著這位比他小了二十多歲的小伙子,當成了心中的偶像。


他對於項羽,雖然恨,但心底,更多的是敬佩。

一生死敵的背後,是骨子裡的惺惺相惜。


葬項羽後,劉邦再次突然襲擊,馳入韓信軍中,解除了韓信的兵權,全面控制了軍隊。

還是那句話,一物降一物,滷水點豆腐。

韓信雖然連百萬軍,攻必克,戰必取,但對於劉邦,他永遠是棋差一招。

公元前202年,漢五年正月,劉邦大赦天下。

改韓信為楚王,統淮北之地,定都下邳。

魏國舊地封彭越,號梁王,定都定陶。

伐楚多年的兩大合伙人都得到了應有的勞動成果,自此,天下皆平。

隨後,楚王韓信,淮南王英布,趙王張敖(張耳之子)等所有諸侯王紛紛勸諫,劉邦軍功最大,德行最厚,漢王稱號已經不足以相稱,一眾請求劉邦晉皇帝位。

公元前202年,二月初三,漢王劉邦在定陶城北汜水北岸,即皇帝位。

至此,一個偉大的國家,正式登上了歷史舞台。


這個國家的偉大,讓一個民族以其國號命名。

漢,自此成為了中華文明的另一個代名詞。

時至今日,漢族人民在這個世界上,分布最廣,人數最多。

說到中國人,我們會說龍的傳人,炎黃子孫,但在問及到你的民族時,你大概率,會自豪的說:漢。

劉邦開創的大漢,蔓延四百多年,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長時間,大一統朝代。

大漢分為前後兩漢,關於兩漢的故事,還有很多,依然群英輩出,波瀾壯闊,但兩漢最精彩的,無疑還是他的頭與尾。

楚漢爭霸與三國鼎立,成為了中國歷史中,最璀璨的兩顆珍珠,歷久而不衰。

這兩段故事中的所有頭臉人物,幾乎全部為華人文化傳播的地方所知曉!

忍無可忍時我們會想到揭竿而起。

提到天命神授你會憶起被斬於芒碭的那條白蛇。

聲東擊西抖機靈的時候你會微微一笑咱來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拿不準的兇險邀請你會反應這別再是鴻門宴吧。

被逼入絕路之時,你會大吼一聲「既已背水,何不奮力一戰!」

在你孤注一擲搏命時印入腦海的大概率只有四個字:「破釜沉舟」!

這一個個濃縮辨識度極高的詞彙與人物已經融入到了這個民族,這片土地。

即便再過千年,依然會被傳承,會被後人稱頌!

自公元前209年陳勝起義,到公元前202年劉邦一統,短短的八年時間,神州大地上群雄並起,色彩紛呈,高潮迭起。

無數英雄豪傑蜂擁而至,奮戰國百年之餘烈,在秦末的這把大火點燃下,燃燒的精精彩彩,熱熱烈烈,通通透透。

這八年時間,可謂說是中華古代史中,最為濃縮,最為精彩的八年。

劉邦自斬白蛇於芒碭,到追霸王於烏江,為這段八年精彩紛呈的大戲,畫上了句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