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太重,要多按這些穴位

高文鋒醫生 發佈 2022-08-19T14:00:05.781839+00:00

濕與寒在一起叫寒濕,與熱在一起叫濕熱,與風在一起叫風濕,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濕。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這些病都跟濕邪、痰濕有關。

中醫常說:「千寒易除,一濕難去。」因為濕性黏濁。

濕與寒在一起叫寒濕,與熱在一起叫濕熱,與風在一起叫風濕,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濕。

濕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

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這些病都跟濕邪、痰濕有關。




【濕氣是什麼】

腎是水的搬運工,幫我們把水運到全身;脾是腸胃的大管家,它主要負責把體內的水放進血液里,血液再把水運回腎臟。

脾如果虛弱,就會造成水分不能很好地循環而造成濕氣。所以濕氣和脾虛是相輔相成的。



【祛濕氣吃什麼】

薏米

薏米有祛濕利水、健脾、清熱的作用,容易消化,藥效溫和,主治濕痹,水腫。它既能藥用,也能作食物用。薏米加各種五穀(紅豆、綠豆、蓮子等)煮成粥食,薏米排骨冬瓜湯等食用,祛濕效果特別好。


紅豆

也叫赤小豆。它具有利濕消腫、清熱退黃、解毒的功效。用赤小豆來煮粥或者直接煲水喝都可以,能快速趕走身體濕氣,特別是有水腫的人。


山藥

濕氣通常是因為脾虛不能正常地代謝水液所形成的。脾胃的好壞關係重大。山藥是一種健脾養胃的佳品,用來煲湯或者煮山藥粥都可以。脾胃好了,水液運作正常,濕氣自然就消失無蹤。



【穴位按摩】

豐隆穴

豐隆穴對脾胃兩大臟腑都有很好的調理作用,是除濕祛痰主要的穴位,並有調和胃氣、補益氣血、醒腦安神等功效。

可以點揉穴位的方式按摩,先垂直向下按壓,邊按邊揉,以產生酸、脹感為宜,每次按揉持續10秒後,漸漸放鬆,重複這個操作6~9次,每天可按摩2~3次。


曲池穴

曲池穴位於肘關節,彎曲胳膊肘時,肘關節連接的地方便是曲池穴。曲池穴是大腸經的濕濁之氣聚集的地方,此穴為手陽明大腸經合穴,可以清利濕熱,調理大腸氣血,對「濕熱」引起的蕁麻疹、急性胃腸炎效果很好。

可採取連續拍打的方式,時間約為5分鐘左右,以感覺到酸脹為宜。


陰陵泉穴

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脛骨內側下緣凹陷中。這個穴位能健脾益氣,促進脾運化水濕,經常按揉陰陵泉可健脾化濕,解決體內有「濕」或者水腫的問題。以穴位為中心,用拇指順時針、逆時針旋轉各揉1~3分鐘為佳。


承山穴

承山穴,顧名思義,就是像承受一座山,山,就是我們的人體,人站著的時辰,小腿肚子會緊張,承山穴是全身筋、骨、肉的一個紐結,是最直接的受力點。

揉按承山時,開首隻能輕輕地按、輕輕地揉,以感覺到酸脹微痛為宜,逐步地可以加劇力度。

按承山穴,都會有明顯的酸脹痛感,這都是因為體內有濕的緣故;而按揉承山一段時間後,我們會感覺身上微微發熱,這就是膀胱經上的陽氣在起效用了,身上的濕邪,正跟著微微升高的身體的溫度向外逃逸。能幫助排出體內的濕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