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體質更容易生病?與其關注食物的酸鹼性,倒不如注重這2個字

漫說健康 發佈 2022-09-05T11:59:06.790431+00:00

不知從何時起,「酸鹼體質」竟成為長輩們的養生新方式。一些長輩們認為,只要吃多一些鹼性食物,就能改變身體的酸鹼性,可以更好保持健康,增強抵抗力。而正因如此,民間也傳出了不少所謂的「酸鹼性食物」一說。但你可知,創造「酸鹼體質理論」的「專家」卻受到法律制裁!

不知從何時起,「酸鹼體質」竟成為長輩們的養生新方式。

一些長輩們認為,只要吃多一些鹼性食物,就能改變身體的酸鹼性,可以更好保持健康,增強抵抗力。

而正因如此,民間也傳出了不少所謂的「酸鹼性食物」一說。

但你可知,創造「酸鹼體質理論」的「專家」卻受到法律制裁!

(羅伯特·楊和受害者/圖:zumapress)

早在2018年,美國「酸鹼體質理論」的創始人羅伯特·楊(Robert Young)被告上法庭,其初因為他讓一位乳腺癌患者放棄正規抗癌治療,反而到他的療養中心進行小蘇打水「鹼化身體」。

結果這位可憐的乳腺癌患者病情迅速惡化,不久後腫瘤被轉移到骨頭,已經沒有任何治癒的希望,最終這位所謂的專家被判處向這名患者賠償一億多美元的賠償。

酸性體質與鹼性體質是什麼呢?

首先,了解到任沒有一項科學研究正式表明人的體質有酸性、鹼性之分。

但是有這樣的說法,人的體內有一個酸鹼度的值,想必學過高中生物的人都能知道,人體內的PH值(酸鹼度)始終處於7.45左右的一個動態值,也就是說人體的環境其實是呈現一種弱鹼性。

但是人體的各個部位卻並非都是這個數值,有的地方呈酸性,有的地方呈鹼性。

胃部是因為含有大量的胃酸而呈現酸性,腸道則是典型的鹼性環境,硬把人體分為酸性鹼性體質這種思想是錯誤的。

它的本質便是根本不成立的,不含有任何的科學依據。

為什麼會說酸性體質更愛生病呢?

與其說是酸性體質更愛生病,不如說是因為生病之後,由於人體內環境穩態失衡,大量物質的循環與轉換出現問題,導致大量的酸性物質生成,而機體的調節能力跟不上機體體液的變化,於是人體內環境便呈酸性。

所以說人們之所以會認為酸性體質的人更愛生病。

其實是因為生病了的人體質變化而呈現酸性,與人體是否是「酸性體質」是根本沒有關聯的。

吃的食物會影響我們的體內酸鹼變化嗎?

有些人認為我們的消化系統中的胃部環境呈酸性,從而避免食用鹼性食物,認為鹼性食物會導致我們的胃受到傷害,導致我們胃部酸性環境受到影響,酸鹼性異常。

其實不然,食物本身的酸鹼度是根本不會影響我們身體的酸鹼度變化的,

每人每日正常攝入的食物量都是能夠被我們人體的內環境所自我調節使之平衡的,若人體平衡不能夠維持,人體的抵抗力將會大幅度下降,感染流行疾病的風險大大增加。

與其關注所謂的「酸鹼性」,倒不如注重飲食「多樣性」

選擇健康食物可不能依據他們的「酸鹼性」,而是看其本身的營養價值。

合理搭配飲食,保證飲食多樣性與均衡膳食更為重要,不要再傻乎乎按照所謂的食物酸鹼表再安排食譜了。

再強調一遍-----食物的酸鹼性與胃酸、腸道里的鹼性環境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自然不會影響人體的酸鹼性!

總而言之,人們不必太在意酸性和鹼性體質的說法,也不需要太注意食物的酸鹼性。

只要每天正常生活,正常飲食,注意營養搭配攝入,而並非是特意避免酸鹼性食物。

人體雖沒有那麼的強大,但也並非你所認為的那麼脆弱。

無論是小蘇打,還是其餘的「鹼性食物」,都不要再相信。

你的血液、腎臟、肺臟等每時每刻都在維持酸鹼平衡而工作者,相信它們有足夠能力去維持你的pH值。

勸你可別再無端調節pH值,給它們瞎添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