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學者建議:「腰臀比」比BMI更能衡量健康體重

生命時報 發佈 2022-09-22T20:44:06.742708+00:00

受訪專家:中國健康管理協會保健療養分會副會長 韓萍9月21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的第58屆歐洲糖尿病年會(EASD)上,來自愛爾蘭科克大學醫學與健康學院的伊爾凡·汗公開發表了一項新的研究發現:相比體重指數(BMI=體重/身高的平方),腰臀比能更好地預測早亡風險。

受訪專家:中國健康管理協會保健療養分會副會長 韓萍

9月21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的第58屆歐洲糖尿病年會(EASD)上,來自愛爾蘭科克大學醫學與健康學院的伊爾凡·汗公開發表了一項新的研究發現:相比體重指數(BMI=體重/身高的平方),腰臀比能更好地預測早亡風險。他建議,用腰臀比取代BMI,作為衡量健康體重的指標。

伊爾凡·汗與加拿大同事共同進行了這項研究。他們在英國生物銀行中選擇了2.5萬名平均年齡為61歲的參與者,將其數據與另外2.5萬例同年齡、性別和人種的死亡病例數據進行對比,用於評估肥胖及腰臀比、BMI分別對早亡風險的影響。其結果顯示,基因會影響一個人的肥胖風險,高度肥胖將導致早亡風險上升,但腰臀比、BMI與全因死亡率的關係強弱略有不同,具體表現為:

  • 腰臀比與全因死亡率呈線性關係,即腰臀比越低,早亡風險越低;
  • BMI與全因死亡率呈J型關係,即極高或極低的BMI都會增加早亡風險;
  • 與BMI相比,腰臀比與全因死亡率的相關性更強,腰臀比每增加一個單位,早亡風險上升的幅度是BMI增加一個單位的2倍;
  • 男性腰臀比與全因死亡率的相關性,比女性更強。

研究人員解釋說,BMI的主要局限性在於它沒有考慮到脂肪分布的差異。比如,腹部脂肪堆積的人,與臀部脂肪堆積的同年齡、同身高者具有相同的BMI,但前者卻有著更高的健康風險。腰臀比的優勢,不僅在於能更好地反映腹部及內臟脂肪的堆積水平,還被證明受到人種差異的影響較小,且測量方法簡單。因此,伊爾凡·汗認為,在臨床建議和慢病干預措施中,應當優先考慮設定健康的腰臀比目標,而不是BMI目標。

對此,中國健康管理協會保健療養分會副會長韓萍表示,腰臀比是近年逐漸被重視起來的一個健康指標。用捲尺在腰部最細的地方(通常是肚臍周圍)繞一圈,再將捲尺繞在臀部最寬的部位,分別計數後,用前者除以後者,即為腰臀比。由於它能反映中心型肥胖的程度,已被證明與2型糖尿病、心臟病,以及某些癌症的患病風險密切相關。

世界衛生組織將中心型肥胖定義為,男性腰臀比超過0.9,女性超過0.85。目前,我國尚無健康腰臀比的統一標準,通常認為,男性不超過0.90,女性不超過0.8,若該值大於1則意味著健康風險較大。但韓萍同時提醒,腰臀比原則上是越低越好,但也要因人而異,比如,年紀大的人需要有點脂肪以抵抗疾病,所以在追求腰臀比達標上,不應過於苛刻。▲(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張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