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創談《重陽奇妙游》:用陶淵明王勃典故展現佳節「文氣」

南方都市報 發佈 2022-10-04T17:39:37.192082+00:00

國慶長假又逢重陽,10月3日晚,《重陽奇妙游》在河南衛視等平台播出,周筆暢、胡夏的新歌,京劇藝術家尚長榮、劉長瑜的可愛亮相,以中國石窟、李白《上陽台帖》為主題的舞蹈等節目都可圈可點,引起觀眾自發傳播。

國慶長假又逢重陽,10月3日晚,《重陽奇妙游》在河南衛視等平台播出,周筆暢、胡夏的新歌,京劇藝術家尚長榮、劉長瑜的可愛亮相,以中國石窟、李白《上陽台帖》為主題的舞蹈等節目都可圈可點,引起觀眾自發傳播。

這期特別節目也是今年「中國節日」系列的收官篇。總導演路紅莉談道,重陽的風俗不同於其他中國節日,更多的是凝聚和表達了古人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思考和態度。《重陽奇妙游》依次用孟嘉、王勃、陶淵明的文人故事作為連綴,闡發重陽節登高遠眺、去濁揚清、擁抱自然等文化內涵,與思親念家的醇香情感。

「唐小妹」現身,文人故事穿針引線

今年的《重陽奇妙游》延續了該系列輕鬆俏皮的「網劇」風格,觀眾喜愛的「唐小妹」小竹、小可作為網劇主角回歸。

在闔家團聚的重陽節前夜,文創書店裡的唐小妹手辦玩偶設法回家,在店長爺爺的指導下收集寶物,開啟重陽典籍。為了尋寶,小竹、小可穿越到了書中的各個情景,從而引出「孟嘉落帽」「王勃作《滕王閣序》一鳴驚人」「陶淵明白衣送酒」這三個與重陽節相關的文人掌故,並依次作為連綴,開啟登高抒懷、秋來辭青、九九暖陽這三個篇章。

在節目總導演路紅莉看來,重陽的風俗不同於其他中國節日,更多的是凝聚和表達古人對自然、對社會、對人生的思考和態度。為了帶領觀眾進一步觸碰、感受重陽佳節的人文內涵,《重陽奇妙游》全篇由歷史上的孟嘉、陶潛(淵明)、王勃三位的文人故事串聯而成。

「灑脫不羈才情艷,孟嘉落帽後人羨。」孟嘉落帽的故事見於《晉書·孟嘉傳》,發生在重陽節的一次登高宴會,後人用以形容一個人「才思敏捷,灑脫有風度」。這段劇情也引出了由陳炳睿領銜、中國歌劇舞劇院舞劇團演出的舞蹈《登高抒懷》。一群年輕的簪花書生,從詩情畫意的村落走向高山,吟詩作賦,乘風落帽,登黃山之巔,眺日落之景。瀟灑的舞姿既展現出重陽節登高的傳統習俗,也表現了中國人對於灑脫自在、天人合一的嚮往。

「登高詩酒海天遠,詞章一就千古存。」王勃筆下的《滕王閣序》,壯闊逸飛,氣度不凡。劇情緊接周筆暢的新歌《辭青》,用流行歌曲帶領觀眾體味「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壯景,感受文人墨客筆下的意蘊。

「採菊東籬悠然尋,白衣送酒只為君。」陶淵明獨愛菊花,以菊自擬,「菊」也成為流傳千年的人文意象,譬喻清高孤傲、堅定自我的品格。劇情之後的女子群舞《釀秋》,以舞姿來表現菊花的綻放過程,菊之韻也寄託著千古文人的精神追求。

精品節目集錦為年度「奇妙游」收官

作為「中國節日」系列節目的「例牌菜」,今年的《重陽奇妙游》同樣不負期待,推出了多個觀眾喜愛的創意節目。

開篇舞蹈《雲窟萬象》先聲奪人。節目由駱文博領銜,選取炳靈寺、敦煌、麥積山、雲岡、龍門等最具代表性的中國石窟造像,用實景與科技手段相融合,帶領觀眾感受石窟藝術之美,也表現人們自古至今對人生福祉的追求與美好生活的展望。

《得見李白》以我國著名收藏家張伯駒高價收回李白《上陽台帖》墨寶真跡的故事為引線,用舞蹈講述李白與司馬承禎的故事。「古典舞教科書」蘇海陸演繹的「詩仙」形象,令人信服,舞衣化作筆下的飛墨,灑脫豪邁。

在《重陽奇妙游》總導演路紅莉看來,重陽節不僅浸潤在中華文化中,更是一個情感雋永、內涵豐富的文化節日,《借光》《爺爺奶奶唱大戲》等節目正是回應這一主題,品味人生中最珍貴的情感。

在民俗觀念中,「九」是數字中的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義,因此感恩敬老是九九重陽節的重要習俗之一。在《爺爺奶奶唱大戲》中,老藝術家劉長瑜和尚長榮和京劇兒童們有愛互動,唱起京劇《賣水》《鍘美案》、豫劇《花木蘭》等經典唱段,近八十歲的年齡差也讓很多觀眾留言表示感動,「這就是文化傳承」。

胡夏帶來新歌的《借光》,則是一首從子女角度感恩父母、歌唱親情的歌曲,被網友評價為「催淚之作」。人們在奇妙時光照相館裡,品味珍藏在心中的美好時光,最後發自內心地道出「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的承諾。

今年的「中國節日」系列,也至此收官。《重陽奇妙游》最後,還盤點了今年「奇妙游」節目中的精彩場面,《隴上踏歌行》《思鈞如見君》《飛龍在天》等畫面一一閃過。主創團隊集體亮相,感謝觀眾兩年來的陪伴,同時也放出預告:「中國節日,明年見!」

采寫:南都記者 侯婧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