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餐吃太晚,基因都被「篡改」了!附每餐最佳時刻表

生命時報 發佈 2022-11-02T20:22:18.812987+00:00

早晨趕時間省去早飯、中午工作拖延了午飯,晚飯更是基本上吃成了「宵夜」,現代人的一日三餐很難做到定時定點,總是一拖再拖。近日,哈佛醫學院的研究學者發表文章稱,「吃飯晚」會改變脂肪組織基因表達,從而誘發肥胖。


早晨趕時間省去早飯、中午工作拖延了午飯,晚飯更是基本上吃成了「宵夜」,現代人的一日三餐很難做到定時定點,總是一拖再拖。


近日,哈佛醫學院的研究學者發表文章稱,「吃飯晚」會改變脂肪組織基因表達,從而誘發肥胖。

《生命時報》結合新研究,採訪專家梳理吃飯晚的危害,並給出一日三餐的最佳時刻表。


受訪專家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內分泌內科主任醫師 袁振芳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 李衛敏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八醫學中心營養科主任 左小霞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 韓繼武

吃飯晚,改變脂肪組織基因表達


這項刊登在國際期刊《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的研究顯示,吃飯晚會從三大方面誘發肥胖:增加食慾、降低能量消耗、改變脂肪組織基因的表達。


此研究共納入16名超重或肥胖的參與者,他們的營養攝入、體育活動、睡眠和光照情況都被嚴格控制。


每位參與者都會進行2個階段試驗,按照2種不同時間表吃相同的飯菜:①早進食,在早上9點、下午1點和下午5點左右吃三餐;②晚進食,在早食基礎上推遲250分鐘,即在下午1點、下午5點和晚上9點左右吃三餐。每個階段為6天,在兩個階段之間會有3~12周的調整期。


研究人員定期記錄了參與者的飢餓感和食慾情況,並收集了血液樣本、體溫水平、能量消耗以及身體脂肪組織樣本,比較兩種進食模式發現:


1. 晚進食會影響食慾調節激素

與早進食相比,晚進食會使飢餓概率從10%左右增加到20%。參與者想吃東西或者暴食的欲望會加大,對高碳水、肉類、重口食物、乳製品等的渴望也會有所增加。


2. 晚進食會降低白天醒著時的能量消耗

延遲進食使參與者在白天醒著的16小時中,能量消耗比早進食的少5.03%。


3. 晚進食會改變脂肪組織的基因表達

其中,與脂質代謝途徑相關的基因(絕對數量上)改變得最多,脂肪分解減少了,脂肪合成增加了,脂肪也就囤起來了。


吃飯晚增加患病風險


長期不按時按點吃飯會影響人體各個系統的工作,對健康極為不利。


!

導致肥胖

長時間飢餓讓人對食物非常渴望,更愛吃拆袋即食的垃圾食品,再加上缺乏運動,熱量過剩,易導致發胖。


!

增加中風機率

2011年歐洲心臟學會年會上公布的研究顯示,晚飯吃得越晚中風機率越高。


!

胃癌風險高

日本東京大學針對胃癌患者進行的研究發現,38.4%的人吃飯太晚或時間不規律。


!

影響睡眠

胃腸被迫「加班」直接影響睡眠,導致入睡困難或多夢、淺眠甚至失眠等問題,時間久了讓人無精打采,甚至導致記憶力衰退、神經衰弱等。


!

結石病高發

進餐後4~5小時是人體的排鈣尖峰時段,晚餐吃太晚,當排鈣高峰到來時人們已經入睡,尿液不能及時排出,尿中大量的鈣就會沉積下來,久而久之可能形成腎、輸尿管、膀胱和尿道結石。


!

情緒易失控

飢餓感容易讓人情緒失控、失去耐心,遇事容易急躁,控制不住地想要吵架、訓斥別人。


!

易出事故

吃飯太晚往往意味著餓得太久,可能導致低血糖,這對大腦功能損害很大,會使人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犯錯和出事故。


一日三餐各有推薦時刻表


調節機體功能的晝夜節律及相應時段各種激素的分泌,決定了一天中什麼時候吃東西更好。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學者總結了激素分泌與進食時間的關係:



飢餓激素

飢餓激素按脈動節奏分泌,一天中有三個分泌高峰——上午8點、下午1點和傍晚6點。在分泌高峰時,人的食慾和食物攝入量會增加。因此,人們慣在這三個時間段進餐。


脂聯素

脂聯素是葡萄糖和脂質代謝的重要調節因子,能夠增加葡萄糖利用和胰島素敏感性,最重要的是加快能量代謝分解,防止脂肪堆積。



它的分泌時間最長,從上午10點延續到晚上8點,上午11點為分泌高峰。


如果在晚上8點後大量進食,會因為缺少脂聯素參與糖和脂類分解代謝,更易形成脂肪堆積。


胰島素

胰島素能促進葡萄糖和蛋白質的合成、儲存,促進鉀離子、鎂離子、磷酸鹽進入細胞,諸多慢性病都與胰島素代謝異常相關。


從下午2點到6點,胰島素從胰腺產生;下午4點到5點達到峰值,這期間,由脂聯素誘導的分解代謝變為由胰島素誘導的合成代謝與之並行。


瘦素

瘦素從下午4點後上升,晚上7點達到峰值,在凌晨2點下降回基線水平。它能促使人減少食物攝入量,增加脂肪分解,抑制脂肪積累。


進食時間大體應遵循上述規律,不過也不必過於嚴苛,可以結合自身情況調整,但不要暴飲暴食、節食減肥,做到三餐分配合理,定時定量。


一般情況下,早餐安排在6:30~8:30,午餐在11:30~13:30,晚餐在18:00~20:00。每頓飯吃七八分飽,剛剛感到不餓即可。還有一點,人們對不同級別飽的感受,只有在專心致志進食的情況下才能感覺到,如果邊吃邊聊,或邊吃邊看電視,就很難感受到飽感的變化,從而導致飲食過量。▲


本期編輯:鄧玉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