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輝訪談畢淑敏的育兒感悟:關於幸福感的答案與物質無關

凌晨媽媽育兒 發佈 2022-11-12T20:01:51.192489+00:00

我有一位很好的朋友,她有讓人羨慕的家庭,老公關心,兒子可愛,公婆幫襯;她有穩定高薪的工作;她喜歡旅遊,喜歡拍照,有同齡人無法企及的自由。就這樣一個看起來十分美滿的條件,她說她並不幸福。

我有一位很好的朋友,她有讓人羨慕的家庭,老公關心,兒子可愛,公婆幫襯;她有穩定高薪的工作;她喜歡旅遊,喜歡拍照,有同齡人無法企及的自由。就這樣一個看起來十分美滿的條件,她說她並不幸福。

身邊的朋友說她不知足,她說:「對,我總是看向更好生活,也總在反思,為什麼我沒有更好物質條件,我也很努力地去創造自己想要的物質生活,結果不盡人意,所以我不快樂沒有安全感。」

她想要更好的生活,這並沒有錯,人往高處走,這是一種普板現象。可是總是不停地張望遠方更好的物質生活,容易忽略已有的幸福。

沒物質,沒安全,不幸福

朋友說物質生活可以給她帶來安全感,再然後是幸福感。如果沒有達到想要的物質條件,就沒有沒安全感,更談不上幸福。她對於幸福的定義,讓我心疼,也很難過。

她兒時家庭條件不好,因為是老大,所以零花錢最少的是她、好吃的讓給弟弟妹妹的也是她、畢業後捨不得吃穿拿出錢來給父母與弟妹的也是她。正是因為這些經歷,讓她覺得金錢比任何關係都更加穩定。

一個人長大的現狀,往往可以洞察出她童年所經歷的事情。童年的教育與經歷,鑄就了如今朋友患得患失的人生底色。

在如今物質之上的年代,似乎有很多人都認為物質幸福感劃等號的。只有擁有了足夠的物質基礎,才能配擁有幸福。可有數據表明,那些追求財富物質滿足的人往往比較不幸福。因太看重物質條件,而忽略了身邊觸手可及的幸福。

幸福與物質有關,不是必然

幸福感建立在物質基礎之上,的確沒錯。只有吃得飽,穿得暖的前提下,一個人的幸福感才能由心底而來。

前兩天看了董宇輝訪談畢淑敏老師的一段視頻,其中提到了關於幸福與物質的關係。董宇輝說:「現在的生活條件比以前了,可是我們卻感覺空前失落」。畢淑敏老師聽後,表示:「幸福感物質條件,不能完全劃等號」。

幸福感的確與物質條件有很大關係,但卻並不是必然關係。那麼,那麼滿足幸福感的條件有哪些呢?

首先,精神上滿足。

精神上的滿足是什麼意思?我看過一個比較中肯的回答:保持一顆年輕向上的心,懂得知足,就會經常感覺精神上滿足。這句話讓我想到了,董宇輝在訪談畢淑敏老師這期直播中說的一句話:「當一個人離欲望越來越,就離幸福越來越」。

人的不快樂,來源於自身的欲望,一旦不滿足,就會不幸福。如何才能獲得精神上的滿足,除了降低欲望,就是要多看書。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閱讀的越多,精神層面就會越高,欲望自然會越來越低,幸福感不就來了嗎?

這也是為什麼要求青少年多讀書的原因,不僅滿足了學習的要求,還能夠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做好榜樣,多閱讀豐富精神層面。

其次,心靈的愉悅。

心靈的愉悅很簡單,就是讓你的內心能夠由內而外的快樂。我的那位朋友總是覺得自己不幸福,可是退一步,當兒子溫馨地依偎在她身邊,老公變著花樣做好吃的,自己與好朋友一起旅行的時候,這些過程中,她都是在發自內心的愉悅啊。

所以啊,想的簡單一點快樂就會多一點

最後,自我的認同。

自我認同,也就是對自我價值感的肯定。能夠坦然接受自己的一切,才能對自我有一個正確的認知。

有些人總覺得自己不幸福,無非是不接受自己現有的,或者曾經所經歷的一切。但是當有一天認同自我的時候,就是與曾經的自己和解的時候。只有與自己和解,才能與世界和解,而後才能感受幸福啊!

如何讓孩子擁有幸福感

畢淑敏老師說:幸福是一種感知能力,是一種心理健康,幸福並不是必然的和某種外在的、可量化的指標緊密相連。

這句話應該是父母為自身學習的,同時也應該用在育兒的方式中。

就如我上文所說,朋友的不幸福感來源於童年影響,每個人都曾經是孩子,現在的大人,不過是那個孩子長大了而已。那麼如何讓孩子擁有幸福感,我總結出兩個「穩定」。

1、穩定的關愛

有一次我問我家老二,我說:「你幸福嗎」?她頭也不回地說:「幸福啊」。我又問:「你為啥覺得幸福呢?」她說:「因為你和爸爸還有哥哥都很愛我呀。」那一刻我很感動,原來在小孩子的世界中,幸福就是家人的關愛。

有時候,身邊忙碌的朋友們說:「為了寶貝以後的幸福,我要好好努力,好好掙錢。」他們把孩子丟給父母,然後努力地去創造自己理想中,要給兒童的幸福生活。可是他們忽略了,小朋友來說,再好物質條件,都不如爸媽在身邊陪伴給予他們穩定的愛

2、穩定的情緒

科學研究表明,情緒對人的幸福感影響有著很大的因素。尤其是父母的情緒對於寶貝們的影響,父母情緒穩定孩子幸福感更濃,父母情緒暴躁,孩子的幸福感微乎其微。想要讓孩子更容易感知到幸福,父母就應該保持穩定的情緒,這樣才能給孩子提供安全感。

父母給孩子營造的幸福感,不是多好的物質條件,未來能繼承多少的財富,而是在成長的過程中,通過兩個穩定獲得的愉快與滿足。要記住:「短暫的滿足感,會來源物質和欲望,但真正的幸福感,一定來源於精神。」

凌晨媽媽來叨叨:

也許看文章的很多父母,自己也曾是受傷的小孩,也一直在尋找自己所期望的幸福。不如把眼光收回來,把欲望降低一些,看看周圍,幸福可能一直跟著你。只有父母感知到幸福,才能擁有穩定平和的心態,才能給孩子更好、更安全的成長環境!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連結1:偶遇餵貓男孩,悟出育兒真諦:被媽媽尊重的孩子,很幸福

相關連結2:別忽略出門前對孩子的一個擁抱,這種儀式感,是家庭幸福感的體現

相關連結3:最毀女兒的4種養育方式,想讓女兒幸福卻害了她,很多父母都中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