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菌過度生長是怎麼回事?原因,表現和改善方法

食與心 發佈 2022-12-06T03:21:40.981487+00:00

怎樣避免赫氏反應中,食與心介紹了念珠菌消亡反應這種較常見的赫氏反應,不少朋友懷疑身邊人可能正受念珠菌困擾,希望進一步了解,本期我們就來專門聊聊念珠菌過度生長的問題。

在常見的赫氏消亡反應有哪些?怎樣避免赫氏反應中,食與心介紹了念珠菌消亡反應這種較常見的赫氏反應,不少朋友懷疑身邊人可能正受念珠菌困擾,希望進一步了解,本期我們就來專門聊聊念珠菌過度生長的問題。

由於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簡稱candida)又叫白假絲酵母,人們也常常會把念珠菌過度生長稱為酵母菌過度生長。


念珠菌是一種能夠生活在人的口腔、腸道、鼻腔、皮膚等黏膜和皮膚表面的條件致病性真菌。在正常情況下,念珠菌在與其他共生微生物的競爭和對抗之中不會占有優勢,充其量只能維持較低的水平。

但在非正常情況下念珠菌會過量生長,就像我們肉眼可見的那些霉斑菌絲樣真菌,念珠菌也能在人體黏膜或者皮膚上形成菌絲體甚至生物膜,而這些念珠菌在生長過程中會釋放多種毒素和免疫原性物質,顯著損害健康。念珠菌感染也是最常見的真菌感染。

那麼,哪些因素會引起念珠菌過度生長,念珠菌過度生長會對人體造成什麼損害,怎樣預防和限制念珠菌過度生長?


一.誘發念珠菌過度生長的7大因素

  1. 抗生素

抗生素是念珠菌過度生長的常見原因,經常將抗生素當作消炎藥用的人首當其衝成為念珠菌的受害者。原本想利用抗生素殺死有害/致病菌,實際上大多數常見處方類抗生素主要針對的是細菌而不是真菌,服用後會不加區別地消滅身體裡的各種細菌,包括有害菌和有益菌。抑制了體內最大群體——細菌的生長,必然會讓真菌如魚得水,這就間接促進真菌生長(幫真菌消滅了競爭對手)。

2013年的一項動物研究分析了長期抗生素雞尾酒(萬古黴素+氨苄西林+新黴素+甲硝唑)處理對小鼠腸道菌群的影響,結果發現:

  • 抗生素處理(15天)後,糞便細菌的豐度下降了3個數量級(1000到1),停止抗生素8周恢復到之前的數量和類型,但仍與處理前有差別;
  • 抗生素處理後,糞便真菌豐度增加了40倍,停止抗生素8周後恢復到之前的豐度,但結構發生變化。結構發生了變化!注意重點。
  • 在抗生素處理的情況下,念珠菌會成為一種特別強大的殖民真菌群。連續76天的抗生素處理會讓所有小鼠消化道均被高水平的念珠菌定植。即便是15天的抗生素處理也會讓念珠菌的競爭能力超過其他菌,停止抗生素8周後,糞便念珠菌的含量依然高於抗生素處理前。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過使用抗生素治療感染的經歷,而在病癒後很少有人會考慮腸道微生物發生了什麼變化,其中的條件致病菌(如念珠菌)有否增加。有些女性在醫院診斷出「陰道念珠菌感染」,也很少會把這個事件與頻繁使用抗生素關聯起來。

也有人發現吃了一段時間益生菌後,腸道恢復了正常功能,陰道念珠菌也隨之變成正常狀態。大多數人不知道其中的生態平衡關係,有人甚至認為吃進去的益生菌也能進入陰道,這就是對細菌真菌的動態平衡不夠了解了。

2. 高糖/精加工碳水化合物飲食

經常食用甜食、喝甜飲料或者飲食中精米白面澱粉等精加工碳水化合物比重過高均會促進念珠菌等酵母菌增殖。

很多人一生中必然經歷過這樣的現象,長時間放置的水果有酒味了,或者水果(如桔子)長了一身綠毛,長時間放置的饅頭、米飯、濕粉條/麵條等精加工糧食食品長了各種顏色的霉斑等等。這些都說明高糖環境特別適於念珠菌(假絲酵母)這類真菌生長。

也有人在發麵時會添加糖來促進酵母菌更好地生長,讓發出來的麵包/饅頭/發糕等食物更加彭松暄軟。這也是通過添加糖促進酵母菌生長。

體外的食品加工過程所了解到的酵母增長過程跟自己的體內是一樣的,對於生活在人體腸道、皮膚及各處黏膜上的念珠菌來說,高糖/精加工碳水的飲食也會增加它們的競爭優勢,更能促進它們的生長繁殖。

3. 長期壓力

壓力會引起肝糖原釋放,血糖升高,原本為身體提供更多能量來應對壓力,但也會引起壓力激素皮質醇增加,抑制免疫,導致人體抑制真菌感染增殖的能力降低。


4. 飲酒

酒精不僅會抑制腸道有益菌生長,促進有害菌(比如念珠菌)生長,引起菌群紊亂,還會增加腸道屏障滲透性,幫助這些有害微生物以及它們的代謝產物進入血液。

有一種情況可以非常直觀地看出念珠菌與酒精的關係,這就是自釀酒綜合徵。當宿主並沒有飲酒,而念珠菌需要酒精時,這些過度生長的念珠菌會把人吃下去的澱粉類食物、水果、含糖類食物發酵成酒精,隨著這些酒精進入血液,即便人沒有飲酒也會在吹氣測驗中檢查出酒精超標。(酒的科學11:有人的身體居然會自動釀酒!徹底實現飲酒自由,這是好事嗎?)


5.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口腔和其他黏膜部位的糖含量高於健康人,而這樣的高糖環境是念珠菌的「天堂」,因此糖尿病患者念珠菌過度生長的風險更高。

6. 皮質類固醇

研究發現,使用皮質類固醇吸入劑治療哮喘的個體患口腔念珠菌的風險增加,進而可導致全身性念珠菌過度生長。使用皮質類固醇吸入器治療哮喘的人必須按照每次使用後漱口的說明進行操作,漱口後食用含活性益生菌的發酵酸奶或口含酸奶也有助於抑制念珠菌生長。

7. 癌症治療

研究發現,三分之一接受癌症治療的患者患有侵襲性念珠菌病。化療和放療都可以殺死癌細胞和腫瘤,但同時也會殺死對抗念珠菌的健康細菌,間接促進念珠菌生長。而念珠菌過度生長又會促進癌細胞的生長和增殖,腸道念珠菌豐富與不良的癌症愈後有關。

已經確認與念珠菌有關的癌症包括口腔癌、胃癌、結直腸癌、肝癌、胰腺癌和乳腺癌。所以在癌症治療中不斷有微生物理念的鬥法,一方說微生物能治癌,另一方則說微生物能致癌。其實也是細菌和真菌的差別。



二. 念珠菌的5大傷人利器

1.真菌毒素

研究發現,念珠菌可產生至少79種不同的毒素(如膠黴毒素,可損傷肝臟),其中也包括我們熟悉的乙醇(酒精)、尿酸和乙醛。

2. 乙醛

乙醛是一種神經毒素,會影響大腦、神經系統和所有其他內臟器官;也會破壞紅細胞,導致血液攜帶氧氣的能力降低。乙醛還能與兩種關鍵的幸福荷爾蒙(即神經遞質)——血清素/五羥色胺和多巴胺結合。它們一起形成四氫異喹啉,在結構和功能上與阿片類藥物非常相似。這是念珠菌過度生長導致嗜甜成癮的原因之一,四氫異喹啉也會助長對酒精和其他藥物的依賴以及成癮行為。

某些特定的有益細菌能夠破解這些不良嗜好,機理也大多是通過減少釀酒真菌而達到阻止四氫基異喹啉這類促成癮物質的產生。有一些有意思的研究還表明,這些好的細菌不僅降低對於酒,甜食的渴望,還能降低對毒品的渴望。


3. 乙醇

乙醇/酒精不僅會擾亂腸道菌群,還可引發腸漏,增加氧化壓力,長期對各個器官帶來不良影響,深入了解可參考酒的科學系列文章。

4. 尿酸

尿酸是嘌呤代謝的終產物,人體中的尿酸主要來源於肝臟(代謝吸收的嘌呤產生)和腸道,最後通過尿液(2/3)和糞便(1/3)排出體外。血液中正常的尿酸水平為 2.4-6.0 mg/dL(女性)和 3.4-7.0 mg/dL(男性)。

當血液尿酸含量升高,尿酸聚集形成結晶沉積在關節部位時就會引起痛風,其特徵是一個或多個關節突然出現重度的疼痛、腫脹、發紅和壓痛,通常發生在大腳趾。

世界上大多數人認為血液中增加的尿酸是由於食用了太多含嘌呤食物產生了大量尿酸,超出了人體排泄能力導致,實際上腸道真菌(特別是念珠菌)產生的尿酸也是血液尿酸的主要來源之一。

醫學界對高尿酸50年來的不斷高升並沒有合理的解釋,那些被認為高含嘌呤的食物有記載以來人類已經吃了幾萬年了。近年來很多微生物研究學者發現了不同的機理。

抗生素時代以來,世界上除了極端落後國家以外,發達國家和中等偏上的國家最大的醫學特徵就是抗生素的過量使用。抗生素頻繁使用,愛吃高甜度食物都可以大幅度提升念珠菌的擴散增殖。

飲食風險因素中飲酒、高果糖攝入和飲水不足都可促進念珠菌生長。

5. 靈活適應的形態轉變

除了上述毒素,念珠菌還能通過靈活的形態改變來增加致病性。

數量稀少時,念珠菌一般為細長的橢圓形細胞體,以與其他酵母菌類似的方式生活和繁殖(出芽形成新的橢圓念珠菌)。但在環境因素刺激下,圓柱體可拉長成釘子狀,這樣的念珠菌可分泌侵襲素,優勢黏膜上皮細胞或皮膚表層細胞吞噬念珠菌,從而把菌絲插入宿主細胞中,這個過程就像鋼筋貫穿到了水泥牆體一樣,讓這個牆體十分牢固,它們一旦得逞就真的很難清除。

另外,念珠菌還可以在黏膜、皮膚甚至非生命物體(如導管、假牙)表面形成一層厚厚的生物膜,保護自身免受藥物、免疫成分和競爭對手的損害。

念珠菌感染是最常見的院內感染菌之一,由此導致的真菌菌血症極難治療,我們過去聞菌色變的「超級細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糞腸球菌,抗生素時代讓細菌減少,開始出現了多重耐藥性超級真菌——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

耳念珠菌於2009年被日本首次發現和確定,目前已經在全球很多國家(包括中國)被發現且變得越來越常見。耳念珠菌感染主要發生在住院病人和療養院中,感染者往往原本就攜帶有糖尿病等基礎疾病,或接受了大量抗生素治療,或者有管子等輔助醫療設備插入體內(如呼吸管、飼管、靜脈導管或膀胱導管)。很多長期依賴鼻飼管進食的人可能更容易忽略這個致命的兇手。


二. 念珠菌過度生長的12大表現

有調查發現,念珠菌過量生長非常常見,約三分之一的人遭受過念珠菌相關的症狀或者疾病。

  1. 反覆的念珠菌感染


反覆發生的酵母菌感染是念珠菌過度生長的最明顯跡象。據估計,超過75%的女性會在生命的某個階段發生陰道念珠菌感染(即黴菌性陰道炎),40%的女性一生中會感染兩次或更多次。而且越用各種藥劑灌洗陰道反而越容易反反覆覆發生感染。聽上去那麼不可思議,其實就是因為各種藥物把念珠菌的感染方式從簡單附著變成了鋼筋水泥堡壘,讓它們變得更加頑固不可摧毀。

另外,念珠菌過度生長時,尿路感染的風險也會增加。

男性念珠菌感染常常被忽略,但念珠菌過度生長時也可能出現陰莖及周圍皮膚念珠菌感染,排尿時尿道口有灼熱感。

2. 慢性疲勞

經常感覺到疲倦並不是一種正常現象,慢性疲勞的一個可能誘因就是念珠菌過度生長。

大量的念珠菌生長會抑制腸道細菌生長,一些原本幫助人體合成維生素和礦物質活性利用形式的細菌無法完成原有工作量,一些食物成分無法被適當分解,從而阻礙人體吸收營養成分,而「燃料」的不足會讓人感覺到疲勞。

另外一個你常聽說的五十肩,肩周炎,腰腿疲勞症等就跟念珠菌產生的酒石酸(tartaric acid)釋放到你的肌肉里有關,總是肌肉酸痛,除了登山跑步等過度活動引起的乳酸堆積症以外,非活動引起的酸痛跟念珠菌的所作所為很少被人關注。

人到中年有很多壓力的時候愛吃甜食,念珠菌會將其部分轉化為有機酸釋放出來,讓人感受慢性頭疼、肩膀疼、長期腰肌疼痛等。

同時,由於念珠菌過度生長導致的礦物質(如鎂和鐵)和維生素(如維生素A和B6)吸收不足也會進一步導致宿主更易疲勞。

3. 腦霧

念珠菌產生的乙醛會干擾紅細胞給大腦運輸氧氣,而氧氣不足會降低人的注意力、記憶力和思考能力。


念珠菌還會導致維生素B1缺乏,而B1對於大腦健康至關重要。(了解維生素B1對大腦的影響可參考你知道什麼是維生素B嗎?缺少了會有什麼問題?除了蔬菜還能從哪裡獲得?B1B2B3)

此外,乙醛還能以類似於慢性酒精中毒或阿爾茲海默症的方式損害神經細胞,這些都可引起腦霧。

4. 嗜甜

偶爾想吃點甜食甜點不算異常,但如果經常對甜食產生突然且無法解釋的渴望,或者經常吃甜食,吃不到時就情緒低落難受鬱悶的話就要警惕是不是腸道菌群出了問題,比如念珠菌過量增殖了。

過量的念珠菌可「劫持」人體大腦的獎賞系統,合成與阿片類類似的四氫異喹啉,讓宿主對念珠菌酷愛的糖上癮。

注意這裡的糖不僅僅是指糖果中的糖,還包括甜點心/糕點、甜飲料、蜂蜜和水果,以及各種精加工的碳水化合物(如麵包、餅乾、意面、及各種中式面點)。這類利己的微生物最懂得驅使一個沒有自控能力的人去做各種不理智的飲食行為,讓人皮膚變得越來越差,心胸越來越狹窄,認知越來越延遲。

5. 消化不良

腸道共生微生物是人體消化系統的重要組成成分,念珠菌過度生長會引起腸道菌群紊亂,人體吸收營養成分的能力降低,甚至可能出現鎂和鐵等礦物質,以及維生素A、維生素B6和B12等的缺乏。

與此同時,沒有經過正常分解的食物會在小腸中發酵,引起小腸細菌過度生長,人體可能腹瀉、腹脹、便秘、痙攣、噁心等不適症狀。

此外,腸道念珠菌過度生長也會增加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疾病風險。


6. 鵝口瘡

當念珠菌在口腔、牙齦、舌頭或者喉嚨上過度生長的情況被稱為鵝口瘡,這些新生兒、老年人或者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較為常見,且往往與一段時間的抗生素治療,高糖/精加工碳水化合物飲食及口腔衛生差相關聯。

鵝口瘡會導致口腔和舌咽紅腫發炎或者有白色腫塊,嚴重時甚至可能影響吞咽,患者舌頭上也經常會有一層白膜/白色斑塊,這是念珠菌形成的生物膜,即便用刮舌器刮去,也會很快再生長起來。

7. 食物過敏和食物不耐受

就像生長有雜草的石面或路面更容易開裂一樣,被大量念珠菌定植的

就像生長有雜草的石面或路面更容易開裂一樣,被大量念珠菌定植的地方就有這個效果,念珠菌菌絲體(大量生長的念珠菌形成)也能「綻裂」人的黏膜和皮膚屏障。腸道念珠菌過量生長可引發腸漏,導致腸道滲透性增加,此時未經充分分解的食物顆粒可逃離腸腔進入血液並引發免疫反應。由於這些食物顆粒進入了不應該進入的區域,免疫系統會把它們視為異物或者入侵物,進行攻擊並做好記錄(相當於列入黑名單)。

當人體再次接觸到這些已經進入黑名單的食物時,免疫系統會主動快速做出攻擊,此時人就會體驗到各種食物不耐受甚至過敏症狀。

8. 皮膚和指甲感染

當人的皮膚菌群紊亂伴隨腸道菌群紊亂時,皮膚真菌就可能大量生長甚至引發感染。這些真菌可以角蛋白(構成頭髮、角、爪和人體皮膚外層的主要蛋白質)為食促進自身的生長繁殖。除了念珠菌以外,已知的種類還有毛癬菌屬、小孢子菌屬、表皮癬菌屬、馬拉色菌等。

這些真菌在不同部位感染就會引起不同部位的問題,比如皮膚瘙癢、眼睛癢、耳朵癢、皮疹、足癬、甲癬和手癬等。

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皮膚和指甲感染,治療時除了局部用藥,配合腸道菌群恢復效果往往更好。


9. 長期情緒低落

念珠菌過量生長一方面會降低身體對維生素B12的吸收利用能力,另一方面會減少幸福荷爾蒙五羥色胺和多巴胺的合成,從而增加人情緒低落和抑鬱症的風險。

10. 關節疼

念珠菌過量生長可產生大量尿酸,而尿酸在體內積累可導致痛風。高水平的尿酸可導致關節處沉積無機鹽,形成結晶損傷關節(特別是膝蓋和臀部)和肌腱,引起關節疼痛。

此外,長期念珠菌過度生長還可能導致骨骼感染,這種情況也被稱為骨髓炎。

11. 慢性鼻竇炎

慢性鼻竇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患者往往飽受流鼻涕、鼻塞、甚至嗅覺喪失和胃痛的折磨。

念珠菌是慢性鼻竇炎的主要誘因之一。1999年梅奧診所的一項研究發現,210名慢性鼻竇炎患者中,96%患者鼻黏液中有真菌存在。2004年的一項研究發現,抗真菌凝膠塗抹鼻腔內部可減輕炎症和腫脹。

雖然抗生素可能對急性鼻竇炎有效,但並不能治癒與念珠菌有關的慢性鼻竇炎。而抗生素導致的鼻腔細菌和真菌失衡長期反而可能導致情況惡化。

因此長期來看,改善微生態環境和飲食,重建腸道菌群和口鼻菌群可能是更好的解決方法。

12. 其他不太常見症狀

除了上述11種念珠菌感染症狀,念珠菌過度生長還會損害身體其他器官和系統,引起一些看起來無關的症狀,比如:

  • 返酸
  • 粉刺
  • 過敏
  • 哮喘
  • 牙齦出血
  • 體味或口臭
  • 龜裂的舌頭
  • 失眠
  • 易怒
  • 肌肉酸痛和僵硬
  • 銀屑病
  • 橋本氏病
  • 潰瘍性結腸炎
  • 牛皮癬
  • 硬皮症
  • 多發性硬化等自免疫疾病

四. 預防和改善念珠菌過度生長的種方法

想要長期改善念珠菌過度生長的症狀,需要恢復健康的腸道菌群,可以從這三個方面入手:

  1. 低糖、抗炎的健康的飲食,避免給念珠菌創造適宜生長的環境,需要注意:
  • 避免添加糖分(包括蜂蜜)
  • 吃不含澱粉的蔬菜
  • 多吃含活性乳酸桿菌的發酵食物
  • 避免甜飲料
  • 避免甜食
  • 吃低糖水果
  • 減少最好避免加工食品攝入
  • 減少飲酒,最好避免飲酒
  • 充足飲水


2. 補充益生菌

通過合適的益生菌製劑,增加腸道有益菌勢力,抑制念珠菌等有害菌生長,改善腸道屏障功能。


3. 抗真菌

長期以來很多人誤以為某些天然食物有殺真菌作用(比如大蒜、蔥頭和綠豆等),實際它們並不能殺死真菌,而是通過促進有益細菌大幅度生長,即通過生存競爭來抑制有害真菌,確切來說是這些食物就是益生元。多食用這些富含益生元和抗氧化物質的食物也有助於改善念珠菌過度生長(益生元含量最高的20種常見食物)。但是念珠菌嚴重感染導致很多問題時還需要聽從醫生建議選擇合適的抗真菌藥劑。

4. 保持肝、腎和腸三大解毒器官的良好功能狀態。

保持良好的解毒功能,有助於減少念珠菌消亡帶來的不適症狀,從而促進人堅持干預。

除了調整腸道菌群,念珠菌感染部位的菌群也需要調整,可以嘗試下面2種方法:

  1. 局部塗抹無添加的、含有活性益生菌的原味酸奶。實踐證明,自製的NS8酸奶是一個好的選擇。
  2. 抗真菌浴。加入幾滴茶樹油或者牛至油泡熱水澡也有助於抑制念珠菌,注意要從少量,然後逐漸加量。

食與心溫馨總結:念珠菌在數量可控的情況下還不算是有害菌,而是條件性致病菌,所以它們也是人類基本上無法規避的共生微生物,甚至有研究認為它們數量少的時候對人類有好處,甚至可以抵抗已經存在致病微生物。通過生活在皮膚上,念珠菌以自己的方式保護其領地,並防止其他致病微生物入侵其空間。這種微小的真菌可以阻擋其他更具侵略性和侵入性的細菌的感染。陰道也是如此,那裡的念珠菌更像單兵守衛領地一樣保護生殖道安全。但是多了就要出問題,它們成了食物競爭強有力的群體後,其代謝物也像人類生活中沒有廁所和垃圾處理廠一樣不靠譜。

這類真菌一般情況下數量很少,並不會致病。但在甜食和精加工碳水化合物的食用增加,慢性壓力,飲酒和抗生素等因素影響下,它們會獲得不該有的、巨大的競爭優勢,數量大幅增加。

當少量生活在胃腸道時,白念珠菌可以通過分解人類無法消化的某些類型的纖維素來產生對人體有益的物質。但過量生長的念珠菌為了維護自身利益,會侵入人體上皮細胞,破壞各黏膜屏障和皮膚屏障,引起腸漏腦漏和炎症等,並釋放乙醛尿酸等多種毒素,一方面抑制競爭微生物生長,另一方面誘導宿主免疫來促進自身進一步增殖壯大。

進入血液的念珠菌毒素和念珠菌會進一步引起免疫反應,損害宿主多個器官的正常功能。另外,由於腸道屏障滲透性增加,向免疫系統釋放虛假信息,一些原本不應該進入血液的物質進入,但進去了也不會引起太大問題的營養物質誘發過敏和自免疫攻擊。這些可能導致人體出現消化不良、慢性疲勞、腦霧、情緒低落、皮疹、鼻炎、食物不耐受、自免疫疾病等各種不適的慢性炎症。

現代社會,很多人發現自己莫名其妙地出現了某種/些不適反應,但就是找不到原因,不知道怎麼辦好。原因可能與腸道菌群紊亂一些條件致病菌比如念珠菌過度生長有關,最簡單的對應方式就是減少抗生素的使用,減少各種包括中西藥的使用,通過良好的飲食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維持健康的菌群,抑制條件致病微生物的生長,長遠看能夠減少各種難以解釋的症狀或疾病的風險,既能節省醫療開支,也能提升生活質量。過去說,人如其食,現在生命科學研究讓我們知道更具體了,是你的食物決定了你餵養什麼樣的微生物,而什麼樣的微生物怎樣影響人的消化系統、免疫系統、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這就是食與心的研究。


參考材料

  1.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071806
  2. https://www.thecandidadiet.com/sinus-infections-and-candida-linked/
  3. https://www.thecandidadiet.com/candida-symptoms/
  4.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icb.2022.988734/full
  5.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65461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