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城到底有沒有用?外國專家:中國的長城把歐洲國家害慘了

念寒塵緣 發佈 2022-12-25T01:04:51.235006+00:00

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前,西方學者幾乎壟斷了對長城的研究,這些西方學者研究到最後,得出了一個觀點:中國的萬里長城把歐洲害慘了。

長城是中國最具有標誌性的建築之一,其規模宏大世所罕見,它蘊含著中國人民幾千年的智慧和勤勞,被譽為「世界中古七大奇蹟之一」。

人們驚嘆於長城規模的同時,也對它存在意義十分好奇。

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前,西方學者幾乎壟斷了對長城的研究,這些西方學者研究到最後,得出了一個觀點:中國的萬里長城把歐洲害慘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有學者認為,中國的長城易守難攻,成了草原上的敵人,越不過的一道天塹,只能轉頭進攻歐洲。

秦築長城比鐵牢,蕃戎不敢過臨洮

法國哲學家、文學家伏爾泰曾說,長城是恐怖紀念碑。

他的原話是這樣的:早在基督紀元以前的200年,中國就已經建造了長城,但是它不但沒有擋住韃靼人的進攻,而且還成為了一座恐怖紀念碑,埃及的金字塔是恐怖和迷信的紀念碑,它們證明的只是這個民族的忍耐力,而不是其優秀的本領。

很顯然,伏爾泰是沒有登上過長城的,他對於長城的了解,或許只是存在於長城的規模和別人的口口相傳,在他眼裡,萬里長城和金字塔沒什麼區別,都是勞民傷財建起來的。

但在他之後的無數學者都認為,長城具有非常大的作用,而且對歐洲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在他們看來,長城確實能夠發揮出巨大的作用,畢竟在遙遠的古羅馬、英國等地,也有長城,只不過,它們的規模不能和中國的萬里長城相比。

長城是中國古代最龐大的軍事防禦工事,它起到的作用,可不僅僅是城牆這麼簡單。

長城的建造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西周末年,我們熟知的「烽火戲諸侯」的故事裡的烽火,就是長城。

戰國時期是長城初見雛形的第一個階段,起初建造長城,是楚國大王下令修建的。

當年楚國為了抵禦齊國的進攻,便下令修築了一段長城,全長近500公里,為的是防止齊國的戰車,這就是最早的長城的作用。

楚國修建的長城非常有用,齊國的戰車在高大的城牆面前,毫無作用。

之後各個諸侯國為了守住自己的地盤,開始效仿楚國國君,瘋狂的修建屬於自己國家的長城,作為軍事防禦系統,當時的長城長度比較短,用的也不是什麼堅硬的石塊,實在算不上恢弘。

秦始皇登基之後,原本是將各個諸侯國之間的長城拆除了,當時的長城經過歲月侵蝕,已經破爛的不成樣子,根本起不到防禦的作用。

但接壤北部草原的燕趙長城,秦始皇下令留了下來。

之後草原的匈奴人也開始頻繁騷擾我國邊境,為了抵擋匈奴人的進攻,秦始皇下令將之前的廢棄長城,重新修繕連在一起。

當時的長城西起甘肅,東至遼東,基本上確立了中原和遊牧的分割線。有了這道屏障,匈奴人頻繁騷擾的次數,也降低了不少。

萬里長城正式誕生,秦始皇從此也背上了勞民傷財的這口大鍋,之後歷代帝王都有陸陸續續的修繕長城。

漢武帝時期,也曾修建過長城。

當年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原意是想通過聯合月氏國,打擊匈奴,但張騫輾轉十年才九死一生回到中原,雖然沒有說服月氏國,但卻意外打通了西域。

霍去病打跑匈奴之後,漢武帝開始著手修筑西域戈壁上殘留的長城遺址,漢武帝連接秦始皇時期修築的長城,一直將他延續到羅布泊境內。

對於難纏的遊牧民族,沒有比萬里長城更好的辦法了,強大的遊牧民族總是居無定所,還總是挑中原王朝力量最薄弱的地方進攻,邊境百姓苦不堪言。

長城是對付這些狡猾的遊牧民族最好的辦法,不僅是中原王朝權利的象徵,還給遊牧民族造成了不小的心理壓力。

明朝時,萬里長城再次迎來第二次節點。

明朝大規模的修建長城,使長城有了現在的規模,我們現在所見到的萬里長城,基本都是明朝所完成的最後規模。

清軍入關之後,也沒有放棄對長城的修繕,而且還加大了長城的規模,修建工程主要在淮河以北和黃河以北。

中國的長城從西周開始,一直到清朝,延續了2000多年,總長達到了20000萬千米,成為盤踞在中國的一條巨龍。

萬里長城不僅證明了中國古人的耐力,也證明了中國古人無限的智慧,古時候沒有鋼筋機械,全靠人力,能夠在崇山峻岭之間修起萬里長城,實屬不易。

一直以來,長城都存在著很大的爭議,不少研究長城文化的專家認為,中國的長城空有其表,並沒有起到實質性的作用。

為此,這些專家還舉出了不少的例子。在歷史上,長城被攻破的次數很多,它並不是傳說中那麼的固若金湯。

早在漢朝初立時,兇悍的匈奴就曾越過長城,還把劉邦圍困在白登山上。幾百年後,契丹也曾多次攻破長城,進入中原。

北宋時期,遼國也曾突破長城,進攻中原,可見長城是抵抗不住敵人的進攻的。

那麼,為什麼歷朝歷代的皇帝,還要費盡心力的修建長城?

長城的作用

當現在人爬上長城時,驚嘆於長城的巍峨之時,心裡難免也會有疑問,長城真的能擋住敵人的進攻嗎?

很多人看來,長城底下的高山已經十分陡峭了,長城的作用看上去似乎沒有那麼大。

但我們絕對想像不到,彪悍的遊牧民族為了進攻中原,會使出多大的力氣。

在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多次外族入侵,上面所說的這些,都是些成功案例。

他們都是靠著搗毀邊城而入侵的,他們不僅爬過了險峻的高山,還能搗毀古人辛苦建起來的長城。

但這些情況不是時常發生的,中原王朝不僅有長城,還有強大的兵力,長城的作用,只是一定程度上抵禦敵人不斷的騷擾。

在冷兵器時代,人們打仗使用各種武器,還會組建所向披靡的騎兵,騎兵在戰場上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能給敵人造成更強的衝擊力。

遊牧民族號稱是從馬背上成長的民族,他們的騎兵更加厲害,長城的作用就在這時候體現出來了。

因為駐守邊境的將士們,不可能提前知道騎兵會從那個方向攻過來,也不知道他們會選在白天還是晚上,更不知道他們具有多大的規模。

這諸多的不確定性,讓中原地區的百姓備受煎熬。

有了長城,駐守邊境的士兵,至少可以在發現敵人的第一時間點燃烽火,發出預警。

守邊將士可以通過烽火來傳遞敵人的信息,後方得到預警後,會迅速布防,作出反應,大大降低了戰爭的消耗。

古人的信息傳遞,遠比我們想像的全面,通過烽火台,將士們可以準確的傳達敵人的規模,預計入侵時間,在哪個方位。

當然,這些都只是烽火台的作用。

古代行兵打仗講究的策略和方法,敵人有時候會為事先虛晃一槍,製造出錯誤的信息,然後再進行攻擊。

這個時候,長城就發揮出它的作用了,長城可以有效的攔截敵人,在長城面前,敵人可以說是無所遁形。

在邊境地帶,自然是比不上首都一樣,常年有重兵把守,有了長城,很大的程度的可以保護邊民的安全,對於軍隊來說,退可守,進可攻,長城是必要的存在。

隨著人們制度的完善,長城的作用也越來越多,長城發展到後面,還有新增的屯田政策,不僅能夠抵禦外敵,還能幫助邊境百姓實現經濟開發,一舉兩得。

當然,即便是再高大的長城,恐怕也抵擋不住敵人大規模的軍事入侵,古人建造長城,最大的作用,還是為了防禦敵人的劫掠和騷擾。

在古代的將領看來,沒有超過一千人的,都不算是大型軍事規模,長城的作用也在於此。

以前的匈奴,也分成大大小小的部落,一到秋收季節,他們總會南下劫掠。

這些前來劫掠的匈奴部落大大小小,數量極多,三番幾次的前來騷擾邊境的百姓,這樣的生活,會一直持續到冬天。

為此,每年朝廷都會派兵駐守,提前預防,來提防遊牧民族的騷擾。

但每年朝廷徵集軍隊駐守,也是很耗費錢財的,有時候算下來,軍隊的開銷比敵人搶奪的物資還要多。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秦始皇開始修建長城,長城修建完成之後,很大程度的解決了這個問題。朝廷還會派兵駐守在邊境,這樣一來,就有了雙重保障。

想要利用長城來抵禦大型的軍事規模也是不太可能的,但大型的軍事規模面前,長城起到的作用還是有限的。

從清軍入關就可以看的出來,當年皇太極帶著數萬人先後四次攻進了長城,每次都是擄走數不清的財寶和人口。

但這樣大型的軍事進攻規模,也不是時常發生的,遇到這種情況,還是要靠軍隊來解決。

長城的作用,基本在於抵禦小型的騷擾,畢竟遊牧民族騷擾邊境是家常便飯,所以在歷史上,長城還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長城對歐洲的影響

近代史以來,中國人對於長城的了解,恐怕還比不上外國人。

1908年,美國旅行家威廉從山海關開始,一路走到了嘉峪關,費時81天,詳細記錄了長城一帶的風土人情和有關長城的詳細記載。

對於長城的了解越深,外國的專家也就越覺得膽寒,研究到最後,他們得到了一個結論:長城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歐洲的歷史走向,甚至他們直呼,中國的長城把歐洲國家害慘了。

他們之所以這麼說,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匈奴。

匈奴在歷史上,一直都是野蠻,彪悍的代名詞,也是清朝到漢朝最大的域外敵人。

匈奴的起源眾說紛紜,在秦朝以前,被稱為犬戎,他們的戰鬥力太強,即便是一掃六合的秦始皇,面對他們的時候,也難免頭疼。

匈奴就這樣,一直騷擾中原到漢朝。

到了漢朝之後,皇帝發現,還是打不過匈奴,沒辦法,只能各種示好。

但慢慢的,匈奴的胃口也被餵大了,直到漢武帝時期,漢武帝決定要走一條和祖上完全不同的道路,他不準備向匈奴示好,而是準備徹底剷除這個隱患。

好在漢朝除了張騫、衛青、霍去病等,還有諸多猛將。

霍去病17歲上戰場,只帶了一隊人就直搗匈奴的老巢,短短時間,西北邊境的匈奴被清掃乾淨,剩餘一部分逃到了更遠的西域地區。

自此,漢朝再不用經受匈奴的進犯,還順帶打通了河西走廊,匈奴失去西域之後,只剩下一小部分轉移了戰場。

經過長期的修養生息,匈奴攢夠了實力,捲土重來,但這次,他們被漢王朝打怕了,不敢再進攻中原,只能轉戰歐洲。

這群匈奴人來到歐洲之後,他們很快發現,歐洲是一盤散沙,沒有萬里長城,也沒有漢王朝這樣的存在,對他們而言,就是最理想的王國。

對比漢人軍隊,歐洲的國家可以說是不堪一擊,匈奴人在歷史長河中逐漸和歐洲的人融合,後來又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王朝。

有著「上帝之鞭」稱號的阿提拉,就是匈人最傑出的首領,他曾率領軍隊兩次入侵巴爾幹半島,包圍了君士坦丁堡。

之後他又一路進攻義大利,還曾打到了西羅馬的首都。

他在世時,王朝版圖東起鹹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多瑙河,北至波羅的海。

雖然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匈人就是當時的匈奴人,但匈奴人當年征戰歐洲的腳步是沒錯的。

在公元5世紀中葉,匈人帝國成了歐洲的神話,大半個歐洲都被他們踩在腳下,歐洲歷史最為悠久的拜占庭帝國,都得讓他們俯首稱臣。

說起中國,長城都是人們心中揮之不去的一個標識,它的影響深遠,不單單是對歐洲。

萬里長城絕對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建築之一,如今的長城是中國的標誌,也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華夏民族歷經幾千年最好的見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