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陵)當年是如何選陵址的?

老馬見聞 發佈 2023-01-30T18:15:06.289302+00:00

最近淘了一本《咸陽傳說風物選》80年代地方出版的。摘錄一些文章分享給大家。以下是正文,也可以選擇音頻聽。乾陵神道乾縣城北梁山上的乾陵,它是唐代第三個皇帝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則天的合葬陵。但是,最開始的陵址,選的並不是現在這個地方。相傳,高宗李治二十幾歲的時候,身體虛弱,經常有病。

最近淘了一本《咸陽傳說風物選》80年代地方出版的。摘錄一些文章分享給大家。

以下是正文,也可以選擇音頻聽。

乾縣城北梁山上的乾陵,它是唐代第三個皇帝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則天的合葬陵。但是,最開始的陵址,選的並不是現在這個地方。

相傳,高宗李治二十幾歲的時候,身體虛弱,經常有病。他一登上皇帝寶座,就想為自己修一座地下宮殿,作為日後他和皇后的合葬之地。他把這個想法先告訴當時還是皇后的武則天,武則天說她也有這種打算,一些大臣都說,前朝早有先例,應及早修建。所以事情很快的就這樣定下來了。

陵址應選在什麼地方,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時候,人們封建迷信思想很重,相信風水,相信墳脈。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心裡自然明白,一座陵地風水的好壞,直接關係著江山的鞏固和他們子孫後代的興衰。經過再三商議,從全國挑選了兩名很有學識的風水先生:一個叫袁天罡,一個叫李淳風。唐高宗召見了兩個風水先生,囑咐:「你倆很有學識,朕才把你們請來。你們務必在三年之內,走訪全國選好陵址,如果能尋下一塊風水好的,朕當重重有賞。違旨者,絕不寬恕。」

兩人領旨後分頭離京,袁天罡從南門出城,李淳風從北門出城。兩人走遍全國名山大川,經過實地認真查訪,第二年先後回京,陵址都選擇在奉天縣(今乾縣)的五峰山上。高宗李治很高興,就派一位使臣一同前往察看。

他們來到五峰山上,袁天罡說他本年二月初二來五峰山,在選好的地點上埋了一枚銅錢。李淳風說他是同年五月初五來到五峰山上的,在選好的點上釘了一個鐵釘.兩位風水先生都指出了自己選好的地點,刨出自己埋的東西.結果,出人意料的是李淳風的鐵釘正好釘在袁正罡埋下的銅錢方孔中間。

使臣急忙回京復命,高宗李治一聽大喜,給兩位風水先生賞了金錢,還封了個官銜。

選好了陵址,高宗李治就立即下令動工。他委派一名大臣監督工程,從全國挑選了十萬名能工巧匠,五十萬民夫,等候良辰吉日,馬上開始,當時武則天還親臨現場,參加開工典禮。

按照兩位風水先生設想,這塊陵址包括家族和陪葬墓冢群,方園伸展四十里,頗能顯示一番帝王家的氣派。高宗李治和武則天都很滿意。唯有得知主陵穴只有七尺一寸深時,武則天怒氣滿面,對著監管工程的大臣說:「這怎麼行?一個真龍天子還不如一個平民百姓?!普通老百姓的墓都要七尺二寸深,帝王陵穴能這樣淺嗎?」

沒人敢違抗,只得遵旨。兩位風水先生再三申述,也無濟於事。

當陵穴挖到七尺一寸深時,被一層十分光滑的青色石板擋住了,大臣急忙稟告武則天。武則天主意已決,不聽勸告,大聲斥責道:「不行!給深的挖,越深越好!違令者斬!」

匠人們費了好大的周折,總算撬開了石板。

剛剛撬開了青石板,陵穴內轟隆一聲巨響,霎時煙霧瀰漫,煙霧中一隻鳳凰展翅飛走。此時眾人面面相覷,連大臣和武則天也都不知如何是好。

鳳凰從陵穴飛出來以後,落在了五峰山前一座小山頭上。從此以後,這座當年曾落過鳳凰的小山頭,人們就叫「鳳凰台」(乾縣陽峪公社境內)。鳳凰繼而朝西南方向飛走,在空中拉了一堆屎,落在地上,人們就叫「鳳屎」,諧音叫成現在的「馮市」(乾縣陽峪公社所在地),是西蘭公路交通要道上的一個小市鎮。

鳳凰飛走了,那飛走鳳凰的地方至今還殘留在五峰山上,那陵址也就只好停工廢棄。這塊陵址屬「鳳凰穴」,絕妙之處,就在那隻已經飛走的鳳凰身上。

此後,二位風水先生,又經過跋山涉水,認真挑選,就把陵址選在今日乾縣城北的梁山上。只是這塊地方的風水比起五峰山來,那就差得遠了。

據傳說,唐王朝以後的興亡,還與這塊陵址有很大的關係呢!不過這僅僅是相信風水的一種迷信傳說罷了。

(雲天寶搜集整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