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史上最有存在感的病毒

鷹哥19 發佈 2023-02-08T22:21:22.247988+00:00

​在上一節我們說到,鼠疫傳染性強,殺傷力大,在歷史上曾多次暴發,甚至一度成為歐洲瘟疫的代名詞。那麼,在本節中我們來看看,史上最有存在感的病毒:天花。

​《生命密碼3:瘟疫傳》作者:尹燁

​在上一節我們說到,鼠疫傳染性強,殺傷力大,在歷史上曾多次暴發,甚至一度成為歐洲瘟疫的代名詞。那麼,在本節中我們來看看,史上最有存在感的病毒:天花。


天花影響歷史


17世紀時,德國流行一句諺語,叫作:「人皆難逃愛情和天花。」在當時的歐洲街頭,許多人臉上都有著坑坑窪窪的痘印,那是抹不去的印記,也是幸運的體現。


這種痘印,是感染天花康復以後留下來的,這就意味著,他們在此後的人生中,大概率會對天花免疫,不用再受到這種無藥可醫的瘟疫的威脅。


相比沒得過天花的人來說,有痘印的人在婚戀和職業方面都更受青睞,在天花動輒來訪的時代,人們不希望身邊有潛在的傳染源。


在人們心中,對天花充滿恐懼,在世界發展進程中,天花也影響甚至塑造了歷史。比如,羅馬帝國的衰亡,跟天花就有著密切的聯繫。


羅馬帝國曾經非常強大,尤其在公元2世紀時,它不僅建立了龐大而現代的城邦,貿易路線還連通了歐亞非。各地往來的商船,帶來了豐富的商品,也帶來了當地人從未有過的微生物。


公元165年,「安東尼瘟疫」席捲了羅馬帝國,此後的15年間,有700-800萬羅馬居民死於這場瘟疫。羅馬人口銳減,軍隊縮編,曾經的軍事強國,再也不復往日輝煌的景象。


古羅馬時期親歷了這場瘟疫的醫學家記載了患者的症狀。起初,患者會出現發熱、咽喉發炎、腹瀉的症狀,到第9天時,體表會出疹子,有時疹子上還帶有小膿包,症狀很像後世的天花。致病微生物加速了羅馬帝國的衰亡,而始作俑者再次隱匿,蹤跡不明。


在世界歷史上,天花可以稱得上是最有存在感的病毒。


據說,12位清朝皇帝中,有4位患過天花,只有兩位活了下來,順治和同治皇帝英年早逝,而康熙和咸豐,臉上均有痘印。相傳,康熙能夠登上皇位,原因之一就是小時候得過天花而大難不死。


英格蘭女王伊莉莎白一世也感染過天花,但幸運的是並未留下太多疤痕,美國總統華盛頓感染天花後也幸運的活了下來。除此之外,因天花而殞命的統治者也不在少數,比如埃及國王拉美西斯五世、俄國沙皇彼得二世等等。


天花傳播性強


目前普遍認為,天花起源於東方,最先在印度出現,後經宗教傳播、商隊貿易等活動傳至中國、非洲、歐洲等地。


天花的傳播性很強,不僅能通過飛沫傳播,還能在患者痘痂、使用過的物品上存活數月甚至年余,感染人於無形之中。而這代表了病原體的一種生存策略。


天花病毒在人體中的潛伏期一般是12天,在這之後,患者開始出現高熱、畏寒、全身酸痛、嘔吐等症狀,與流感的病症相似。


幾天後,患者的面部和四肢等位置出現紅斑,在接下來兩三周時間裡逐漸變成水皰,水皰化為膿包,膿包結痂,痂殼脫落,留下凹陷的疤痕。


天花發作期間,患者身上會出現令人難以忍受的臭味,一些患者還會出現併發症,如炎症導致的失明,細菌感染導致的肺炎、中耳炎和腦脊髓炎等。


天花帶來的高燒和痛癢難耐,會讓人神志不清,有的病人會衝出隔離場所,如夢遊般在街道上亂走,成為危險的傳染源。


在封閉的小環境中,天花的傳播率和致死率格外高。據記載,格陵蘭島上一個村落的居民,感染天花後,死亡率達到75%。


有些人在還活著時,就躺進事先挖好的墓穴,等待死亡降臨。而無人照料的孩子,僅靠最後的食物維持生存,聽天由命。


在消滅天花之前,全球因此倒下的有3-5億人


接種技術


據推算,天花傳入中國的時間是在公元317年左右。相傳,唐代藥王孫思邈發明了人痘接種術,他用天花病人痘疹里的膿液,塗抹在健康人的皮膚上,以此來預防天花。1741年,清代醫師張琰在其著作《種痘新書》中也提到了人痘接種術。


這種接種技術,起源於以毒攻毒的冒險,醫生們想要通過讓人接觸少量天花病原,以產生抵抗力。這樣的做法拯救了一些人,也有一些人因接種方式不當而死亡。


1742年,清朝官方發布的醫學百科全書《醫綜金鑒》記載,人痘接種法有幾種不同的方式:


第一種叫作:痘衣法,也就是將出痘天花病人的衣服給被接種者穿;第二種是痘漿法,即將天花皰漿塗抹在棉花上,塞入被接種者鼻孔;第三種叫作旱苗法,這是將痘痂磨成的粉末,吹入被接種者的鼻孔;第四種是水苗法,是將痘痂磨成的粉與水調和,用棉花蘸取並塞入被接種者鼻孔。


這四種方法裡,水苗法比較溫和,效果最好,旱苗法較烈,效果也不錯,其他兩種則不太推薦。


在一段時期里,人痘接種法是世界各地通用的預防天花的方式。


在18世紀,英國醫生詹納偶然發現,大部分人皮膚上都有患天花後留下的痘印,但擠奶女工幾乎都是皮膚光潔的。


他還觀察到,擠奶女工不僅不受天花的威脅,甚至近距離照顧天花病人,也不會被感染。


通過實驗,詹納驗證,擠奶女工之所以能夠對天花免疫,是因為她們接觸了牛痘膿液。接種牛痘膿液,能夠讓人具備抵抗天花病毒的能力。


之後,詹納跨過重重阻礙,最終成功推行了牛痘接種法,並且,這種技術走出了英國,為俄國、法國等國所接受。


19世紀末,牛痘疫苗進入批量生產階段。而它可以被視為第一種現代疫苗,詹納則對此貢獻巨大。他的發現,啟發了後來的微生物學家發明更多疫苗,在與致病微生物的對抗中,人類在運氣和技術的加持下,逐漸掌握了主動權。


1959年,世衛組織宣布在全球範圍內開展消滅天花運動。


1979年10月25日,全球已經兩年沒有自然天花感染案例,這一天被定為「全球天花絕跡日」。


1980年5月8日,第33屆世界衛生大會正式宣告,「全世界和全世界人民永久擺脫了天花」。


世衛組織預估,本次全球行動總投入月4億美元,大大低於每年在天花疫苗及病人救治中的花費,體現了「防大於治」的明顯優勢。


在所有的傳染病案例中,天花非常特別,它造成了無數的死亡,讓人恐懼又絕望,但它也是人類攻克的第一個瘟疫,為人類帶來了戰勝傳染病的希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