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棗是天然保健品,養生效果好,介紹六款食療方

營養學教授劉政 發佈 2023-02-12T21:54:39.238681+00:00

#健康2023#大棗,又名紅棗,通常指由鮮棗曬乾製得的干棗。大棗是大眾化的天然滋補型果品。一斤大棗只二三十元錢,與每斤上千元的燕窩、海參、冬蟲夏草等名貴補品比較,除價格低廉外,重要的則是,它的保健功效更多的為現代醫學證實。正是:大棗保健功效好,平民百姓吃得起。

#健康2023#


大棗,又名紅棗,通常指由鮮棗曬乾製得的干棗。

大棗是大眾化的天然滋補型果品。一斤大棗只二三十元錢,與每斤上千元的燕窩、海參、冬蟲夏草等名貴補品比較,除價格低廉外,重要的則是,它的保健功效更多的為現代醫學證實。正是:

大棗保健功效好,

平民百姓吃得起。

本文從大棗的營養說起,重點談談它的保健功效與食療。


大棗的營養

每百克鮮棗肉的維生素C含量在243-400毫克之間,比橘子和青椒高,為葡萄、梨、蘋果的數十倍,有「天然維生素C丸」的美譽。鮮棗曬乾製得的干棗,維生素C較鮮棗少,久儲的干棗的維生素C含量可能極微,

鮮棗和干棗的礦物質鈣含量每百克為16毫克,鐵為0.7毫克,高於一般果品。其碳水化合物含量為72.2克,含有較高的糖份。

干棗耐儲存,一年四季都可在市場買到。

中醫對大棗的評價

中醫將大棗視作藥物,稱其性平、味甘,有補中益氣、滋脾養血、潤心肺、調營衛、生津液、悅顏色、通九竅的作用。古醫書稱其「解藥毒、和百藥」,即是說在中醫方劑中加入大棗,能緩和藥性,減少其他藥材的毒副作用。

在大棗產地,常年吃大棗的婦女,氣血充足,皮膚光潤,唇紅髮黑,臉部少有雀斑、蝴蝶斑、痤瘡。因其鐵含量較高,則能補鐵補血,令面色紅潤。老人則面如童顏,體格壯實,較不吃棗的人顯得年輕。

年老體虛者,生吃大棗,能增強體質、延年益壽。從事腦力勞動和費心勞神者,吃煮熟的大棗,能寧心安神、益智健腦。久病不思飲食的人,將大棗加入粥中煮吃,能改善食慾,還可補鐵補鈣。



大棗有廣泛的保健功效

現代研究表明,中醫所稱大棗的食療功能,是符合現代藥理學原理的。維生素C是鮮棗的主要功能成分,有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

此外,大棗還含有多種其他活性成分。

它含有一種名叫環磷酸腺苷的物質,具有擴張冠狀動脈血管、改善心肌營養和增強心肌收縮力的作用,還有抑制血小板凝集和抗過敏的功效。

大棗含有豐富的維生素P,維生素P是一種黃酮類化合物,又稱蘆丁(路丁),有軟化動脈血管的作用,是治療高血壓病、動脈硬化、視網膜出血、紫癜的常用藥。

大棗含有天然植物酸,這種植物酸有保護肝臟的功用。有人發現,大棗的提取物有降低血清膽固醇和增加血清總蛋白與白蛋白的作用,並能抑制癌細胞生長。

由此可見,常吃大棗,對患有動脈硬化、高血壓病、冠心病、肝炎、脂肪肝、高脂血症、過敏性紫癜、腫瘤等病症的人,都有裨益。

由此可見,大棗尤其適合中老年、婦女和體弱者吃,故有民諺云:「一日吃三棗,終生不顯老」。正常人吃,則能防病健體。

中醫與民間使用大棗的食療方甚多。將其同相關食物搭配,比單純吃棗,更能發揮保健功效。以下6款特別適合體虛體弱者採用。


介紹6款食療方如下

1、桂圓大棗湯

將中等大小的大棗7枚與桂圓肉15克、生薑5克,煮吃,每日一劑,連服一月,能治婦女月經不調。

2、大棗薏米山藥粥

將大棗8枚與薏米30克、山藥30克煮粥,能治腹瀉。

3、大棗綠豆蓮子粥

將大棗7枚,加入適量綠豆和蓮子中,煮粥,每日一劑,能防治貧血。

4、大棗大麥湯

將大棗10枚與大麥100克,加水煎服,日服2-3次,能治皮膚過敏。

5、大棗蔥白湯

將大棗7枚與蔥白20克,加水少量,煎煮,於睡前吃棗喝湯,能治失眠。

6、大棗桂蓮粥

將糯米,大棗與蓮子一道煮粥,粥熟後加入桂圓肉與適量冰糖,再煮3分鐘許,能治失眠多夢、體虛乏力、陽萎、遺精、早泄。

注意:將大棗與其他食物共煮,應先煎破或撕開其皮,暴露其肉,以增加與其他食物相互作用的機會。

幾點提示

大棗生吃熟吃都可。生吃鮮棗,能充份獲得其中的維生素C。經過加熱熟吃,所含的維生素C雖遭受損失,但熟棗容易消化,同其他食物配伍,也有利於發揮活性成分的作用。

不應暴吃大棗,以中等大小的干棗為例,一日食量以不超過10-15枚為宜。食之太多,會引起胃酸增多和腹脹。

外感風熱引起感冒發燒者,有腹脹和胃部不適的人,應忌吃大棗。小兒消化功能弱,又難嚼碎棗皮,也當忌吃大棗。行經期間的婦女,若有濕重表現,有眼瞼和腳腫者,也不適合吃大棗。

大棗含糖份較高,故糖尿病人應慎吃。

腐爛的大棗,在細菌作用下,產生果酸與甲醇,有酒味,人吃後會出現頭暈與視物不清等中毒反應,故應棄之不吃。

(圖片取之網絡;康健醫師)

劉政 主任醫師。是我國較早從事現代營養學專家,出版專著九部,在報刊發表文章千餘篇。另在「今日頭條」發表作品1200餘篇,請各位關注頭條號「營養學教授劉政」,歡迎交流。

#健康2023#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