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恩強教授:如何消除「沉默殺手」C型肝炎?院內和院外篩查管理建議一覽

醫脈通肝臟科 發佈 2023-02-16T20:27:56.094219+00:00

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為公共衛生危害的目標,而控制傳染源是消除C型肝炎的重要手段,這需要有效地篩查出C型肝炎患者。

導讀

C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主要通過血液傳播,約50%-75%的感染者可進展為慢性C型肝炎。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為公共衛生危害的目標,而控制傳染源是消除C型肝炎的重要手段,這需要有效地篩查出C型肝炎患者。然而,大多數C型肝炎患者早期無明顯臨床症狀,常在發生肝硬化、肝細胞癌後才確診,因此被稱為「沉默殺手」。

醫療機構是目前我國發現HCV感染者和患者的主要場所,據國內外研究報導,以醫院為基礎開展C型肝炎篩查具有成本效益。目前,我國已於2021年4月發布了《中國丙型病毒性肝炎院內篩查管理流程(試行)》,為C型肝炎院內篩查和管理提供標準流程,但醫療機構仍需結合自身現狀並借鑑國內外經驗制定管理流程。此外,也需重視對特殊人群開展院外C型肝炎篩查,並制定有針對性、合理的篩查策略。近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感染性疾病中心陳恩強教授團隊發表了一篇綜述,旨在為C型肝炎院內和院外篩查管理提供建議。醫脈通對主要內容進行了匯總,以饗讀者。

陳恩強 教授

  •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

  • 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

  • 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藥物性肝病學組委員

  • 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病毒性肝炎學組委員

  • 中華醫學會病毒學分會臨床病毒學組委員

  • 中國醫師協會循證醫學分會青年委員會委員

  • 四川省醫學會感染專委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四川省腫瘤學會肝癌專委會委員

  • 四川省醫學會罕見病專委會常委

一、C型肝炎院內篩查建議

中國是世界上C型肝炎負擔最重的五個發展中國家之一。為實現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目標,各級醫療機構均應重視正確合理地開展C型肝炎篩查,但具體篩查方案需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並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創新。在此,陳恩強教授團隊從以下三個方面提出建議。

1.「三個群體」開展共同教育

「三個群體」是指醫務人員、患者和未感染人群。應對醫生(特別是基層醫院和非肝病專科醫生)進行培訓,以提高其對C型肝炎相關知識、篩查、保險報銷政策等的認識。例如,組織肝病醫生對非肝病專科醫生進行知識傳遞、在基層醫院開展專家講座、為基層醫生建立在線學習平台等。

對於未感染人群,進行健康宣教的目的一是提高其預防意識,並鼓勵高危人群主動進行定期篩查;二是糾正社會對患者的偏見和歧視。對於抗體陽性人群,教育應重點強調C型肝炎的嚴重併發症,並敦促其早期診斷。對於已確診患者,不僅應告知其C型肝炎的危害,還應強調疾病可治癒及費用報銷情況。對於已治癒患者,應重點強調再感染的風險以及定期檢查以監測肝臟狀況的必要性。

2.遵循基本原則,開展篩查

以醫院為基礎開展C型肝炎篩查建議遵循以下原則:以患者為中心、簡化流程、主動篩查和普及篩查。

以患者為中心是指在沒有強制性篩查政策的情況下,與患者進行充分溝通以獲得篩查同意,了解患者的擔憂和困難,提供心理支持和治療指導,幫助其獲得社會援助。簡化流程措施包括:縮短檢測報告時間,建議抗體陽性患者和醫生通過電話等快速手段完成HCV RNA檢測。最佳解決方案是創建綠色通道,提供篩查、診斷和治療一站式服務。無法確診C型肝炎的較低級別醫療機構有義務將抗體陽性患者轉診至最近、可靠的上級醫療機構。

由於許多醫生和患者缺乏篩查意識,在實際臨床實踐中,可以提前做好主動篩查的準備工作。例如,在患者就診前,提前分發篩查高危人群的調查問卷,播放教育視頻。對於拒絕進行篩查的高危患者,可由專業醫務人員對其進行隨訪,以對患者進行持續教育並反覆建議其進行篩查。在醫療資源允許的情況下,應鼓勵醫院開展普遍篩查。

3.實現醫院信息系統智能化,建立篩查管理網絡平台

智能電子病歷系統的設計應從減少臨床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的邏輯出發。例如,如果病例系統能自動顯示患者當前的C型肝炎篩查、診斷和治療狀態,並向醫生發送正確、標準化的診療指示,將有助於減少過度篩查、漏診或延誤治療的可能性。

應考慮建立一個HCV篩查的實時資料庫,方便醫生查詢和上傳患者信息,實時選擇進一步的診斷和治療,避免重複篩查和無效篩查。此外,資料庫的建立有利於疾控中心實時掌握當地C型肝炎清除情況,有利於相關部門調整C型肝炎消除策略。

二、C型肝炎院外篩查建議

由於C型肝炎可能長期無症狀,以及經濟困難、交通隔離等其他原因,部分人群未前往醫院就診或無法獲得全面的醫生指導。因此,有必要重點關注通過醫院篩查難以觸及的人群。本文討論的院外篩查人群主要包括獻血者、社會邊緣人群(包括靜脈注射吸毒者、囚犯和男同性戀者)、孕婦和農村貧困地區居民。

1.獻血者

輸血是HCV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篩查獻血者可降低輸血傳播HCV的風險。目前,發達國家普遍採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或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檢測HCV抗體,結合核酸擴增技術(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chnology,NAT)篩查HCV RNA,將輸血殘留風險控制在極低水平。對於資源匱乏的國家,需根據國情制定低成本和相對安全的篩查方案。

對於HCV抗體或HCV RNA陽性的個體,一方面需進行心理疏導,減少患者病恥感,普及C型肝炎的危害知識,促進下一步診治。另一方面,應將相關信息上傳到HCV篩查管理資料庫,以對患者進行隨訪,並減少重複篩查率。

2.孕婦

妊娠期HCV感染與母嬰傳播風險增加、早產率和新生兒晚期死亡率增加相關,肝內膽汁淤積風險比未感染者高20倍。此外,目前尚無任何措施可阻止C型肝炎母嬰傳播,也無批准用於妊娠期直接抗病毒的藥物。孕前是篩查的最佳時機,因此有必要對育齡婦女進行普遍、強制性篩查。如果沒有發現,也應在孕期和每次懷孕時進行普遍篩查。

與一般情況相似,妊娠期間HCV篩查常規採用抗體檢測和HCV RNA篩查。然而,考慮到檢測的成本和可及性,只有少數國家可在孕期開展HCV普遍篩查。因此,需要經濟和政策支持在孕前和孕中開展HCV篩查。

3.農村貧困地區居民

與城市地區相比,農村地區HCV篩查率較低。可能的原因包括:醫療資源匱乏、交通擁堵、經濟收入受限、認知不足等。因此,要提高農村地區HCV篩查率,需通過擴大教育改變人們對C型肝炎的認知和偏見,改變患者的病恥感。相關措施包括:通過經濟補償和免費篩查激勵居民參與,創造積極的篩查環境;擴大醫療報銷,提高人均醫療資源比例;向農村診所提供檢測設備,或利用遠程醫療普及篩查。

4.社會邊緣人群

注射吸毒者(people who inject drugs,PWID)、男男性行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和囚犯是HCV感染的高危人群和主要傳染源。對於囚犯,需改變政治意願(改變領導者的觀念/想法,同樣加大對這些人群的資源投入),以確保在監獄中開展C型肝炎篩查;對於PWID,醫院、戒毒診所等可作為篩查的突破口。此外,還可創建以社區為基礎的篩查方案,建立諮詢網站;對於MSM,目前已證實HCV篩查信息可通過男同社交媒體私信傳遞,這是患者可接受的有效方法。

總之,對這三類人群應基於提供資金支持、消除病恥感、提高定期篩查意識、增加其對國家政策和社會援助的信任、給予容忍和耐心、避免孤立、歧視和邊緣化開展篩查,從而有效降低再感染風險,減少傳染源。

三、小結

開展篩查是實現消除C型肝炎危害目標的基礎和前提,需要政府領導、財政投入、政策改革和實踐;需要社會各界的智慧和力量,多管齊下;需要在各國家和區域開展C型肝炎流行病學調查,評估不同人群篩查面臨的挑戰,鼓勵創新篩查模式,並根據國情制定切實可行的C型肝炎篩查方案。通過科學規劃和相關措施和戰略的切實實施,我們有理由期待全球消滅C型肝炎的那一天。

參考文獻:Jing Zhou, Fada Wang, Lanqing Li, Enqiang Chen. Management of in- and out-of-hospital screening for hepatitis C. Front Public Health. 2023 Jan 25;10:984810. doi: 10.3389/fpubh.2022.98481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