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最美2023特別報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風采展示(張祥遠、楊志剛、周磊、甘榮剛)

中國冶金報社 發佈 2023-05-05T02:23:15.798377+00:00

4月23日,《中國冶金報》記者在福建三鋼煉鋼廠二煉鋼轉爐操作室見到了剛從轉爐平台趕來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福建三鋼煉鋼廠安環室主任張祥遠。

從全國技術能手到現場安全衛士

——記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福建三鋼煉鋼廠安環室主任張祥遠

圖為張祥遠在生產一線。(三鋼 供圖)

本報記者 林智雄

「隨著高效化生產節奏的加快,安全生產格外重要,我的工作崗位也就因此安在了生產現場。」4月23日,《中國冶金報》記者在福建三鋼煉鋼廠二煉鋼轉爐操作室見到了剛從轉爐平台趕來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福建三鋼煉鋼廠安環室主任張祥遠。

2012年,張祥遠從貴州大學研究生畢業來到三鋼煉鋼廠,按照三鋼的管理規定到生產一線最基礎、最艱苦的工序鍛練,成為了一名爐前工,每天拉板車、搬碳粉。「其實一開始叫我搬碳粉,心裡有點落差,每天就像機器人一樣重複著同樣的動作,很辛苦。」張祥遠回憶說,「但我知道,做這些事是為了更快更好地熟悉各項操作工藝,哪怕是扔碳粉包,也要數數有沒有多扔一包或少扔一包,這些都對鋼水的成分有影響。」

轉爐生產的每一個細節都吸引著張祥遠。他喜歡蹲守在生產一線:「我學的是冶金物理化學專業,在爐前主要是學冶煉操作與技術,怎麼把爐渣煉好,怎麼控制物料,鐵水成分怎麼樣,需要加多少渣料、石灰、礦石,才能讓終點成分達到自己理想或預期,這都需要長時間學習。」張祥遠表示。

參加工作以來,張祥遠幹過爐前崗位的大多數工種,多工種的歷練讓他的業務能力不斷純熟精進。從爐前工到副爐長、爐長、調度長、轉爐工藝組組長,他逐漸成為了一名煉鋼專家。2018年,張祥遠被提拔為煉鋼廠轉爐車間副主任。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青年崗位能手、全國鋼鐵行業技術能手、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福建省青年崗位能手、省屬企業優秀共產黨員、三明市優秀共產黨員……一項項榮譽見證了張祥遠不平凡的成長曆程。

2016年9月份,參加工作僅4年的張祥遠代表三鋼參加有著「鋼鐵奧運」之稱的第八屆全國鋼鐵行業職業技能競賽,與200多名轉爐工種頂尖高手同台競技。「比賽的時候還是有點緊張的,腦子裡一遍一遍地閃過實操的預想方案。」回想起當初參賽的場景,張祥遠記憶猶新。隨著鐵水奔流、廢鋼依次入爐,張祥遠慢慢鎮定下來。現場操作人員在張祥遠的口述指令下,有條不紊地分批次加入造渣料,爐口的火焰變得格外耀眼、透徹,絲毫看不到任何冶煉噴濺和返乾的跡象。終點倒爐時,張祥遠仔細觀察爐膛,報出了1672攝氏度的終點溫度。「當時心裡是有些忐忑的,怕自己判斷失誤。」他說。當裁判員一聲「測溫」令下,賽場上迴蕩著「嘟嘟嘟」的聲音,屏幕上彈現「1672」,瞬間整個廠房都在歡呼。張祥遠奪得了第十一名,獲評為全國鋼鐵行業技術能手。

回歸正常工作生活後,張祥遠每到生產現場,總會拿著小本子不停地記錄著。「你一個研究生,這點東西腦子還記不住?」不少同事這樣拿他打趣。「反正閒著也是閒著,寫一寫,記一記,增加點印象。」張祥遠覺得,自己悟性不高,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班中時間就那麼多,只要把東西記下來,通過長時間匯聚積累,然後提煉歸類、反思總結,就能比別人掌握得更牢、更好。就這樣,張祥遠記滿了十幾個筆記本。

2022年4月份,張祥遠調任煉鋼廠安環室主任。這個全新的崗位肩負著全廠1712名職工的生產安全與管理工作,他深知自己肩負重擔。

剛進廠時師傅們總提醒他:「爐前幹活可得守規矩,不然危險就會找上你」。張祥遠時時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堅持嘴勤、眼勤、腦勤、手勤、腿勤的工作作風。3月20日,張祥遠像平時一樣進行現場安全檢查,突然他發現一家外委單位的檢修人員在煤氣烘烤器周邊違規動火作業。他立即勒令那位檢修人員停止作業,避免了一起險肇事故。

對於張祥遠抓安全工作的嚴厲態度和頻繁的叮囑、嘮叨,有些職工難免會表現出不理解的情緒,他說:「事不難過,知難不難,所有阻擋我把安全、溫情帶給職工的困難,我都會克服,這是我的職責所在。」

安全管理工作在創新中得以完善。張祥遠創新推出了「檢修安全鎖」、「可視化」安全交底、編寫安全檢查口袋錶等,以最堅決的態度、最嚴格的措施、最果斷的行動構築起他所在煉鋼廠堅實的「安全」鐵壁。

「不論在哪個崗位上,我都將盡心盡責,不忘自己的初心使命,為了三鋼、為了社會,把責任扛上肩。」他說。

做鋼鐵技術戰線默默耕耘的老黃牛

——記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德龍鋼鐵有限公司技術中心主任、高級工程師楊志剛

圖為楊志剛在電腦前工作。(德龍鋼鐵 供圖)

本報記者 楊勝敏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楊志剛是德龍鋼鐵有限公司技術中心主任、高級工程師。年僅48歲的他,兩鬢已悄悄染白。作為該公司技術創新領頭人,自參加工作以來,他在省級以上期刊上發表了論文10餘篇;擁有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19件;主持及參與的科研項目多次榮獲省、市級獎項,為該公司整體技術創新及鋼鐵行業科技的發展和進步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先後獲評為「2022年評價優秀省企業技術中心及突出人員」「河北省冶金行業青年學術英才」、河北省冶金行業質量管理活動優秀推進者等。「要做鋼鐵技術戰線默默耕耘的老黃牛。」他時常這樣和自己說。

2003年,楊志剛加入德龍鋼鐵,先後參與了該公司850毫米、1250毫米中寬帶熱軋生產線項目建設。他參與開創了國內多項「第一」,為全國帶鋼生產提供了可借鑑、可複製的關鍵技術,助推了行業的進步和發展。同時,楊志剛還積極開展技術創新工作,圍繞行業技術進步及產品革新,開展生產線的升級改造,主要產品冷軋料厚度波動在±0.025毫米以內,較改造前的±0.05毫米有了大幅度提高,其他的帶鋼寬度、卷取溫度等指標命中率和穩定性也大幅提高,實現了產品質量穩定和提升兩大目標。

2007年,楊志剛開始擔任生產技術廠長,先後主導並參與了花紋板、矽鋼DR510、管線鋼、汽車大梁鋼DL510L、冷軋用料SPHC產品、石油套管用鋼和管線鋼等10餘個鋼種的開發,豐富了該公司的產品結構。其中,他主導開發了以熱代冷的超薄規格產品,強有力地支撐了該公司應對當時惡劣市場環境的能力。楊志剛在開發新產品的同時,還積極開展各項工藝優化工作,不斷提升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為該公司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他主導的SPHC產品工藝優化項目,成功地解決了該產品冷軋起鼓的問題,提升了產品質量,穩定了市場份額;組織針對冷軋料進行牌號細化,根據不同用戶的使用情況有針對性地對產品進行成分調整及控扎控冷工藝調整,提高了該公司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2011年,楊志剛轉任德龍鋼鐵技術中心副主任,全面負責質量管理工作,致力於推動該公司乃至行業的科技創新發展。特別是2017年以來,他積極在基層開展QC小組活動及班組建設,多次組織參加河北省冶金行業協會、河北省質量協會及河北省質量文化協會組織的各項活動,連續多年獲評為河北省冶金行業質量管理活動優秀推進者、河北省質量信得過班組建設活動先進個人、河北省卓越班組建設活動優秀推進者,在冶金行業及全行業質量管理方面樹立了標杆。他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吸收和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提高技術創新和自主研發的能力,開發了高附加值產品,穩定提高了產品質量,增強了產品的品牌效應,為德龍鋼鐵拓寬市場、站穩腳根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在加大技術創新力度的過程中,楊志剛和他的團隊完成了從燒結、高爐、轉爐到精軋6項核心技術研發。其中,他參與的「基於煤焦礦協同利用的高爐高效低成本冶煉技術研究與實踐」項目榮獲2021年度河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高爐高效排鋅工藝研究」項目榮獲2019年河北冶金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依託河北省企業技術中心的建設,楊志剛不斷開展技術創新工作。2020年12月份,他參與的德龍鋼鐵與華北理工大學共建的河北省熱軋板帶鋼技術創新中心,通過了河北省科技廳驗收並納入管理序列。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技能大師

——記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柳鋼集團電氣技能專家周磊

圖為周磊在工作現場。(柳鋼 供圖)

本報通訊員 黃志燕 楊婉怡

32歲時,他便憑藉出色的表現成為電工特級技師;2020年,他成為了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的領銜人。工作13年來,他總帶著一股敢想敢拼的勁頭,在崗位上發光發熱,詮釋著新時代青年工匠的精神內涵。他就是廣西柳州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柳鋼集團)電氣技能專家、高級工程師、特級技師周磊。

目前,周磊已是共青團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並先後獲評為全國技術能手、廣西勞動模範等,獲得2023年度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400米的生產線,鋼材從加熱出爐到成卷僅需2分鐘,電氣設備串起了環環相扣的生產過程。周磊負責的柳鋼集團熱軋板帶廠卷取區域是熱軋生產線上的「故障大戶」。設備故障是工業生產創效的「宿敵」,對周磊來說,和故障「搏鬥」是他扛在肩上的重任。如何將設備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減少停機造成的損失?多年來,這一問題鼓勵他不斷摸索嘗試,屢獲成果。其中,2015年,周磊運用在先進同行單位學習到的經驗,在所在單位引入「標準化點檢」制度,當年就讓所在單位卷取區域的故障時間縮短了50%,實現降本216萬元。

在產線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周磊腳步不停。鋼材加熱至1300攝氏度後,經過前端生產線一系列工序進入層流冷卻步驟。冷卻靠水,而水在生產線上卻是電最大的威脅。周磊反覆試驗,先後組織了紅外線測寬系統自主維修研究、軋機AGC系統位移傳感器呼吸閥改造、測厚系統驅動裝置通用化改造等46項科技攻關和技術改造,實現了熱軋儀表區域故障率年降低20%,減少了設備停機帶來的煤、電消耗44.5萬元,創造效益348.3萬元,為該集團降本增效做出了重要貢獻。

新時代正在朝著更高水平的自動化、智能化邁進,出身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的周磊深知這一點,並在崗位上積極踐行。

近年來,隨著我國鋼鐵行業高速發展,柳鋼集團熱軋板帶廠的兩條昔日功勳產線,裝備水平和控制精度也曾一度無法滿足市場對產品質量的更高要求。周磊帶領團隊開展了「熱軋廠鋼卷智能化無損運輸技術的研究及應用」項目,改造後的雙排式托盤運輸線實現全程臥卷、自動運輸,在降低人物力成本的同時,極大地提高了鋼卷運輸效率。

「當工人,就要當一名好工人;學技術,就要把技術學精。」周磊說。他將智慧機器人噴印技術應用在熱軋現場,解決了工人在超過600攝氏度高溫的鋼卷旁噴印的難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勞動強度。周磊始終把不斷推動技術創新作為工作追求,將生產中的難題轉化為課題,先後負責和參與82項科技攻關和技術改造項目,多個項目榮獲市廳級科技進步獎,還取得了多項國家專利授權,為企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周磊獲獎繁多,「桃李」亦繁多。2015年,周磊斬獲了第十一屆「振興杯」全國青年職業技能大賽維修電工項目的第三名,創造了廣西選手參與此項賽事的歷史最好成績。巔峰之後,周磊的競賽之路沒有止步,他從「運動員」化身為「教練員」,組織企業技能選拔、培養職工參加全國設備點檢管理職業技能競賽。他的數名徒弟獲該賽項的冠亞軍,並進一步獲評為「全國技術能手」。

周磊領銜的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毗鄰生產線,面積剛開始只有不到10平方米,後來擴大至120平方米,工作室成員也增加了。短短几年間,這裡走出了多名「柳鋼技術狀元」「廣西技術能手」「全國技術能手」。有技不獨有,無私傳幫帶。周磊先後結對培養了黃棱、林海源等22位優秀徒弟,指導蘇晉樂、蔣德華等10多名職工晉升技師和高級技師,累計培訓了1000餘人次。

此外,周磊還作為北京科技大學等院校的合作導師、團中央青年講師團講師、廣西勞模工匠宣講團成員,充分發揮示範引領和「傳幫帶」作用,在多所學校和企事業單位開展主題宣講,分享「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的奮鬥故事,激勵了數千人。

焊花閃耀「學習型、知識型」工人風采

——記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方大特鋼電焊工、高級技師甘榮剛

圖為甘榮剛在翻閱資料。(段文海 攝)

本報通訊員 張宇亮

4月27日,在中華全國總工會於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的,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全國五一勞動獎和全國工人先鋒號表彰大會上,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方大特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電焊工、高級技師甘榮剛,作為2023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獲獎代表參加了大會。這是他自2018年10月22日作為中國工會十七大代表出席後,第二次走進人民大會堂。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這份榮譽是對我過去工作的肯定,也是對我未來工作的鞭策。我將以飽滿的熱情和樂觀的精神狀態對待每一項任務,不斷鑽研新的焊接技術,並在生產實踐中爭做『學習型、知識型』工人,為企業、為社會的發展多做貢獻。」甘榮剛說。

2003年,24歲的甘榮剛進入方大特鋼,成為了一名電焊工。雖然曾經在進入方大特鋼以前,他在其他企業工作了近10年,學了些電焊基本操作技能,但是焊接起來的焊縫歪歪扭扭。當他看到別人手握焊槍,把一塊塊鋼板焊接成一件件精美的工件時,既羨慕又不服氣。那時,他就在心裡暗自下決心,一定要提升電焊操作技能,而且要做一名優秀的電焊工。

工作中他嚴格要求自己,白天虛心向老師傅們學習,不懂就問,不會就學,難活、累活搶著干,邊干邊學,仔細琢磨老師傅們傳授的要點、難點;晚上回家後,還要自學《焊工工藝學》《實用高效焊接技術》《焊接安全技術》等理論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功夫不負有心人,半年後,他就熟練地掌握了電焊操作技術,並且可以獨立操作了。

甘榮剛清楚地記得,2005年,他第一次參加公司電焊操作技能大賽,因為心裡緊張,所以在比賽前幾天的訓練中,不管他怎麼調電焊機的參數就是調不好,焊接的橫板成型效果相當差。面對無數次的失敗,他心裡幾乎產生了要放棄參賽的念頭。比賽前一天晚上,他再一次來到訓練場,這次他沒有練習燒焊,而是在一旁仔細觀察幾位老師傅們如何調電焊機參數、如何燒焊,並把一切要點都牢記心中。比賽時,他沉著冷靜,按照從老師傅們那裡學到的操作技能,耐心、細心燒焊。最終,他獲得了第三名。

企業改制後,甘榮剛在電焊這個行業里大展身手,電焊技術突飛猛進,企業也給了他更廣闊的舞台。2011年,以他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師工作室成立了,他發揮自己的技能特長,例如善於特殊材質(如不鏽鋼、生鐵、銅件、耐熱耐磨件堆焊等)的焊接,善於研究焊接工藝,能夠不開坡口直接將25毫米厚鋼板焊透等,有效解決了生產、檢修中的疑難焊接問題。

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工人在基層乾電焊工非常辛苦,經常要在高溫環境中作業,一蹲就是大半天。「如何才能讓大家幹得不那麼累?」甘榮剛心裡一直裝著這件事。工業化和自動化的融合讓他找到了方向。2015年,甘榮剛與工作室成員及其他工程師們一起動手製造出了一台簡易的「懸臂式焊接機器人」,實現了堆焊的自動化,既降低了員工的勞動強度,又幫助他們獲得了1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

這一成果更加堅定了他用技術改善工藝、提升生產效率的信念。甘榮剛與工作室成員的研發勁頭不可阻擋,陸續自主研發出10餘台焊接機器人,使方大特鋼自動化焊接生產率達到50%,焊接生產效率與傳統手工相比至少提升3倍。截至2023年4月12日,甘榮剛勞模創新工作室獲得了37項國家專利授權。利用機器人自動焊接替代傳統工匠手動焊接已成為該公司製作及修復大型構件的主導方式。甘榮剛為該企業提高了焊接生產效率,優化了人力資源,創造了可觀效益,每年僅外委費用就可節省200餘萬元,在科技攻關和小改小革方面每年可為企業創效約300萬元。

南昌市「首席技師」、江西省「青年崗位能手」「技術能手」……雖然多項榮譽加身,但是甘榮剛依然堅守在一線。「未來,我和團隊將繼續刻苦鑽研,把榮譽化為動力,創造更多有價值的技術,展現新時代工人風采。」他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