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欄滷鵝|聽故事游安徽

滁州文化旅遊 發佈 2023-06-05T20:22:18.059429+00:00

鵝,不論是白居易筆下的「雪頸霜毛紅網掌」,還是駱賓王形容的「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都是中國老百姓生活中繞不開的美食。秦欄滷鵝,安徽省滁州天長人都稱它為秦欄老鵝,在天長,你可以在所有的大街小巷看到賣老鵝的攤店。賣老鵝的人稱之為「剁老鵝」。

鵝,不論是白居易筆下的「雪頸霜毛紅網掌」,還是駱賓王形容的「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都是中國老百姓生活中繞不開的美食。秦欄滷鵝,安徽省滁州天長人都稱它為秦欄老鵝,在天長,你可以在所有的大街小巷看到賣老鵝的攤店。

賣老鵝的人稱之為「剁老鵝」。「剁」這個字很形象,為了保證老鵝肉的整體性,通常老闆要擺上厚厚的大砧板,中間凹進去一點,然後拿著大刀找准位置,迅速剁下,「剁剁剁」的聲音在巷子裡此起彼伏。到了飯點,如果家裡來了客人,父母便會交給孩子一個盤子,說道:「去,剁兩個熟食去。」小孩便撒丫子般地跑到巷口,回來的時候,嘴裡還要啃著一個鵝爪,不亦樂乎。那一口口充滿鵝肉香的老鵝,不僅是兒時的記憶,更是一段孝子尋母敬老千古佳話的傳承。

在宋朝,天長秦欄出了個朱大官人,叫朱巽,他官至工部侍郎。當時他與其妾劉氏育有一子,名喚壽昌。朱壽昌生母遭父遺棄,母子分離五十年。宋熙寧二年,朱壽昌棄官尋母,歷時14個多月,途經3省15地,步行逾千里,終於母子團圓,演繹了一段千古佳話。為讓母親樂享天年,朱壽昌回憶七歲前曾與母牧鵝生活,便研製滷鵝與母同食。滷鵝表面光潔發亮,香氣清新醇厚,油而不膩,爛而不散,美味可口。後滷鵝的秘制工藝流傳鄉里,被譽為「壽昌孝母鵝」,現名《秦欄滷鵝》,其製作工藝已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已註冊秦欄滷鵝商標。

秦欄滷鵝,選用上等的天長土鵝,加入秘制調料經慢火滷製,是一種集美食養生、傳統滋補、民間食療為一體的菜餚。鵝肉皮糯肉耙,具有獨特的風味,令人常食不膩,一年四季都能食用。

秦欄滷鵝市級傳承人金利財說:「我做這個滷鵝滷製了將近三四十年,我在18歲的時候就學徒了,結果呢,我滷製了等於30年。鹵湯一直就是幾十年保存下來的。這種工藝比較講究的,比如選鵝原材料選擇是農家土養的土鵝,生長周期很長的,長達兩年之久,滷製出來的才味道更好,更香。」

秦欄滷鵝製作時最講究的是鹵。秦欄滷鵝制鹵比較複雜,先將元茴(八角)、丁香、小茴川椒、三奈、桂皮、肉桂、肉果、炒熟的芝麻等碾碎裝入布袋,隨醬油、味料和水一併下鍋煮沸。鵝去毛之後,從背上掏去內臟洗淨,再放入鹵內煮熟,煮得不宜過爛,鹵越老越好。

秦欄滷鵝市級傳承人金利財說:「滷汁是多少年的,傳承下來的。滷料的話都是在家裡的秘方,就是一直都是保守的,主料就是常用的八角加生薑、蔥、豬油等調料,鵝是根據生長周期來定,比如說150天的鵝,大概滷製一個小時多一點,200天的鵝就要一個半小時了,要是兩年的老鵝就要兩至三個小時才能爛,色澤呈金黃色。這個油而不膩,吃起來口感純正的土家的滷鵝的味道,就是本色本味。」

近年來,秦欄滷鵝通過參加「春遊江淮請您來」、「皖美好味道·百縣名小吃」、「安徽美食·千城百味」等活動,不斷擴大宣傳力度,贏得消費者的高度讚譽。

天長百姓人家酒店非遺千秋宴製作人周發明介紹說:「秦欄滷鵝是非常有名的,大家家喻戶曉的,我們這邊的秦欄滷鵝對外銷售是非常好的,比如說是什麼上海啊,江浙一帶的,經常是我們這邊真空包裝,都會郵寄過去的。嗯,外地來的到我們滁州來的這些遊客,他肯定會要品嘗我們當地的這個秦欄滷鵝這一道菜的,我們外地來的朋友會饋贈一些滷鵝的包裝的一些食品,一隻鵝大概在80塊錢左右。」

目前天長市區有200多家滷鵝店,周邊地區縣市更是不計其數,但正宗的秦欄滷鵝,還是在秦欄。秦欄滷鵝吃的是美味,品的是文化,它之所以遠近聞名,不僅僅因為它是一道好菜,傳承著百年味道,還因為它傳承著天長的「孝文化」。

來源:安徽文旅

主辦:滁州市文化和旅遊局

小編:謝申嬌,初審:賁方舟

覆審:劉永江,終審:張 繼

點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