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食讓人上癮 | 甜食吃太多與多種心理疾病和慢病有關

保健時報 發佈 2023-10-28T23:43:44.692511+00:00

奶茶、可樂、甜品……對於很多人來說,這些飲品和食物的美味實在難以抗拒。然而,近日清華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情感障礙雜誌》期刊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研究顯示,喝奶茶可能會導致成癮,並且與抑鬱、焦慮和自殺意念有關。

奶茶、可樂、甜品……對於很多人來說,這些飲品和食物的美味實在難以抗拒。然而,近日清華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情感障礙雜誌》期刊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研究顯示,喝奶茶可能會導致成癮,並且與抑鬱、焦慮和自殺意念有關。此前,諸多研究顯示,常喝含糖飲料或吃甜食也會讓人上癮,而高糖和高熱量的攝入對健康非常不利。

喝甜飲料易上癮可導致抑鬱、焦慮

清華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了北京5000餘名大學生的數據,通過問卷形式收集了參與者的奶茶飲用頻率、抑鬱和焦慮症狀、自殺意念等,研究人員還創建了奶茶成癮問卷,調查了奶茶成癮的趨勢,分析了奶茶成癮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奶茶成癮包括:飲用頻率較高、依賴/渴望、內疚感、戒斷反應、停不下來、耐受和想要停止。

研究發現,女性、年齡較小與奶茶成癮程度顯著相關。分析各項心理健康指標與奶茶成癮的現象後發現,較高水平的奶茶成癮與較高的抑鬱、焦慮和自殺意念風險相關。

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結果給人們敲響了警鐘,尤其是女性,奶茶成癮現象似乎對女性的影響尤為強烈,這可能是因為女性是奶茶的主要消費者。這一結果與之前的研究一致,女性更容易對甜食上癮。

對於其中的機制,研究人員猜測,奶茶屬於含糖飲料,含有大量的糖,早期研究顯示,高糖飲食會升高皮質醇水平,導致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失調,而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是負責壓力管理的主要激素系統,它對情緒和行為等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總而言之,結果表明,飲用奶茶可能會導致成癮症狀,並增加抑鬱、焦慮等風險,提醒人們應控制過量攝入,避免其對身體和心理健康的危害。

吃甜食會讓人上癮。當進食大量糖後,大腦內的多巴胺分泌增加,多巴胺將訊號傳送給大腦的伏隔核。伏隔核掌控著我們的快樂、成癮、恐懼等。大腦會將這種快樂的滋味記錄下來,並且鼓勵你重複這一行為。

長期高糖飲食增多種慢性病風險

大量研究表明,含糖飲料是導致許多慢性病的原因。國際頂級醫學期刊《循環》發布的一項針對11.8萬美國人的34年隨訪研究顯示,飲用含糖飲料越多,早死的風險就越大。數據顯示,每月飲用1~4次含糖飲料的人,早死風險增加1%;每周飲用2~6次,早死風險增加6%;每天飲用1~2次,早死風險則會增加14%;每天飲用2次以上,其早死風險比不飲用含糖飲料的人高出21%。每天飲用2次以上含糖飲料的人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上升31%。每增加一份含糖飲料,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會增加10%。研究證明,長期高糖飲食可增加多種慢性病的患病風險。

牛津大學一項研究發現,巧克力和糖果等含糖量高的食物吃多了,與中年人的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風險增加有關。

一項基於美國女性健康倡議隊列近10萬人,中位隨訪21年的前瞻性隊列研究顯示,經常喝含糖飲料的人,肝癌和慢性肝病死亡風險顯著增加。

含糖飲料喝太多危害健康,那麼用人工甜味劑代替糖是否安全?上海學者發表的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進一步發現,含糖飲料、人工甜味劑飲料攝入量增加,可能是心衰的獨立危險因素,而適量喝純蔬果汁可能有保護作用。作者指出,喝人工甜味劑飲料也是心衰的一個危險因素,因此,人工甜味劑可能不是糖的一個安全替代物。

中國疾控中心的研究發現,30年來,中國居民因過量攝入含糖飲料而死亡的人數幾乎翻了一番,過量攝入含糖飲料導致的死亡率也增加了35%。

日吃糖量不超25克白開水是最好的飲品

如何控制糖的攝入量?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人體的糖分攝入建議控制在每天攝入總能量的10%以下。《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每天攝入糖不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中國健康生活方式預防心血管代謝疾病指南建議,喝過多甜飲料可增加肥胖、糖尿病與心血管病風險,建議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

減少生活中的糖攝入量,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教授范志紅曾表示,需記住幾點:一是日常儘量不喝各種甜飲料。二是直接吃水果,市面上銷售的果汁飲品和榨的「原汁」應控制在1杯以內。自己榨果蔬汁儘量多放蔬菜,少放水果,避免含糖過多。三是乳酸菌飲料限量飲用。認真閱讀食品標籤上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一項。四是若每天要喝一杯紅糖水或蜂蜜水,最好遠離其他甜食、甜飲料。五是喝咖啡儘量少加或不加糖,喝牛奶、豆漿也不要加糖。六是號稱低糖的產品,要看它是否達到營養標籤上說明的低糖標準(100毫升液體或固體當中的糖含量是否低於5克)。七是焙烤食品儘量控制數量。八是日常家庭調味,儘量不要養成喝粥加糖的習慣。甜湯要少喝,做菜放糖最好限制在不明顯感覺到甜味的程度。九是小心「營養麥片」和各種「糊粉」類產品中添加的糖。學會看標籤對控糖也很重要。食品標籤上的成分按含量多少排序,如果白糖、砂糖、蔗糖、糖漿、葡萄糖等字眼排在前幾名,就要適量減少攝入。

其實,對健康負責,最好的方式是多喝白開水,遠離含糖飲料。

轉載請註明來源保健時報微信公眾號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記者 || 燕聲

編輯 || 顏紅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