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過後,祛濕氣的時節到了,記得做好這1件事,尤其是脾虛的人

活法兒 發佈 2023-12-20T05:22:30.084725+00:00

夏天是最適合吃豆子的季節,俗話說「寧可三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豆」。身在南方,一到夏天媽媽就變著花樣的做各種豆子,黃豆、黑豆、綠豆、紅豆、芸豆、腰豆、眉豆、四季豆、豌豆、毛豆、荷蘭豆、蠶豆......小時候不懂,直到學了中醫才知道,夏天用豆子清暑熱、濕熱那是相當好!

夏天是最適合吃豆子的季節,俗話說「寧可三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豆」。


身在南方,一到夏天媽媽就變著花樣的做各種豆子,黃豆、黑豆、綠豆、紅豆、芸豆、腰豆、眉豆、四季豆、豌豆、毛豆、荷蘭豆、蠶豆......小時候不懂,直到學了中醫才知道,夏天用豆子清暑熱、濕熱那是相當好!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被很多人遺忘的豆子,它才是「夏天第一豆」,被藥聖李時珍譽為「脾之谷」,消暑賽綠豆,祛濕分分鐘打敗紅豆薏米,而且是補脾的「常勝將軍」,性質平和,不管是寒濕,還是濕熱、暑濕,都不在話下!


你猜這是什麼豆?不賣關子了,它就是白扁豆!



白扁豆既是食材,也可以入藥,所謂藥食同源,它最厲害之處不是直接祛濕,而是補脾!


脾的陽氣補足了,濕氣的來源就被斬斷了,還能讓氣機、水液運化暢通,痰濕就不容易停滯在體內!


白扁豆還有一點最值得推薦,一般健脾的東西會偏溫或偏燥,對於有些熱象的人可能會加重,而白扁豆補脾胃不滋膩,溫和不燥烈不傷陽氣,連孕婦都可以吃,有安胎的作用呢。


《本草新編》中說:蓋胎之不安者,由於氣之不安,白扁豆尤能和中,故用之以和胎氣耳。



白扁豆怎麼吃最好?


白扁豆有生的和炒的,生的有小毒,一定要煮熟或炒熟後吃,炒白扁豆收澀性更強,更側重健脾而化濕、止瀉止帶,且不傷脾胃陽氣。


《本草新編》說:白扁豆乃五穀中最純之味,淡而不厭,可以適用者,不止入湯劑也,或入於丸劑,或磨粉而調食,均能益人。


白扁豆非常百搭,不會搶了誰的風頭,味道甘淡,可以煮水喝,煮粥煮湯,打粉、做成丸子也都好!


最養人的吃法,所有人都適合


清代著名醫學家王士雄說,粥為「天下之第一補物」,早晨喝一碗白扁豆山藥粥,對脾胃極好!


《粥記》說:「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



粥上面那層粥油,盡得穀米之精華,最補脾胃之氣,用白扁豆30g,搭配鐵棍山藥30g,大米100g,熬煮到軟爛粘稠,特別適合脾胃不好、吃肉多、經常在外就餐的人!


現在我們生活好了,香噴噴的大魚大肉,蛋糕點心、水果牛奶......應有盡有,可是脾胃吸收不了,各種麻煩找上門來:


瘦子越瘦,胖子更胖

嘴裡黏糊糊的、有口氣,舌苔厚膩舌邊有齒痕

喉嚨經常有痰,容易感冒咳嗽

臉上油多、長痘痘

頭髮油、掉頭髮,髮際線悄悄的往上走

肚子容易脹氣,食慾不好,愛拉肚子

白帶多(女),陰囊潮濕(男)



而白扁豆補脾又祛濕化痰,懷山藥補脾肺腎的虛損,大米補脾胃之氣,而且白扁豆的蛋白質很高,每100克白扁豆含有23.5克蛋白質,是雞蛋的2倍,牛奶的6倍,完全不用擔心喝粥沒營養,還比牛奶、雞蛋、肉類好消化,連孕婦小孩老人哺乳期寶媽都適合。


做法很簡單:

1、將白扁豆洗淨後,加入適量的水浸泡,時間最好4小時以上。

2、將白扁豆(含之前浸泡的水),大火燒開,轉小火30分鐘。

3、約30分鐘後,加入新鮮的鐵棍山藥丁和大米。

4、大火煮沸,轉小火煮直至粥熟,關火加蓋燜一會兒,就可以品嘗這道晶瑩剔透,口感爽滑的白扁豆山藥粥啦!



如果沒時間煮粥,用破壁機或豆漿機打成糊糊也可以;


最簡單的吃法,夏天中暑最需要


白扁豆最簡單的吃法,就是煮水喝,直接在藥店或超市,買炒過的白扁豆15~30克,放適量的水,煮30分鐘就可以了,只喝水不用吃豆,最近我經常一邊工作,一邊用養生壺煮著,消暑祛濕和工作兩不誤。


不過在咱們這個有空調、有冰箱的夏季,我更推薦香薷飲,這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用來治夏天中陰暑的經典方子。


中醫分陽暑、陰暑,長時間在高溫天氣或暴曬引起的中暑,叫陽暑;香薷飲不適合陽暑,只適合陰暑:


就是夏天在外面出了汗,進屋就開始吹空調,把寒濕都束縛體內;或者天熱吃多了西瓜、冰淇淋、冷飲、甜膩肥膩的東西,寒濕直接入脾胃,肚子疼,噁心嘔吐,拉肚子等,喝香薷飲就對了,既可以健脾祛濕,又能把郁住的寒氣散開!



配方是這樣的:香薷10克,白扁豆5克,厚朴5克,放在鍋里,加入大半鍋水,滾開後轉小火煎煮30分鐘,關火,等待冷卻後,調入白糖即可。


廣東人的經典祛濕湯,脾虛的人夏天要多喝


常年生活在濕氣重的嶺南,廣東人把祛濕融入到每日的一湯一粥一飲中,經常用白扁豆、茯苓、薏米、芡實、蓮子、懷山藥之類的煲湯、煮粥,真的是換著花樣的祛濕,然而最樸實的就是白扁豆薏米豬骨湯了!


其實這道湯不僅適合身在南方的朋友,只要脾虛、濕氣重、身體淤堵的人都可以喝!


《本草綱目》中寫道:「白扁豆入太陰氣分,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濁,故專治中宮之病,消暑除濕而解毒也。」


真的是難得的又通又補,身為南方人的我,也經常煲這個湯,夏天一周總要喝個兩三次,有朋友覺得煲湯麻煩,其實煲湯特別簡單,需要的只是時間的沉澱!



扁豆薏米豬骨湯做法也很簡單:

1.準備好扁豆20g、芡實20g、薏米15g、豬骨500g、蜜棗3個。

2.豬骨洗淨斬件,焯水,撈出;

3.將上述材料一起加入煲內,加水10碗,武火燒開後文火煮1.5小時後調味即可。


如果實在沒時間,或者沒條件做飯,那就吃苓陳益中丸吧,方便攜帶,隨時隨地可以吃,它的底層邏輯來自健脾祛濕的經典方:參苓白朮散!


參苓白朮散,也是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書里對它的評價很高,認為「此藥中和不熱,久服養氣育神,醒脾悅色,順正辟邪」。


明代醫學家周文采認為參苓白朮散:「治脾胃虛弱,飲食不進,或致嘔吐泄瀉,及大病後調助脾胃,此方最宜。」


是不是很厲害?原方由人參、白朮(麩炒)、茯苓、山藥、薏苡仁(炒)、蓮子、白扁豆(炒)、砂仁、桔梗、甘草組成,上藥共為細末,每服二錢,棗湯調下。



俗話說擒賊先擒王,祛濕就是要先補脾胃,把脾胃運轉功能恢復了,濕氣自然不攻自破!


關注你的健康困擾,關心你的飲食起居,關注活法兒,每天一篇新鮮養生乾貨送給你,我們一起追求美好生活和健康養生。感謝閱讀,明天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