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碳水大省,也太會吃了!

時尚旅遊 發佈 2024-01-22T18:33:15.277006+00:00

米皮是陝西最有特色的美食之一,大多旅行者都會品嘗一二,但鮮有人士遍嘗。駕車900 公里,遍訪米皮原產地,這次,我們用這美味的足跡繪製出了一張陝西米皮之路。秦嶺南北米皮麵皮秦嶺深長,沿路風景如畫,天色山色讓路過旅人流連。「秦渡鎮」是秦鎮的全名。我18歲的時候去過一次。

米皮是陝西最有特色的美食之一,大多旅行者都會品嘗一二,但鮮有人士遍嘗。駕車900 公里,遍訪米皮原產地,這次,我們用這美味的足跡繪製出了一張陝西米皮之路。

秦嶺南北

米皮麵皮

秦嶺深長,沿路風景如畫,天色山色讓路過旅人流連。

「秦渡鎮」是秦鎮的全名。我18歲的時候去過一次。當時在戶縣穿著軍裝在雄偉的戶縣鐘樓前面留了影,黑白照片英姿颯爽,青春無敵。後來退伍回到了我所在的城市,不經意間看到街上好多家米皮店都寫著秦鎮米皮,才後知後覺米皮的原產地原來就是戶縣秦鎮。

轉眼許多年過去,這裡已經變成了西安的一個區——鄠邑區,「戶縣」成為以前的稱呼。為了彌補當年的「疏忽」,有了再去一次戶縣、吃一次正宗產地秦鎮米皮的打算,尋著味道一探究竟。再聯想到熱米皮和擀麵皮,查地圖,畫個圈,乾脆來一場由米皮麵皮美食原產地引發的旅行。

白 如 雪 紅 似 血 的

秦 鎮 米 皮

晚上8點,車子進到秦鎮的小巷子裡,轉了三個彎,這裡的路已經很窄了,到了呂記秦香聚米皮店,店裡還有十幾個食客在吃米皮,看到只剩最後一張米皮,我趕緊買了下來。

呂家從1985年開始經營,皮子都是每天早上現場蒸製,6∶30開始,做到晚上下班為止,一直不停地做,邊做邊賣。資深顧客老吃家吃出來的經驗是熱蒸現吃,口感才好。米皮講究的是「筋薄細穰白,香辣爽口忒,米皮白如雪,辣椒紅似血」。呂家辣子油選用的是純菜籽油,辣椒也要上等的辣椒,對其色度和辣度都有要求,全國各地有很多人慕名而來,為的就是他家這個能讓人回味的口味。

盛紅油辣子不用勺,用切好的米皮在裡面一涮,不等瀝乾直接把辣子帶進碗裡即可。(圖/吳昱辰)

從呂家掉頭出來,往迴轉了個彎,巷子裡漸漸黑了下來,300多米長的街上只有薛家這一家米皮店還在營業。之所以深入到老巷子裡,並不是其他店不好,我的習慣是要品嘗當地人去吃飯的飯店,深入腹地探索,這是我一直的原則與做法。

薛二蛋米皮店也叫薛家老店,切米皮得用15斤的大鍘刀。大刀在操作者的手裡快速地運動了起來,米皮薄軟,切下去聲音不大,又好像故意開啟了靜音模式,輕輕地連續低音「噔噔」聲過後,一整張米皮在大刀下迅速地分解開來,很快就成了一條條長條的麵條形狀。

現蒸米皮的香氣竄得很遠,口感也更彈,只有在食客絡繹不絕的老店才能得幸嘗到。(圖/吳昱辰)

切好後裝碗,放上豆芽,再捏起一把米皮蘸進了辣子水裡面,然後捲曲著放入碗中的豆芽上面,這一小撮紅紅的蘸了辣子的米皮放在剛才先放的雪白米皮之上,配上豆芽的黃和芹菜的綠,碗裡的色彩立刻鮮活了起來。

秦鎮不僅有米皮,有肉夾饃以及冰峰汽水,還有一個響亮的名字:秦鎮三件套!

秦鎮米皮也叫秦鎮涼皮,用大米泡水拌濕之後碾成米粉,和成糊狀,然後傾倒在甑篦上蒸熟,再切成條狀,名為大米麵皮子。米皮色白如雪、光潤如脂,再配上佐料嫩菠菜或者芹菜、黃豆芽、辣椒油、香醋等等,吃在口裡,香在心裡。

秦鎮米皮之所以有名,還在於辣椒油的製作講究。辣椒麵放在上好的油中,加入花椒、茴香等大料,開小火反覆熬製,越熬越辣,越熬越香,辣油也越熬越紅,越熬越亮。秦鎮人自稱他們製作辣椒油的方法是別人學不去的,所以秦鎮米皮的味道也就無法比擬。

一碗地道秦鎮米皮顏色油亮紅潤, 讓人食指大動。(圖/吳昱辰)

品嘗著米皮的同時,點的肉夾饃也被安排上了。肉夾饃是古代文言文的說法,肉夾於饃的意思,並不是肉在外面,饃也不是饅頭,類似燒餅的模樣。大娘用漏勺從湯汁中撈出一塊一寸見方的帶皮滷肉,放在木頭案板上,拿起斬刀連續剁碎,滷肉的香味撲鼻而來,饞蟲早就被勾引了出來,就差流下哈喇子了。

臘汁肉夾饃,由30多種調料精心配製而成,從清朝年間就開始流行,肥而不膩、瘦而不柴,油香四溢、饃酥肉香,這「饃」中之王,真不是蓋的。

在店門外的小方桌上美美地「咥」完了秦鎮三件套,「咥」是陝西關中及河西走廊一帶的方言土音,讀音為dié(音疊),是吃的一種方式,從字面意思看,吃至極致為之「咥」,「咥」也有「笑的樣子」的意思。

秦鎮三件套進了肚子裡,居然就吃飽了,原產地的「秦」式快餐不僅成品快,而且好吃,想必是與水、土、人文都有著很大的關係。

麵皮米皮原料雖簡,但各地仍舊發展出風格各異的搭配。(圖/秦嶺民宿)

秦鎮向西,沿著終南大道一直走,半小時後來到戶縣鐘樓。

鐘樓坐落於十字路口,車停在了戶縣鐘樓賓館的路邊,下車沿著鐘樓邊上的人行道步行,安靜的街道偶爾有車輛和騎車人經過,我圍著鐘樓轉了一個大圈,望著燈光秀之下鐘樓木質部分富麗堂皇的彩繪,高端大氣的鐘樓把我拉回到了18歲那個青蔥歲月。

遠遠地圍著鐘樓轉了一圈,邊走邊拍照,又不時地愣愣神兒,仿佛回到了過去、回到我初次見到戶縣鐘樓的時光。耳機里,陝西話神曲「額們的戶縣」,一直迴響在耳畔,且單曲循環。

紅 熱 鍋 炒 出 的

岐 山 擀 面 皮

此行的目的地是岐山縣城。進縣城後,隨著感覺轉了幾個彎,路過一家擀麵皮店,門頭字號上寫有發源地八畝溝字樣,決定就吃這家。

「噹噹噹噹」,老闆娘快速將麵皮切成寬度1厘米左右的細條狀,端起一個帶把手的大馬勺,放入切好的擀麵皮,又放入麵筋、呱呱,澆上岐山香醋水、辣子水和調料水,3種「乾貨」合著3種汁水,在馬勺里用筷子快速攪拌,這調麵皮的熟練手法,一攪一調,盡在方寸之間。

圖源|圖蟲©️瀾瀾

一會兒的工夫,一份色香味形俱佳的擀麵皮就端在了面前,紅紅亮亮,看上去很辣的樣子,入得口中,對我這個不太善於吃辣椒者來說其實也不算太辣,辣椒的香味更多一些。辣椒用的是秦椒,秦椒的「秦」字,是陝西的別稱,不正是代表著出自陝西嘛。

據寶雞人說,擀麵皮要吃岐山的,出了岐山味道就變了。意思可能是雖然原料相同,各地的水質卻是不同。岐山擀麵皮發源於岐山縣的八畝溝村,不同於米皮的是,擀麵皮口感較硬,韌度高,有筋性,以白、薄、光、軟、筋、香而聞名,涼爽、筋道且有嚼勁。

我隨機進入的店並沒有讓人踩雷,這一點值得慶幸,這家邢科擀麵皮是唐代太史令李淳風舉薦進宮的御廚王同江(岐山縣八畝溝人)正統的擀麵皮傳承人,縣文化館唯一認可的「岐山正宗手工擀麵皮」——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其邢氏家庭作坊製作技藝已載入岐山縣誌。

看到老闆娘與店裡人在吃著一種綠色的果子,詢問了一下,誰知臨行前被贈了一捧,有一二十顆綠色的青梅子,感動之餘也深深感觸到了關中人的厚道。

一家人結伴走入秦嶺,探索大自然,體會鄉村生活,這樣的親子游值得體驗。(圖/隱居鄉里)

吃完岐山擀麵皮,順道去看看鳳翔泥塑。岐山向西行進20公里,不到半小時,到達鳳翔的六營村,這裡是鳳翔泥塑專業村,鳳翔泥塑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六營村的脫胎彩繪泥偶代代相傳,汲取了古代石刻、年畫、剪紙和刺繡中的紋飾,過去逢年過節或趕廟會,當地人以泥塑作為禮品,相互贈送。鳳翔泥塑造型簡練,色彩大紅大綠或單色素描,形態逼真、粗獷誇張,是中國民間美術中獨具特色的一個種類。

鳳翔還有全國「四大名酒」之一的西鳳酒,我在廠子門口西邊的西鳳酒廠001號專賣店,買了些鳳香型的放心酒作為到此一游的留念。路過寶雞市青銅博物院,國家一級博物館,館藏文物眾多,有一級文物120餘件,包括何尊、折觥、厲王胡簋、牆盤、秦公鎛等禁止出境文物,參觀後被我國璀璨的古代青銅藝術、青銅文化所折服,敬仰秦地文明對華夏5000年所做的巨大貢獻。

軟 糯 酸 香 的

漢 中 熱 面 皮

寶雞往南走高速翻越秦嶺,藍天白雲,山巒疊翠,像在畫中游。途經秦嶺海拔最高的縣城留垻縣,從高速下來,轉了個彎,在縣城裡溜達一圈,停留片刻後,繼續向南行進。200多公里,就從「龍脈」秦嶺北麓的寶雞來到了秦嶺南邊的漢中,3個小時就穿越了秦嶺這個中國的南北分界線。

司馬遷一句「秦嶺,天下之大阻」讓這座綿延 1600 公里的山脈名震天下,以秦嶺分南北,但身處其中無南北。

到漢中的主要目的是吃熱米皮,當地人把漢中熱米皮叫作「熱麵皮」,雖然叫法不同,這並不耽誤我來到原產地品嘗它的原汁原味。漢中麵皮主要採用米漿為原料,當地亦可稱「米麵皮」,外地人稱「米皮」,偶爾也有以小麥麵粉調漿,當地稱「面麵皮」,和在米漿、麵漿中混以其他澱粉製作的,未加「面」字前置區別的漢中麵皮一般均為米漿製作。米做的叫麵皮,面做的也叫麵皮,在漢中就是這樣稱呼的。

把大米放入水中浸泡幾小時,磨成米漿,上籠蒸成薄薄的皮兒,趁熱抹上菜籽油,切成寬條狀,調入精鹽、米醋、醬油、胡椒粉、薑汁、味精、蒜泥及紅油辣椒等佐料,拌勻即可食用,當地多為趁熱吃,所以稱作熱麵皮。

周家大辣椒麵皮店是40年老店,麵皮口感軟軟糯糯的,感覺和廣東的腸粉有相似之處。熱麵皮配菜主要有豆芽、土豆絲、芹菜、菠菜等,也可配點蘿蔔絲,白裡透紅,或配以菠菜白綠相間,微辣微咸,軟糯酸香。漢中麵皮搭配菜豆腐以及產自寧強縣的核桃饃,作為一頓美味的餐食,有幾個可供選擇的品種。2011年,根據《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漢中麵皮製作技藝」列入陝西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秦嶺腹地不僅有美味的小吃,還有上好的茶葉。(圖/隱居鄉里)

漢中市的古漢台,即漢中博物館,裡面有精美的石刻藝術石門十三品,城市的北邊有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石門棧道風景區,漢中西邊的勉縣有武侯祠,這是古代皇家為諸葛亮修建的紀念祠堂。

薄 且 筋 道 的

城 固 熱 面 皮

漢中熱麵皮發源於城固縣上元觀鎮,距今已經有1800多年的歷史,雖然稱為麵皮,但它和秦鎮米皮一樣,是用大米為原料做成的。

城固人的早晨是從一份麵皮和菜豆腐開始的。程記大碗熱麵皮是城固鐘樓西邊的一個「大」店,有五間門面房。

熱麵皮的靈魂佐料用的是鳳縣線椒和朝天椒,各個麵皮店的區別在於辣椒油的製作方法的不同,每家絕密的配方,都能提升味蕾感觸,使麵皮更加香氣濃郁。與熱麵皮成絕配的是熱氣騰騰的菜豆腐,菜豆腐是用泡了一夜的黃豆打成的豆漿汁,煮沸後,點入當地特有的漿水汁,豆漿瞬間變成嫩嫩的菜豆腐。

圖源|圖蟲©️大萌子

城固麵皮比別的地方的要薄一些,筋道度高,薄的麵皮對米的要求就比較高,米不好的話,就容易斷、容易碎。製作麵皮需要選用當地上等的稻米,不然達不到既筋道又柔軟的口感。漢中本地的大米叫「桂朝米」,這是好麵皮的精髓所在,那种放幾年的陳化米,是絕對做不出來這種薄麵皮的。

城固麵皮發展至今,演繹出了許多種吃法,炒麵皮、燴麵皮、漿水麵皮,以及營養美味的果蔬雜糧麵皮等多個品種,味道提升的同時,繽紛的色彩,更滿足了食客對觀感上的需求。

必 喝 醋 湯 的

安 康 蒸 面

提起蒸面,除陝西之外的大部分北方地區聯想到的是蒸滷麵。在秦嶺的南麓、陝南的安康,蒸面和同在秦嶺之南的漢中的熱米皮以及秦嶺以北的秦鎮的米皮的「麵皮」製作過程相近,原料是以小麥磨的麵粉為主料,以水和面,稀釋後裝入平底大圓盤,攤勻成薄薄的一層,上鍋蒸製。等麵皮蒸熟後放涼,切成麵條狀,筋道的麵條、紅燦燦的辣子,還有脆脆的豆芽,當然,芝麻醬和酸湯也是地道蒸面必不可少的調料。

安康人見面打招呼常說的就是今兒個你吃蒸面了嗎?沒有哪個安康人能一個星期不吃蒸面,蒸麵店在安康可以用星羅棋布來形容,而且多數被冠以某家蒸面的字號,這個「某」就是姓氏。

圖源|圖蟲©️圖瑞

安康蒸面的口感對岐山擀麵皮而言是比較軟的,相比漢中麵皮又比較硬,吃起來軟硬度剛剛好。蒸面入口有潤滑感和酸辣味,耐嚼、筋道、爽口,吃蒸面時,再配上牛肉夾饃和玉米稀飯,吃到口裡那感覺簡直美不勝收。

安康蒸面在安康當地好吃的原因之一是和面的水取自漢江,漢江是南水北調工程的重要河流,漢江的水質為國家二級水質,水質優良,離開了安康的蒸面,其味道也會因為水質發生了變化、打了折扣。

蒸面獨特的風味,除了製作油潑辣子的訣竅之外,如何熬製出蒸面的醋湯更是各個餐廳的獨門絕技,一碗裡的酸味雜陳是安康蒸面的一個特點,這酸味便是來自醋湯,醋湯不只是單用醋這一味調料,而是把醋和醬油、大茴香、肉桂、花椒、草蔻、八角等十幾種調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放在一起熬製而成的。

蒸面這種麵食是種複合型口味,無論喜辣愛酸、喜甜好淡、喜寬愛窄,或者是喜歡芥末的嗆味兒,都能在蒸面中找到自己的感覺,也能在安康找到自己中意的蒸麵店。

編輯 | 葉曲

文 | 賴亞非

- end -

你有什麼美食推薦?

通過留言和評論分享給我們吧~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就動動手指

點擊右下【在看】吧~

You May Also Like

最舒服的地方,神仙姐姐在這裡躺平

江南不止蘇杭,這裡才是「最唐風」

第1 7 屆「時尚旅遊金榜」重磅揭曉!

發現「在看」「贊」了嗎,戳我看看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