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的姓氏做國號,史上僅此一人,獨一無二

最愛歷史 發佈 2024-01-24T00:47:46.874825+00:00

年過四十的陳霸先迎來了人生中的高光時刻。南梁大同十年(544年),一夥由新州(今廣東新興縣)豪族盧氏率領的叛軍攻打廣州。作為廣州刺史麾下的悍將,陳霸先率領三千精兵抵擋數萬叛軍。一場激戰過後,「賊眾大潰」,陳霸先一戰成名。

年過四十的陳霸先迎來了人生中的高光時刻。


南梁大同十年(544年),一夥由新州(今廣東新興縣)豪族盧氏率領的叛軍攻打廣州。作為廣州刺史麾下的悍將,陳霸先率領三千精兵抵擋數萬叛軍。一場激戰過後,「賊眾大潰」,陳霸先一戰成名。


梁武帝蕭衍聽說戰場上出了這樣一位靚仔,趕緊命人畫陳霸先的畫像,送來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觀賞,並賜陳霸先食邑三百戶。


陳霸先出身寒門,早年當過村官,做過油庫小吏,直到中年投身行伍,建立戰功,才躋身為官場新貴。


出名不一定要趁早,功到自然成。


此時,陳霸先絕對想不到,隨著梁武帝日漸年老,蕭梁王朝將陷入一場空前慘烈的動亂,也將帶給他前所未有的機遇。


01


南梁太清二年(548年),梁武帝在位的第47個年頭,老邁的皇帝引狼入室,招致了侯景之亂


北朝叛將侯景帶兵攻入建康,自封為「宇宙大將軍」,不但餓死了梁武帝,還將後者數十年來建立的江南繁華踐踏得粉碎。亂軍四處燒殺劫掠,「掠金帛既盡,乃掠人而食之,或賣於北境,遺民殆盡矣」,戰爭導致江南陷入大饑荒,「千里絕煙,人跡罕見,白骨成聚,如丘隴焉」


侯景曾是東魏權臣高歡的得力助手,出身鮮卑化羯胡,南梁的世家大族都看不起他。有一次,侯景向王、謝兩家求婚,梁武帝卻告訴他:「王、謝兩家門第太高,不是你能配得上的,可以從朱、張以下的家族選擇對象。」侯景憤恨地說:「我遲早要將吳地的兒女配給奴婢!」


侯景入建康後,建立起自己的統治秩序,大肆屠殺南方大族,重用與他一同南下的北人。南朝士民一旦對侯景有意見,侯景就用碓「搗殺之」,並強迫建康百姓前往觀看,他禁止路上二人以上交談,甚至對部下下達命令:「若破城邑,淨殺卻,使天下知吾威名!」


侯景入城前,建康城中本有男女十幾萬人,侯景入城後,全城只剩下不到四千人,死者無人掩埋,橫屍滿路。


江東百姓翹首企盼勤王之師的到來,南梁皇室卻陷入了兄弟鬩牆的悲劇。


梁武帝逝世後,由於其長子昭明太子蕭統此前已經去世,侯景遂將梁武帝第三子、太子蕭綱立為皇帝(是為梁簡文帝)。梁簡文帝在侯景的威逼強迫下,戰戰兢兢地當了兩年傀儡皇帝,最後被侯景的部下用土囊活活悶死。


與此同時,梁武帝分封到地方的子孫各自心懷鬼胎。


梁武帝第七子湘東王蕭繹時任荊州刺史,他得知六哥蕭綸逃到郢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漢),放著侯景叛軍不管,先派兵進逼郢州,擊敗了蕭綸的軍隊。按照帝位繼承的次序,蕭綸排在蕭繹之前,作為老七的蕭繹為了平叛後奪取皇位,當然要對他六哥趕盡殺絕。蕭綸失敗後逃到漢東,被西魏大將楊忠殺死,投屍江邊。


駐守襄陽的雍州刺史岳陽王蕭詧(昭明太子蕭統第三子),也是蕭繹的競爭對手。蕭詧不願聽七叔蕭繹節制,聽說荊州軍要奪取河東王蕭譽的湘州(治所在今湖南長沙),於是舉兵攻打蕭繹所在的江陵(今湖北荊州),叔侄二人水火不容。蕭詧兵敗後,向北方的西魏尋求庇護,意圖對七叔蕭繹發起反擊。


蕭繹不斷侵奪兄弟、侄子的地盤後,才派荊州軍東進揚州,平定侯景之亂。


蕭梁皇室自相殘殺、互相火拼之時,有兩員大將成為了南朝的救星,他們就是廣州軍的陳霸先與荊州軍的王僧辯。



02


侯景之亂爆發時,陳霸先的頂頭上司是廣州刺史元景仲。元景仲出身北魏宗室,本就不服南梁統治,不願出兵救援建康,反而與侯景勾結。陳霸先一看上司背叛朝廷,再次展露猛人本色,立馬帶兵討伐,把元景仲逼到自縊身亡。


陳霸先迎立南梁宗室蕭勃為廣州刺史,並平定了響應侯景的廣州十郡叛亂。但是,新任廣州刺史蕭勃也只想吃瓜看戲,不願派兵北上。陳霸先只好獨自率領大軍,從嶺南出發,出大庾嶺,沿贛江至九江,準備與荊州軍的王僧辯會師。


面對廣州刺史蕭勃的勸阻,陳霸先義正辭嚴地說道:「我出身卑微,才能低下,幸而得到國家栽培。之前聽聞侯景渡江,便想帶兵赴援,但遭到元景仲等人阻撓。而今京城傾覆,主上蒙塵,我已下定決心北上勤王!」


起初,陳霸先的士兵只有追隨他多年的數千老兵,要去討伐占據建康、號稱擁有二十萬大軍的侯景,無異於以卵擊石。但陳霸先以國家大義為旗幟,拉起了自己的創業班底,這支隊伍得到南方軍民的支持,轉眼間發展到甲士3萬人、戰船2000艘,並儲備軍糧50萬石。


史載,陳霸先「涉獵史籍,好讀兵書,明緯候、孤虛、遁甲(以上皆為方術用語)之術,多武藝」,是一位文武雙全的全能型人才,而且他還善於拉攏人心,手下很多人曾經是他的對手或地方豪強,但後來都成了他的親密戰友。


陳霸先麾下的猛將周文育曾經參與廣州叛亂,與陳霸先為敵,卻在戰敗後被他收服,任命為其麾下的軍官。周文育原名項猛奴,出身農家,從小喪父,被一個姓周的軍官收為義子,他水性極佳,還善於跳高,戰鬥力爆表,有一次隨義父出征,其義父不幸戰死軍中,周文育以一騎沖入敵陣,奪回屍首,一時無人敢近。周文育投靠陳霸先後,被委以重任,在討伐侯景的戰役中立下大功。


陳霸先從廣州起兵勤王后,始興(今廣東韶關)豪族侯安都率千餘眾前來歸附。侯安都為「邑里雄豪」,其家族可能為當地蠻族出身,當時,南方豪族部曲眾多,侯安都也招募甲兵保衛鄉里,他聽說陳霸先帶兵北上討伐侯景,便投靠到陳霸先旗下。


承聖元年(552年),陳霸先與蕭繹部下王僧辯會師。


王僧辯乃荊州軍名將,祖上為烏丸王氏,他見陳霸先足智多謀,本來頗為忌憚。為了打消王僧辯的顧慮,陳霸先主動將其50萬石糧食分出30萬石給荊州軍,緩解了荊州軍的缺糧危機,也在平叛軍隊中樹立了威望。於是,陳霸先與王僧辯在白茅灣(今江西九江東北)登壇宣誓,歃血為盟。陳、王二人一度私交甚密,甚至訂為兒女親家,但因為正趕上王僧辯母親的喪事,兩家兒女才沒能成婚。


東、西兩路大軍會師後,在建康與侯景展開決戰。



侯景被陳、王聯軍打敗後,帶著心腹乘船逃亡海上。昔日為梁武帝死守台城的名將羊侃之子羊鵾混入其中,半路上趁侯景睡覺時掉轉船頭,隨後一刀砍死了侯景。史載,侯景死後,屍體被送往建康,京城百姓爭相食其肉,連骨頭都沒剩下。


侯景被滅後,王僧辯率領荊州軍進入建康,他那位遠在江陵的領導蕭繹被部下擁立為帝,即梁元帝。此前,梁簡文帝已被侯景殺害。為了免除後患,梁元帝暗中命王僧辯將簡文帝的兒子,也就是自己的侄子沉水溺死。


荊州軍攻克建康後,也和之前侯景的軍隊一樣「縱兵蹂掠」,甚至一把火燒毀了建康的宮殿和官署。原本形勢大好的梁元帝就這樣失去了揚、越一帶的民心,只好以建康凋敝殘破、王氣窮盡為由,定都江陵(今湖北荊州)


王僧辯憑藉平叛之功,被梁元帝蕭繹封為太尉,留守建康。蕭繹也沒有忘記廣州軍的功勞,任命陳霸先為揚州刺史,鎮守京口(今江蘇鎮江)。此時,在北方與西魏(後演變為北周)並立的北齊高氏也對建康虎視眈眈。


03


此前敗給梁元帝蕭繹的岳陽王蕭詧,得到西魏宇文泰的協助後很快捲土重來,攻陷江陵,俘虜了梁元帝。


梁元帝被俘前,竟然忙著在江陵城中焚書,命人將東閣中的14萬捲圖書燒毀,自己也準備投火自焚,但是被宮人攔下來。後來,有人問他為何焚書。梁元帝說:「讀書萬卷,猶有今日,故焚之。」這個愛讀書的皇帝性情卻很殘忍,既不能團結宗室,也不會安撫民心,到最後還想把鍋甩給「讀書無用論」。


西魏士兵將梁元帝拉到其侄子蕭詧面前,要他下跪。蕭詧將他的七叔梁元帝斥責一番後囚禁起來,不久後命人用裝滿沙土的袋子壓死他,隨後用粗布、蒲蓆草草收殮,埋葬在城外。


蕭詧在西魏權臣宇文泰的扶持下得到荊州之地,建立了西梁。這個傀儡政權一直存在到隋朝建立後。


梁元帝之死,在江東引起了新一輪的連鎖反應。


江陵失守後,王僧辯與陳霸先實際上掌控了南梁的軍政大權,他們共同擁立梁元帝之子、時年13歲的蕭方智(即後來的梁敬帝)為嗣君,主持朝政。


北方的另一個政權北齊看到西魏在荊州占了那麼大便宜,也想分一杯羹,培植「代理人」,於是將所俘的梁武帝蕭衍之侄蕭淵明送回建康,要求南梁朝臣擁立蕭淵明為帝,同時派大軍壓境,兵臨長江。


王僧辯聽說北齊大軍南下,「大懼」,趕緊離開建康,到姑孰駐屯,打算答應北齊的條件,接受蕭淵明為帝。有學者認為,王僧辯選擇接納蕭淵明是明智之舉,既可以與北齊化敵為友,也可以集中力量處理南梁混亂的朝政,而且王僧辯也提出了齊軍不渡江、以梁元帝之子蕭方智為太子等條件。


陳霸先卻反對王僧辯的做法,他認為,王僧辯屈事北齊,辜負了梁元帝的囑託。陳霸先對部下說:「梁武帝子孫眾多,唯有元帝能平定侯景之亂,一雪前恥,他的兒子有什麼罪過,忽然就廢除。我和王公都曾受先帝託付,而王公一天之間就改變了主意,對外依靠夷狄北齊,不按次序擁立皇帝,他究竟意欲何為啊!」


陳霸先一連派了四次使者勸阻王僧辯,但王僧辯還是將蕭淵明迎回,扶上了皇位,並把蕭方智趕下台。於是,原本親如一家的陳霸先與王僧辯發生了嚴重的分歧。


實際上,起兵自廣州的陳霸先未必忠於梁元帝的兒子。但王僧辯的一意孤行給了陳霸先奪取朝中大權的機會,尤其是批判王僧辯「遠求夷狄,遠立非次」的說辭,更是一個合理的藉口。


紹泰元年(555年),駐紮在京口的陳霸先得到了「齊兵大舉至壽春(今安徽壽縣)」的消息。陳霸先的軍隊去調查,卻沒有發現北齊軍的動向。這個消息有可能是王僧辯集團傳給陳霸先的假信號,以此分散陳霸先的注意力。


陳霸先決定先發制人,他反而利用這個消息調遣軍隊,留下一部分軍隊鎮守京口,之後親自統帥步騎渡江直逼石頭城,準備襲殺王僧辯,知道他計劃的人只有侯安都等四名親信將領,很多士兵還以為他們要去與北齊兵作戰。


陳霸先率軍走在半路,他騎的馬匹踟躕不前。侯安都追上去,罵道:「今日做賊,已成事實,是生是死全憑決斷,還有什麼期望嗎?若失敗,我們難逃一死,以後難道會免於砍頭嗎?」


陳霸先說:「侯安都這是在責怪我啊!」於是,繼續率軍抵達建康。


夜裡,侯安都身先士卒,手持長刀攀上城牆,其餘眾人隨他一同湧入城中。當時,王僧辯正在臥室處理政務,被陳霸先的士兵迅速包圍後,他只好束手就擒。


陳霸先問王僧辯:「你為什麼對北齊全無戒備?」


王僧辯似乎還把陳霸先當成了好搭檔,說:「我委派你駐紮京口,把守北方門戶,怎麼能說毫無防備呢?」是夜,陳霸先命人將王僧辯父子縊殺。


王僧辯死後,陳霸先迫使北齊扶植的蕭淵明退位,再度迎立梁敬帝蕭方智即位。陳霸先被任命為尚書令,取得都督中外諸軍事的特權,擔任揚州、南徐州二州刺史。


當時,王僧辯的女婿杜龕為吳興太守,王僧辯的弟弟王僧智為吳郡太守,他們與荊州集團的其他成員占據三吳之地(指吳郡、吳興、會稽),使陳霸先腹背受敵。陳霸先為了避免後顧之憂,將手下軍隊分成三部分,一路留守建康,一路駐防京口,第三路則東討三吳。


平定三吳後,陳霸先切斷王僧辯餘黨與北齊的聯繫,確保了東部糧餉運輸暢通,如此一來,才能對強大的北齊放手一搏。



04


陳霸先襲殺王僧辯,使北齊建立傀儡政權的計劃落空,北齊統治者惱羞成怒,於是接連出兵,發動了大規模的南侵。


此時,擺在陳霸先面前的是一個強敵環伺的難題,而他手中能用的籌碼卻寥寥無幾,形勢萬分危急。


梁敬帝太平元年(556年)三月,北齊十萬大軍在蕭軌等人的率領下大舉南下,陳霸先任命周文育、侯安都等將領據守各個要地。


北齊要求召見此前送回南朝的蕭梁宗室蕭淵明,並說接到蕭淵明就同意撤軍,實際上卻是麻痹陳霸先的詭計。陳霸先備好船隻把蕭淵明送回去,可到半路上蕭淵明背疽發作而死。北齊軍沒接到蕭淵明,立馬從蕪湖出兵,進入丹陽縣,轉眼間來到建康城外的方山。


北齊軍用木柵在秦淮河修建了一座用來運送士兵的臨時橋樑,切斷周文育部隊的退路。周文育一點兒也不慫,率軍發起反攻。周文育獨自乘坐一艘單人小船橫衝直撞,隨後跳入對方大將所在的船中,將敵將當場殺死,震懾住了對方的水軍。


五月,陳霸先率軍與周文育所部會合。正要開戰時,戰場上颳起了大風。陳霸先聽信兵書,認為「兵不逆風」。周文育卻反對,說:「事情緊急,怎麼能用古法?」說罷,周文育提槍上馬,帶頭衝鋒,殺死了北齊軍幾百人。


在周文育、侯安都等猛人的拼死作戰下,陳霸先成功截擊北齊軍的交通要道。到了六月,陳霸先的軍隊在覆舟山(在今南京玄武區)以東與北齊大軍對峙。


北齊軍遠道而來,糧草不濟,只能宰殺驢、馬充飢,此時正趕上江南的雨季,連日下大雨,北齊軍營積水達一丈多深,很多士兵成天站在泥水裡,連腳趾頭泡爛了,還找不到地方生火架鍋做飯。


陳霸先的軍隊卻利用地利,占據較為乾燥的地方,將士們還能輪流替換著休息。此時,通往建康的道路大部分已被積水阻隔,糧食運不進來。之前平定三吳的戰略意義終於凸顯。


正當梁、齊兩軍艱難對峙時,鎮守會稽的陳霸先之侄陳蒨(即後來的陳文帝)派人運來3000斛大米、1000隻鴨子。陳霸先下令蒸飯煮鴨,讓士兵們用荷葉包裹米飯,再加上幾塊鴨肉,坐在草蓆上吃了填飽肚子。這有點兒像後世的荷葉飯。


第二天凌晨,陳霸先率領部下從幕府山(在今南京鼓樓區北端)出發,對北齊軍發動突襲。半路上,侯安都對其部將蕭摩訶說:「卿的驍勇聞名已久,但千聞不如一見。」蕭摩訶也是南朝有名的猛將,得到領導的評價後,他答道:「今天就讓您親眼看看。」


之後交戰時,侯安都從馬上摔下來,被北齊士兵包圍,蕭摩訶單槍匹馬,高聲呼喊,沖向北齊軍,救出了侯安都。侯安都這才知道蕭摩訶之勇名不虛傳。


之後,陳霸先和吳明徹、沈泰等率領各部與北齊軍大戰。北齊軍隊逐漸崩潰,戰死和被俘的將士達到幾千人,互相踐踏而死的數不勝數,落水淹死的士兵屍體都漂流到了京口。


隨著江乘、攝山(棲霞山)、鐘山等地的各支軍隊相繼取勝,以少敵多的陳霸先掌握了主動權,北齊軍被迫退兵,軍隊逃回江北時只剩十之二三。


之後,起兵反抗陳霸先的南梁刺史、郡守也被各個擊破,陳霸先從此一家獨大,掌握了南梁朝廷的權柄,先封陳公,加九錫,後進爵為王。


南梁名存實亡。



05


南梁太平二年(557年),梁敬帝蕭方智將帝位禪讓給陳霸先。


陳武帝陳霸先建立的南朝陳政權,成為南朝的最後一個朝代


歷史學者周一良認為,南朝的政權交替存在著一種通用模式:「權臣取代舊王朝之方式,多仿曹氏老例,先加九錫,列舉『公之功也』,以製造輿論。繼之以封國建台,最後受禪。」


陳霸先也是採用這一模式,但急於受禪必然導致人心動盪。陳霸先受禪稱帝時,其手下的侯安都、周文育正在討伐南梁的另一個軍閥王琳


侯安都聽到陳霸先稱帝的消息,大呼:「我其敗乎,師無名矣!」王琳自稱勤王之師,企圖在道義上占據優勢,將陳霸先貶斥為亂臣賊子。不久後,陳軍果然大敗,連主將侯安都、周文育都被王琳俘虜,用長鏈鎖住,侯安都等人趁機收買王琳的親信宦官,才成功逃了出來。


不過,有勇有謀的陳霸先沒有被王琳抓住把柄,他將自己建國的理由定義為「一匡天下,再造黔黎」,指責王琳等人勾結北朝胡族,而他自己才是在庇護南朝黎民百姓。陳霸先利用南北方長久以來的民族矛盾,站在道德的制高點,贏得了南方的民心,隨後,陳霸先再次征討王琳,取得勝利。


陳霸先在處理南朝內部的民族關係時也頗有遠見。建康的世家大族已在侯景之亂中遭受毀滅性打擊,地方豪族成為一股新興力量。陳霸先稱帝後,安撫南方各地的酋帥、豪強,下令「山谷之酋,擅強幽險,皆從肆赦,咸使知聞」,並與嶺南的冼夫人取得聯繫。冼夫人臣服於陳,她利用其俚族首領的地位,在嶺南「懷集百越,數州晏然」


南陳政權得到南方酋帥、豪強的支持,在東南一隅站穩了腳跟。


明人歸有光評價陳霸先時說:「江左諸帝,號為最賢。」


陳霸先與宋武帝劉裕、齊高帝蕭道成等一樣都是馬上得天下,奪權後再篡奪皇位,但他是一位以文治國的賢君。


陳武帝即位時,侯景之亂對江南造成的破壞依舊千瘡百孔,四方動亂,百廢待興。


因此,陳霸先施行「寬政廉平,愛育為本」的仁政,在其在位的短短三年內鞏固政權,恢復江南經濟,政務上崇尚寬簡,除非緊急軍情,絕不輕易下達嚴苛政令。


陳霸先即位後,下詔大赦天下,將長期關押的囚徒釋放回原籍;給予社會上的鰥寡孤獨每人五斛谷;免除了農民欠下的逾期地租與債務;派人對丹徒、蘭陵二縣的沃土進行開墾,並親自視察。這些舉措,推動了戰亂後江南生產力的恢復。


每當想到下面存在弊政,陳霸先就寢食難安。他說:「久知下弊,言念黔黎,無忘寢食……使民間務存優養,若有侵擾,嚴為法制。」鄉村出身的陳霸先嚴於律己,平時飲食,菜不過數樣,後宮不設絲竹管弦,自起兵以來,他得到玉帛之類的貴重物品全都賞賜給將士,自己分文不取。


南陳永定三年(559年),半生戎馬的陳霸先病逝,他將皇位傳給了侄子陳蒨


南陳以武立國,儘管國力孱弱,在此後的三十年間,都沒有放棄與北方政權的對抗。


陳文帝陳蒨即位後,多次擊退了北齊、北周的軍隊,消滅了割據湘州的王琳。陳蒨「勤民聽政,旰衣宵食」,繼承其叔父陳霸先的為政措施,開創了南朝最後一個治世——天嘉之治


天嘉七年(566年),陳文帝崩,其子陳伯宗(陳廢帝)繼位,過了兩年,文帝之弟陳頊廢伯宗自立,是為陳宣帝。


陳宣帝陳頊是南朝最後一個有進取心的皇帝。他在位時,北方局勢發生變化,齊衰而周強。陳宣帝與北周相約中分天下,派兵北上,一度攻下淮、泗之地。但陳宣帝急於求成,在北周平齊之後,貿然出兵與北周爭奪徐、兗二州,結果被北周擊敗,江北、淮南之地都被北周奪去。



南陳政權至此已經失去與北方抗衡的機會。等到陳宣帝之子陳後主陳叔寶在位時,隋朝已經取代北周,天下一統已然勢不可擋。


《隋書》記載,隋滅陳時,隋軍中有一將領名叫王頒,是王僧辯的次子,他當年與梁元帝一同被俘,後被送到北方。王頒跟著隋軍南下,不忘當年陳霸先夜襲王僧辯的舊仇,與其父舊部掘開了陳霸先的陵墓,剖棺焚屍,「投水而飲之」。之後,王頒自縛,到隋軍統帥晉王楊廣那裡請罪,但隋朝因王頒「孝義」,赦免了他。


無論成王,還是敗寇,生前身後事,只能任由後人評說。



參考文獻:

[唐]姚思廉:《陳書》,中華書局,1972年

[唐]李延壽:《南史》,中華書局,1975年

[唐]魏徵:《隋書》,中華書局,1997年

[宋]司馬光:《資治通鑑》,中華書局,2011年

[宋]袁樞:《通鑑紀事本末》,中華書局,2018年

王仲犖:《魏晉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

梁滿倉:《南朝寒門與世族的最後較量》,《文史知識》2006年第1期

朱子彥:《論陳霸先的功業與歷史地位》,《歷史教學問題》2014年第5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