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大敗局:「鐵鍋」、陳友諒、朱元璋

最愛歷史 發佈 2024-03-04T09:25:57.306743+00:00

但名字的寓意或許真能說中宿主的命運,鐵木真靠著如鋼鐵般的意志創立了大蒙古國,而妥懽帖睦爾卻成了元朝最後的「背鍋俠」。

1360年,元至正二十年,天下大亂。


這是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在位的第28年,親政的第21年。他的名字,意譯過來是「蒙古黃金家族的鐵鍋」。之所以取這種名字,大概源於這個黃金家族的傳統,正如成吉思汗孛兒只斤·鐵木真,其名字的本意是「鐵匠」


但名字的寓意或許真能說中宿主的命運,鐵木真靠著如鋼鐵般的意志創立了大蒙古國,而妥懽帖睦爾卻成了元朝最後的「背鍋俠」


此時,這口鐵鍋所代表的元朝地盤,已日漸被侵蝕,基本失去了對長江以南的實際控制權。


在那裡,將產生新的王朝締造者。


這一年,陳友諒殺了紅巾軍起義頭領徐壽輝,自稱漢帝。


這一年,張士誠和方國珍運糧十五萬石至大都,方出船,張出米。


同樣在這一年,朱元璋得到了一名夢寐以求的謀士。


歷史總是在不經意間掀開新的篇章,而成敗得失往往深嵌於微妙的細節里。


01


作為元朝的「背鍋俠」,此時的元順帝內心並沒有太多波瀾。


在親政初期,他便起用了元末著名的政治家脫脫編修前朝三史,還重啟了科舉考試,以「至正新政」來提振元末傾頹的統治危機。然而,元朝內部積弊已久,「至正新政」對元朝的提振作用並不明顯。元順帝向來心機深沉、擅弄權術,一旦發現其重臣沒有利用價值,又或者其勢力過於強大而威脅到了皇權,就會翻臉不認人,將對方置於尷尬之地。脫脫正屬於前者,至正十五年十二月(1356年1月),在元順帝的默許下,脫脫為奸臣所害,「至正新政」名存實亡。


大都的皇宮照樣歌舞昇平。元順帝下令在宮中大興土木修建清寧殿、百花宮,他自己也迷上了做木工。他製作的宮漏精美絕倫,據說一上市,就在大都城內被一搶而空,百姓因此將這位大元天子比作魯班。


「魯班天子」雖然憑藉高超的手藝而聲名大噪,但元朝內部的貴族卻以這樣的「庸君」而感到羞恥。


就在元順帝快樂地做著木工活兒時,漠北傳來了宗王造反的消息。


這個公然挑戰元順帝統治的王爺叫做阿魯輝帖木兒,是元太宗窩闊台第七子滅里大王的後裔。自元憲宗蒙哥起,元朝的統治權一直都由成吉思汗第四子托雷系的子孫承繼,所以,阿魯輝帖木兒算是元朝宗室里極遠的旁支。


不過,這位王爺造反還是很懂得一些必備的程序的。起兵之前,他特地遣使到大都給元順帝下檄書。在檄書中,阿魯輝帖木兒直言:「祖宗把天下傳給你,結果,你執政後大元王朝國土丟了一大半。你把玉璽給我,我幫你當這個皇帝!」


對於阿魯輝帖木兒的「大不敬」,元順帝表現得鎮定自若,他對使者說:「陽翟王(阿魯輝帖木兒)之意,朕已知悉。既然陽翟王覺得自己夠資格做天子,那就讓他帶人打到大都來,只要打贏了,朕決不食言!」


說完,元順帝下旨令眾將率軍擊討。


阿魯輝帖木兒也是個「人才」,計劃造反卻沒有事先部署。待元順帝大軍接近時,他才下令徵集兀魯思(封地)內的數萬名牧羊人參戰。這群人向來只懂放牧,哪懂打仗?當他們看到元朝騎兵整裝襲來時,竟紛紛丟下武器,四散奔逃。阿魯輝帖木兒戰敗,被抓到大都處死。


一場鬧劇般的軍事叛亂平息了,但元順帝心裡徹底失去了對漠北宗王們的信任。他不清楚未來是否還會與漠北的宗王們產生矛盾,然而,元朝想在他這個時代重現舊日大蒙古國的榮光,怕是不可能了。



02


事情沒有最糟,只有更糟。元順帝剛解決完漠北宗王謀反之事,朝中又出現了奇皇后亂政之事。


奇皇后是皇太子愛猷識理答臘的生母。此女子雖有個蒙古名字叫完者忽都,但卻是個高麗人。


按照黃金家族家規,元順帝的太子必須由第一正宮皇后所生,而第一正宮皇后必須是弘吉剌部人。元世祖忽必烈也曾立下大元天子不與高麗(女子)共事的規矩。然而,這些條條框框皆被元文宗皇后卜答失里打破。卜答失里是元順帝的嬸子,她是弘吉剌部人。當初權臣燕帖木兒發動政變擁立元文宗圖帖睦爾,害死其哥哥、嫂嫂,也就是元順帝的父母——元明宗和世㻋以及皇后八不沙。元文宗此後開始信仰藏傳佛教,相信因果報應,內心惴惴不安,年僅29歲便英年早逝。臨終前,出於懺悔,元文宗遺詔立元明宗之子以自贖其罪。卜答失里擔心元順帝秋後算帳,遂以「新君已立,遲遲不冊立皇后」為由,將燕帖木兒的女兒答納失里許配給了元順帝,開啟了非弘吉剌氏稱後的先例。



答納失里一身「公主病」,嫁給元順帝後,竟然還看不起元順帝。這導致她後來因為過分「作妖」,在家族勢力衰敗後,被元朝另一權臣、丞相伯顏所殺。


答納失里死後,元順帝打算立他一向寵愛的高麗貢女奇氏為正宮皇后,只是丞相伯顏硬行勸阻,元順帝只好立了弘吉剌部女伯顏忽都為正宮皇后。在伯顏失勢後,元順帝第一時間就將奇氏冊立為皇后,其所生的皇子愛猷識理答臘便成為皇太子。


奇皇后在元朝皇宮內摸爬滾打多年,對各項宮規背得滾瓜爛熟。她知道高麗多年來一直是元朝的藩屬國,蒙古貴族向來對高麗人低看一等。為了擺脫此種成見,自被冊立為皇后起,她就極力扮演著「賢后」的形象,沒事就抄抄《女孝經》《史記》,然後再啟蒙兒子學習孔孟之道。她知道元順帝能親政,靠的是伯顏的侄子、丞相脫脫的支持。因此,等愛猷識理答臘長大些,她就讓兒子拜這位蒙古傑出的政治家為師,並讓其住到脫脫家裡,接受脫脫的教學與監督。



奇皇后如此籌謀,一心想的是以後如何利用脫脫的權力,保他們母子江山永固。


不承想,自「至正新政」稍有成效後,元順帝就受哈麻、禿魯帖木兒的蠱惑,沉迷密宗,開始以木工為業,在朝中倒行逆施。丞相脫脫雖與愛猷識理答臘有師生之情,內心卻始終不願擁立學生為太子。最終,在奇皇后的排擠下,脫脫丟了相位,愛猷識理答臘成功正位儲君,漢人太平則接替脫脫做了丞相。


即便如此,針對元順帝的怠政,奇皇后策劃許久的逼迫元順帝內禪皇太子的陰謀還是沒能順利實施。


丞相太平向來不喜廢王殺駕,奇皇后又是賜酒,又是送禮,始終沒能讓太平歸附自己。眼見自己控權的欲望被一再打壓,奇皇后又羞又恨,只能故技重施,在元順帝面前極力貶損丞相太平。


頂不住奇皇后的枕邊風,元順帝賜死了丞相太平,朝政大權亦如願落入奇皇后的手中。


03


連殺兩任丞相,使元朝的朝政鬥爭進入白熱化階段。


太平死後,搠思監在奇皇后的支持下,獲任丞相。不過,與前兩任丞相相比,他不但沒有匡扶國政的能力,本人更是私德有虧。當上丞相後,搠思監在朝中大行索賄。後來,為了斂財,他甚至讓家奴朵列以及自己小妾的弟弟崔完者帖木兒印製偽鈔,擾亂市場,從中牟利。監察御史燕赤不花發現後,當朝彈劾搠思監,要求元順帝將罪魁禍首繩之以法。


搠思監見事情敗露,便密令朵列自殺並銷毀一切罪證。就這樣,元順帝最後被所謂的「證據不足」所困擾,只是下詔收回了搠思監的丞相印綬,並未加以深究。


元順帝蜻蜓點水般的處理,讓不少大臣暗自擔憂元朝的統治。作為其中的代表,元順帝的母舅、御史大夫老的沙反應最為激烈。老的沙親自求見元順帝,要求徹查搠思監與太監朴不花勾結之事,並要求元順帝將這夥人以及整天吹歪風的奇皇后通通流放至不毛之地。



老的沙出馬,使原先對內禪之事並未上心的元順帝一下子警醒起來。


為防止老的沙遭人暗算,元順帝趕緊傳旨在山西鎮壓農民起義的軍閥孛羅帖木兒,要求其務必保障老的沙的人身安全。


一切正如元順帝所料,聽聞老的沙告狀御前,奇皇后和太子愛猷識理答臘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當初元順帝希望撇清政務煩憂時,曾賜予太子專斷之權,愛猷識理答臘遂趁機假傳聖旨,將老的沙貶往東勝州(今內蒙古托克托縣),並令搠思監尋覓殺手,在路上殺掉老的沙。


搠思監的行動終究還是晚了一步,太子的諭令發出後,便有人將事情報告給了元順帝。而老的沙也在元順帝的安排下,由大都出發,直奔孛羅帖木兒軍中。


為了殺掉老的沙,愛猷識理答臘決定故技重施,再給孛羅帖木兒一道假聖旨,要求對方務必將老的沙戕害,否則即視孛羅帖木兒為謀反,天下共誅之。


太子的命令自然沒能嚇到孛羅帖木兒,傳旨的宦官一到,他就命人將其斬於轅門之外。隨後,太子迫使元順帝以「匿老的沙,謀為悖逆」為名,削除孛羅帖木兒的官爵,孛羅帖木兒拒絕受命。


鑑於元順帝一味忍讓,孛羅帖木兒決定給太子一黨下點「猛藥」——至正二十四年(1364)三月,他以「清君側」為名,大舉發兵向大都方向進攻。


04


如果說孛羅帖木兒起兵是為了匡扶社稷,那麼,陳友諒「篡位」就是為了加快締造新天下的步伐。


作為紅巾軍早期領袖,徐壽輝早在至正初期就與鄒普勝、彭瑩玉等人舉起了反元大旗。他們以白蓮教眾為基礎,在南方打出「摧富益貧」的口號,迅速占領鄂、浙、湘、江、皖、贛等省。隨著徐壽輝一夥的勢力愈發強大,元朝方面也加緊了對南方紅巾軍的圍剿。在元朝幾個行省的軍力圍剿下,徐壽輝很快被打得抬不起頭來。所幸,紅巾軍將領倪文俊作戰勇猛,徐壽輝才得以在漢陽登基稱帝。



但,徐壽輝本人並沒有什麼過人之處,缺乏制約臣下的能力。天完政權建立後,倪文俊儼然成了政權里的「曹丞相」,連所謂的皇帝徐壽輝都得讓他三分。而倪文俊的「頭馬」,正是日後陳漢政權的建立者陳友諒。


隨著倪文俊在天完政權中的實力越來越強,野心與欲望也在持續影響著他的每一次決定。終於,倪文俊不再甘於做「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臣下,他要窩裡反,他要當老大。通常在這種情況下,對於一個反覆無常的傢伙,歷史給予的下場都是不好的。倪文俊也不例外。在他準備密謀造反之際,他的異心被「傀儡皇帝」徐壽輝知曉,倪文俊由此舉事失敗。


兵敗後,倪文俊出走黃州,投奔坐鎮此地的老部下陳友諒。不承想,陳友諒扯下偽善的面紗,乘機殺了倪文俊,吞併他的軍隊,隨即自稱平章政事,成了天完皇帝徐壽輝身邊新一任「曹丞相」。


陳友諒年少時,曾遇到一個算命先生,對方說他有「天子相」。


當徐壽輝想要擺脫陳友諒的控制,遷都龍興(今江西南昌)時,陳友諒果斷出手,將徐壽輝的親信一一翦除。


至正二十年(1360)六月,趁著所部勝利拿下采石磯之際,陳友諒派部將到徐壽輝面前陳述戰果。徐壽輝不知是計,正聽得津津有味,突然被陳友諒安排好的壯漢用鐵器擊碎了腦袋。徐壽輝一死,陳友諒便以採石五通廟為行殿,即皇帝位,改國號漢,改元大義,以徐壽輝的原班人馬作為自己的稱帝資本。


由於徐壽輝的天完政權已經占有長江以南的廣闊地區,陳友諒全盤接管後,陳漢政權遂成為當時南方勢力最強、地盤最大的割據勢力。


但陳友諒稱帝當天卻天有異象。大風狂吹,暴雨如注,下個不停,群臣沒能按原定登基事項完成對陳友諒的朝賀。對此,有人認為是不祥的預兆,可興頭正盛的陳友諒根本不在乎這點「天災」。


05


陳友諒稱帝之時,位於其勢力東邊的朱元璋已拿下集慶路(今江蘇南京)。但與天下群雄爭相正位立國不同,此時把控著長江出海口的朱元璋,倒開始低調起來了。


自從鄧愈引薦了老儒生朱升之後,朱元璋就沒日沒夜地琢磨起朱升所獻三策:「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朱升還著重指點朱元璋,先拿下徽州,再圖婺州路(今浙江金華),進而奪取處州(今浙江麗水),最後稱霸應天(今南京)。


朱元璋根據朱升的策略集兵攻打婺州路,元軍在參知政事石抹宜孫的率領下,發動城中全部軍民,以先進武器「獅子戰車」開路,愣是將朱元璋部壓製得無法前進。


朱元璋只能再次問策朱升。


朱升說,打仗不能再用過去的思維,宜以「殺降不祥,唯不嗜殺人者,天下無敵」這十四字為進攻方針,責令部下入城後不得妄殺,如此婺州路便可收入囊中。


應該說,朱升的建議是極具前瞻性的。婺州路能發動全體軍民守城,他們守的就不僅僅是冷冰冰的城池,而是城牆背後無數百姓的家園。只要朱元璋承諾入城後「繳槍不殺」,其部隊便能擺脫匪軍的形象,從而贏得地方民心,減少抵抗。


依照朱升的建議,朱元璋果然拿下了婺州路,並準備向處州開進。


在攻打處州時,朱元璋沒有勝算,猶豫不決。朱升獲悉後,告訴朱元璋一定要集中兵力攻下處州,因為「處州有劉基、葉琛、章溢,皆王佐才」。只有攻下處州,才能請這些賢人出山。


至正十九年(1359)歲末的一個黃昏,劉基正在家中圍爐讀書,突然有人來訪,說是處州總制官孫炎派來的特使。劉基見到來人後,來人從懷裡掏出一封書信遞給他,言明是小明王麾下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左丞相朱元璋請先生到帳中議事。


劉基一聽是朱元璋的人,立即把門關上,並吩咐家裡人,此人若再登門拜訪,無需通報立即攆走。



在朱元璋到來之前,劉基已在家中蟄居了近二十年。他曾是元朝為數不多的進士官員之一,之所以放棄高官厚祿跑回老家做個莊稼漢,很大程度上正是因為元朝君主不明,內鬥不斷。他一直寄希望於尋找一個明主,以施展自己的宏大抱負。


朱元璋在朱升的輔佐下,廣納賢士,約束兵丁,在浙東一帶已是聲名遠播,但基於當時的生存環境和過往的仕途經歷,劉基必須以極度謹慎的姿態面對朱元璋。劉基認為,朱元璋若是在一兩次辭謝之後便選擇放棄,那只能證明其廣納賢士之舉不過是誆人的噱頭。


好在,朱元璋並未讓劉基失望。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派人前去看望劉基,並命人拿出自己絞盡腦汁寫的打油詩,請劉基以老師的身份進行點評。到至正二十年(1360)三月,劉基終於決定出山。



參考文獻:

[明]宋濂:《元史》,中華書局,1976

[明]胡廣:《明太祖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

[清]畢沅:《續資治通鑑》,中華書局,1957

忽赤罕:《元順帝妥懽帖睦爾傳》,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17

程遠斌:《陳友諒》,長江文藝出版社,1997

孟古托力:《蒙元與高麗關係述論》,《北方文物》,2000年第4期

李梅花:《試論奇皇后對元末元麗政治關係的影響》,《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與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3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