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說醫】陳達燦:滋陰清熱,健脾利濕法治療脂溢性皮炎案

廣東中醫藥 發佈 2024-03-04T18:56:13.498869+00:00

陳達燦,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中醫藥領軍人才「岐黃學者」,第六、七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廣東省名中醫,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學科帶頭人。

陳達燦,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中醫藥領軍人才「岐黃學者」,第六、七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廣東省名中醫,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學科帶頭人。現任省部共建中醫濕證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廣東省中醫皮膚病研究所所長、教育部高等學校中西醫結合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世界中醫藥聯合學會皮膚科專業委員會會長、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從事皮膚性病學醫療、教學、科研工作38載,擅長診治過敏性皮膚病、紅斑狼瘡、性病、毛髮病、痤瘡等皮膚疑難雜病。

醫案是中醫臨床實踐的記錄,體現了診療過程中理、法、方、藥的具體運用,是醫家診治疾病思維過程的表現。歷代名家醫案是中醫藥寶庫中的瑰寶。我們推出【以案說醫】欄目,以期傳承精華,啟迪我輩,共同進步。

【基本資料】

黃某,女性,時年30歲。

患者近1年來,面部反覆出現紅斑、鱗屑伴瘙癢,面油較多,外院以抗過敏藥物內服,面膜外用,效果不佳,遂來就診。

首診證候

刻診:面部暗紅斑,邊界欠清,上覆少許油膩性鱗屑。納眠可,大便爛,小便調。時有腰酸不適,舌淡,邊有齒印,苔薄黃,脈沉細。

辨證論治

診斷:脂溢性皮炎。

辨證:陰虛內熱,脾虛濕蘊。

治法:滋陰清熱,健脾利濕。

處方:二至丸合四君子湯加味。

女貞子15g、旱蓮草15g、太子參20g、茯苓20g、白朮15g、炒薏苡仁20g、芡實15g、砂仁5g(後下)、布渣葉15g、白芍15g、丹皮15g、杷葉10g,7劑,水煎內服,每日1劑。

隨診過程

二診:

服藥7劑,患者面部紅斑較前明顯色淡,瘙癢減輕,此次就診訴腰酸不適較前有所減輕,納眠可,大便實,小便調,舌淡,邊有齒印,舌尖紅,苔薄白,脈沉細。患者時有心煩,舌尖偏紅,故去布渣葉、炒薏仁,加蓮子(帶芯)、淡竹葉以清心火。

患者服用中藥1月後,症狀明顯改善,面部紅斑已基本消退,無瘙癢、脫屑。

【按語】

辨證思路:脂溢性皮炎是發生在皮脂溢出基礎上的一種慢性炎症,以鮮紅色或黃紅色斑片,表面覆有油膩性鱗屑或痂皮為臨床特徵。一般好發於皮脂腺較多的部位,以頭、面、胸及背部多見。西醫認為本病病因不明,可能與免疫、遺傳、內分泌、神經和環境因素等有關。中醫稱之為「面游風」、「白屑風」,《外科正宗》云:「白屑風多生於頭、面、耳、項發中,初起微癢,久則漸生白屑,疊疊飛起,脫之又生,此皆起於熱體當風,風熱所化。」

治療經驗:陳教授認為,嶺南地區臨床多見陰虛火旺之證,腎陰不足、相火妄動、風熱血熱是基本病機。治宜補益肝腎之陰治其本,疏風清熱治其標,標本兼顧。

該患者面部紅斑、鱗屑,兼有大便爛、舌淡邊有齒印,苔薄黃,為陰虛兼有脾虛濕蘊化熱的表現,以二至丸合四君子湯為基本方,佐以布渣葉清熱利濕,丹皮清熱涼血活血,「諸痛癢瘡,皆屬於心」,故用蓮子(帶芯)、淡竹葉清心健脾;杷葉疏頭面風熱,兼引藥上行。諸藥配伍共奏滋陰清熱,健脾利濕之功。

(本案編者:羅鋒)

鄭重申明:

由於每個人的體質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藥和劑量僅適用於本案病人當時的病情。未經中醫辨證診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處方和劑量。廣大讀者如有需要,應前往正規醫院診治,以免貽誤病情。■

【來源:《陳達燦教授臨床經驗集》,陳達燦著,陳達燦教授師承團隊整理,2019.03,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