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A財報對比:奔馳、寶馬互不相讓,奧迪卻「沉迷內耗」?

車訊網 發佈 2024-03-06T10:25:27.144629+00:00

從去年的經營來看,無論是財務狀況還是車型銷量,BBA之中,奔馳、寶馬幾乎互不相讓,而奧迪卻似乎已全線掉隊。

近日,伴隨奧迪集團業績的公布,梅賽德斯-奔馳、寶馬集團、奧迪集團(下簡稱「BBA」) 的2022年財報也相繼聚齊。從去年的經營來看,無論是財務狀況還是車型銷量,BBA之中,奔馳、寶馬幾乎互不相讓,而奧迪卻似乎已全線掉隊。

  2022年奧迪、奔馳和寶馬分別售出了163.86萬輛(同比-4.2%)、204.07萬輛(同比+5%)和239.96萬輛(-4.8%)乘用車,在銷量同比有所降低的狀態下,寶馬依舊取得了BBA品牌的銷量冠軍。

  不過,在營收方面,產品銷量更好的寶馬總營收為1426億歐元,同比增長28.2%,而奔馳則達到1500億歐元,同比增長12%,在營收上反超了寶馬。

  結合市場表現和企業戰略來看,出現這一結果的原因或許是寶馬旗下覆蓋的產品線更為豐富,走量車型更多,而奔馳則偏向於高端產品戰略,主攻高端、核心豪華產品,爭取更大的單車利潤率。

  至於奧迪集團,不僅在營收、銷量上已經與奔馳、寶馬形成不小差距,同時,在錯綜複雜的合資動作下,奧迪正與其最大的產品市場——中國市場漸行漸遠。官方數據顯示,2022年,奧迪在中國市場累計交付量達64.72萬輛,占全球總銷量近40%,但橫向來看,奧迪在華銷量同比降低7.8%,遠超其全球銷量降幅。

  另一方面,在盈利能力上,2022年,BBA三家均通過拆分、擴股等行為,使營收較去年大幅上升。其中,寶馬集團通過華晨寶馬的並表以及高達40多億歐元的股份價值重估(股比從50%提升至75%),使其2022年營收同比增長高達28.2%,位列增速第一;奔馳在完成對戴姆勒卡車業務的拆分下,盈利能力有所增強,營收同比增長12%;而奧迪集團則憑藉對賓利品牌的吸納,在超豪華市場的提振下,為集團提供了33.84億歐元的收入,使其營收同比增長16.4%。

  在如今已步入白熱化競爭的燃油車市場,細化到具體車型方面,BBA在上一財年執行的戰略幾乎截然不同。

  2022年,奔馳在高端車系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無論是AMG系列G-class的熱銷,都為其盈利水平提供了可靠的支撐。值得注意的是,從銷量來看,奔馳S級幾乎對現款寶馬7系和奧迪A8形成降維打擊,即使是中端走量車型,奔馳也僅是略遜於寶馬。

  相反,寶馬則著重於產品的走量。在各級別市場,寶馬幾乎都通過雙車系的布局,滿足更多用戶需求,並對中端豪華市場形成有效的占據。此外,得益於寶馬X7在2022年下旬的中期改款,在該級別最為火熱的美國市場,X7對奔馳GLS銷量近乎形成壓倒性優勢,使其最終與奔馳GLS(含邁巴赫)全球銷量相差無幾。不過,由於2022年處於G82的7系生命周期最後一年,該車型並未形成優勢,但這也意味著,在7系產品換新、市場競爭力增加後,奔馳在高端豪華市場或將面臨不小的壓力。

  相比之下,奧迪品牌更像是通過「降低起跑線」的方式,在夾縫中尋求市場空間。不僅通過中低端車型降低綜合售價以及高端車型拉低起售價、打入豪華車市場價格空當的方式,與奔馳、寶馬形成錯位競爭,更是由於品牌力等因素的限制,近乎放棄高端車型和品牌向上戰略,主打A4、A6和Q3、Q5所構成的中低端豪華領域。

  有業內人士認為,如今奧迪的戰略步伐已然凌亂,而各車系接踵而至的降價,將對品牌形象造成進一步打擊,「奧迪A8的起售價已經跌至67萬元左右,而A6、Q5也在不斷降價,甚至造成二手車售價高於新車的局面。」

  在BBA著重強調的電動化轉型方面,三家全球性企業均處於加速布局階段。從純電產品銷量占比來看,奔馳、寶馬、奧迪分別為7.3%、9%、7.2%,儘管同比去年均有所上升,但相比於中國、德國、英國等超20%市占率的先發市場相比,仍有著不小差距。

  此外,豪華品牌如何開拓全新市場並保住其高端優勢,同樣是個不小的問題。以寶馬為例,數據顯示,寶馬集團汽車部門息稅前利潤率為8.6%,如果剔除華晨寶馬全面合併的影響,息稅前利潤率高達11.2%。換句話說,寶馬在中國市場出售的產品利潤率遠低於海外市場,而這一低價的源頭,似乎正是其純電車型以價換量的「長線戰略」。

  「我們採取戰略性投資的方式,而這些投資的成果不僅讓我們能夠保持市場發展的良好勢頭,也保住了市場份額。雖然說很多新興品牌都在快速上量,但我們並沒有流失市場份額。」在此前的媒體溝通會上,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的話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但現階段,降價策略能否換來消費者「先入為主」的產品依賴、寶馬電動化車型經過大幅降價後能否保住豪華品牌的產品形象,似乎仍是個未知數。

  和主打走量的寶馬不同,以高端豪華為目標的奔馳則一邊「試水」、一邊加大布局投入。在營收、利潤回暖的背景下,奔馳不斷增加研發、投資力度。2022年,包含此前官方公布的充電網絡建設、運營以及全新平台、車型的研發和生產工作在內,奔馳全年在不動產、工廠和設備方面的投資總額為35億歐元,研發支出為85億歐元,並計劃在2023年繼續增加支出,用於MMA(乘用車)、VAN.EA(輕型商務車)的兩純電平台的打造及充電服務網絡的覆蓋工作。

  相比上述兩集團,奧迪在電動化領域所面臨的困境更加明顯。在一系列的合資布局下,奧迪似乎正減少一汽奧迪、上汽奧迪的電動化轉型投入,將全新技術、資金著重投入於全新建立的奧迪一汽新能源公司(奧迪方股份占比60%)。

  這意味著,此時正需要全力支撐推動公司完成戰略轉型的奧迪,卻還要在生產、研發、渠道等方面重新建立或調整。同時,目前來看,不僅全新PPE平台生產線何時投入量產尚未可知,其如同「零基礎」的一次又一次合資動作,也正在不斷消耗奧迪的現金儲備。

  2022年,奧迪淨現金流縮減至48.08億歐元,同比降低38%(2021年為77.57億歐元)。現階段,奧迪一汽新能源工廠剛剛完成暖封閉,而在上海安亭、浙江寧波建立的兩家上汽奧迪工廠,2022年合計產量僅1.16萬輛,幾乎處於入不敷出的生產狀態。

  截至目前,奧迪一汽PPE工廠預計2024年底投產,即使不談時間窗口,如何緩解一汽奧迪、奧迪一汽、上汽奧迪的三方消耗,如何積累資金、增加投入為新能源市場「鋪路」,似乎也將是奧迪在華電動化亟待解決的難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