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嶺》是偉大的——提到抗美援朝,就不能不提《上甘嶺》!

在影視的邊緣行走 發佈 2024-03-10T23:30:19.758561+00:00

《上甘嶺》攝製完成於1956年,是第一部表現抗美援朝戰爭的影片,取材於著名的上甘嶺戰役。它是國產電影中第一部反映抗美援朝戰爭的故事片——提到抗美援朝,就不能不提《上甘嶺》。

《上甘嶺》攝製完成於1956年,是第一部表現抗美援朝戰爭的影片,取材於著名的上甘嶺戰役。它是國產電影中第一部反映抗美援朝戰爭的故事片——提到抗美援朝,就不能不提《上甘嶺》。

上甘嶺戰役無論就其殘酷性還是重要性在古今中外戰爭史上可以說是不多見的——毛澤東指示有關方面將上甘嶺戰役拍成電影。可以想像,一場戰役對一場戰爭的全局產生多麼重大的影響。

若按常理,上甘嶺戰役很容易被拍成一部全景式的戰役。但這樣雖然能展示上甘嶺戰役的全貌,但卻不容易打動人。

所以編導突破傳統戰爭體裁片的框框,將影片的視點投向上甘嶺戰役中一條坑道和一個連隊——在大的戰爭背景下,講述單個小戰役的故事。採用 「以小見大」手法來展現人民軍隊一往無前的英雄主義精神

連長張忠發,是指揮全局、提挈全劇的中心人物。這個人物塑造得如何,直接關係到整個影片的成敗。當時高寶成已是三十歲,形象看上去太老成,而熒幕上的連長張忠發只有二十多歲,兩者角色反差很大。但導演卻覺得,高保成的氣質,有農民的質樸,又有士兵的剛毅,由他出演這個角色,再合適不過。

事實證明,高寶成飾演的連長十分成功——形象立體生動,不僅永遠立在銀幕上,還走進了萬千觀眾的心中。

張忠發的第一任務就是從七連指導員手裡接收滿目瘡痍的上甘嶺陣地。

上甘嶺一役,是朝戰最殘酷的陣地攻堅戰,597高地上炮兵火力密度極為罕見。

電影用遠景表現戰爭場面,在屏幕上完整再現了每秒鐘六發重炮炮彈爆炸的震撼。

志願軍剛開始是用原始方法對抗現代武器,所以死傷非常慘烈,付出代價很大,這也是「人海戰術」的由來。志願軍以數倍於美軍的傷亡代價換取了裝備差距極懸殊的一場防禦戰——慘勝!

影片在整體技法上基本按照蘇聯蒙太奇理論,將槍炮的發射鏡頭,與戰士的面孔鏡頭進行排比式的組接,且附以宏闊的管弦樂。

56年拍52年的戰事(1956年距離抗美援朝只過去四年),有時代內容、拍攝技術、表演上的局限,但已經拍得不錯了——電影將戰役進程、戰鬥故事進行了精心的剪裁和表現,將這場氣壯山河的戰役真實地烘托出來。

在坑洞內鏡頭橫移拍出打光角度之下的戰士們,簡直猶如浮雕般——由於大部分劇情都是在室內布景展開,都是些近景鏡頭,大量的對白和肢體語言。前輩先烈一個個看面容都是二十出頭的小年輕,在異國他鄉揮頭顱灑熱血,那堅毅的眼神、堅定的臉龐,生動地詮釋了什麼叫做「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儘管電影最大程度上還原了真實,拍電影和打仗仍然是兩回事——據說,真實的上甘嶺戰役,電影裡表現的連百分之一都不到。

然而儘管如此,戰爭場面的真實化、藝術化,所有這一切還是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受。

因為精神是最接近的——這是共和國的尊嚴之戰,我們的立國之戰。這才賦予了《上甘嶺》震撼人心、催人淚下的藝術力量。

電影也刻畫了黨組織在連隊中的領導作用,指導員、首長鮮明而準確的指引作用——這種高度的組織性、紀律性是志願軍能力克強敵的重要因素。

影片裡的女衛生員,王蘭——作為一部反映上甘嶺戰役的影片不能沒有象她這樣的人物——在清一色的男人中加進一個女性角色會使劇情更加生動!

其實坑道里根本沒有女衛生員,儘管實名人物王清珍是朝鮮戰場上許許多多女護士中的一員,但在此處只能解釋為——女衛生員下陣地檢查衛生,碰巧戰役打響,下不去了,只好留到坑道里。

劉玉茹,哈爾濱話劇院演員, 在影片中飾演衛生員,她將王蘭這個人物演得本色而又動人,令人過目難忘。

《上甘嶺》是劉玉茹演的第一部影片,也是她一生中出演的唯一一部影片。誰沒想到,王蘭的形象在億萬觀眾中能留下這麼深刻的印象。

可以說,她象一支春天的小燕,給殘酷的戰爭注入了生氣和活力。

她飾演的王蘭容貌秀美,氣質淳樸,與坑道中的嚴酷環境很相符,和其他志願軍戰士站在一起同框,毫無「違和感」。

為調節戲的情緒和節奏,電影還設計了戰士們集體捉松鼠的細節——這為表現志願軍戰士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起了很好的渲染作用。實際在真實的坑道保衛戰里,哪裡能有心情捉松鼠?

所以這個設計才是神來之筆——它讓志願軍們不再是那種宛若天神偉光正的戰爭英雄,而是多麼有人味的可愛戰士!

電影的主題曲,也是電影名曲《我的祖國》,是一首配了鋼琴的混聲大合唱,原詞喬羽,譜曲劉熾,演唱郭蘭英。

這部電影其意義深遠之處,毋庸置疑的,就在於它貢獻了這首《我的祖國》!

當年我只看過一遍電影,但是後來,我聽過無數遍《我的祖國》!

這首歌特殊的地方,在於沒有一句歌詞和戰爭有關——它距上甘嶺的氣氛很有些遠,從表面上看也沒有太強的政治性。

但是當一條大河響起,我莫名得就鼻子酸了——有些歌曲一聽人的情緒就上來了,《我的祖國》就是這樣一首歌。它會引得觀眾們開始小聲跟著一起唱,之後全場聲音越來越大,電影的儀式感開始進化為沉浸感!

至於為什麼用大河作為開頭,其實很好懂——不管你是哪裡人,家門口總會有一條河,河上發生的事情與生命息息相關,寄託著你的喜怒哀樂。只要一想起家,就會想起這條河。

它的曲調極其優美、婉轉、親切感人,意境又是那樣深沉,由合唱隊伴唱副歌,宏偉,壯麗,同時不失輕快。

它的第一段歌詞帶有沉思的意境,表現志願軍戰士對祖國和故鄉的懷念。第二段表現戰士們建設故鄉的美回憶,充滿了幸福感……

這麼說吧,這首歌深刻解釋了什麼叫深刻雋永,永恆經典!

只有唱起這支歌,你才知道原來自己這麼熱愛腳下的這片土地,就像多少人不曾承認過其實也很愛自己的祖國,儘管它有那麼多不完美的地方,愛它的人們也時常無奈,時常感慨……

整個歌詞以最樸實無華的語言、最真摯深沉的情感,表達了中華兒女歌頌自己「美麗、英雄、強大」祖國的真實心聲。

後來在談及《我的祖國》創作體驗時,喬羽感慨地說:

文學藝術創作不應該完全被時空限制住。我用很抒情的調子寫這首歌曲,是為了表現在面對強敵、很嚴酷的戰爭面前,我們戰士的鎮定、樂觀、從容,有廣闊的胸襟。我想告訴人們:他們是在這樣的一種精神狀態下戰鬥的,他們能贏得這場戰爭不是僅憑血氣之勇。」

電影中,《我的祖國》跳脫出戰場,配以長城黃河山川河流的影像畫面,又恰如其分地貼合志願軍戰士保家衛國的目的,濃濃又不刻板的愛國主義教育。

合唱在電影中間還配合著新中國的新景觀,在戰爭和優美健康的人性之間迴蕩。

——如果把它當做單純的一首歌來欣賞,也是很動人的。

能夠脫離一切時代背景、意識形態依然能夠打動人的歌曲,應當是屬於全中國人民的,它的曲調也應當是全中國人民所喜愛的。

所以《我的祖國》這首插曲,傳唱了六十多年!

八連最初進行防禦戰,直到轉入坑道,在缺糧斷水的情形下,開始了堅守上甘嶺的任務。在坑道里,他們克服許多令人難以想像的困難,打退了敵人數十次進攻,以驚人的毅力堅守二十四天,最終爭取了時間,贏來了大部隊反攻的勝利。

在這24天內,坑道內的戰士每天都有傷亡,他們不僅要跟頭頂上的敵人作戰,還要為生存而鬥爭——坑道內嚴重缺水,而坑道與後方的聯繫被敵人切斷,往前沿陣地的道路全部被美軍炮火覆蓋,送補給的人員傷亡極大。

這段戰士們冒死去找水運水的鏡頭,情景之慘烈,簡直不能看!

一個連死守坑道24天,在狹窄逼仄的坑道里戰鬥,用最少的人力去防守一個重要據點,為了就是絕地反擊。

演員們的狀態氣質很真實,尤其衣裝髒舊、嘴唇乾裂的樣子,比現在的主旋律強!

影片對時間的操控也相當準確,在坑道里第22天時,志願軍身體已經極其煎熬,影片中此刻的時間相應也流逝地很慢。

整個連的士兵聊天氛圍卻很日常化——由一排長講曹孟德望梅止渴的故事,以此激勵士氣——實際情況是,整個後勤被切斷,戰士們拿命在坑道里拼,形勢極其嚴峻。

在缺糧斷藥又短水的坑道里,身受重傷的指導員在生命中的最後一刻,用微弱的聲音對身邊護士王蘭說:「小王,再給我唱唱《我的祖國》吧……」

那種團結一致的氣氛、那種同志與同志之間發自真心的關心關愛——參考張嵩山的《解密上甘嶺​》,40噸蘋果,送入坑道的不足一筐——沒能拍出那種絕境來簡直對不住當時的英雄!

我覺得這段坑道里的堅守,這段艱苦的歲月,可以改編成另一個電影文學劇本,題目就叫《 二十四天 》。

真實的"上甘嶺"要比電影慘很多,靠得就是"我的祖國"這樣的精神撐了下來——這確實是一部真誠的電影。

所謂革命愛國主義影片就應該是這樣的。

印象最深刻的還有通訊員小楊,演員張亮的表現很不俗。

楊德才的原型,應該是黃繼光。

為了給部隊的衝鋒掃清火力,在自己身負重傷的情況下,楊德才忍著劇痛,艱難地爬向敵軍的火力點,這是很震撼人心的畫面——它真正拍出了那個年代,那種信仰,以及心懷信仰的那種感覺。

當年的編導應該非常清楚一場戰爭之於這個民族的目的和意義;而如今的編導根本不知道為什麼要去打一場戰爭,所以他們不可能拍得好戰爭片!

最後,楊德才縱身一躍,用年輕的胸膛,堵住了美軍掃射的槍口。

——各種精氣,組織,策略,人物,場景……我預期到的,沒預期到的,可以說,在這部老電影裡,都看到了。

太平本是英雄定,不見英雄享太平。

一個連最後能站著的只剩八個人!

有十五萬志願軍烈士的遺骨永遠埋葬在了朝鮮三千里山川的青谷之中。

中國人民為此付出了鮮血的代價。

美軍其實人死的不算多,只是沒贏,但也沒輸——不過,我們用落後的裝備打垮了先進的敵人,這是不爭的事實。上甘嶺戰役最終改變了韓戰的形勢,直至雙方停戰。

有人說要講科學,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在當時我們不應該也不可能贏,結果是我們贏了,於是有些人又要科學的總結經驗,說盡了戰術戰略,但我想說一句玩笑話:人是需要精神的!

至今日,60多年的時間過去了,我們仍然經常會說到《上甘嶺》,並且每次談到都滔滔不絕。據說,《長津湖》也很有名,卻不知《長津湖》是否也能像《上甘嶺》一樣,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