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陽亭侯司馬順:曹魏權臣司馬懿侄子,為何反對堂侄司馬炎篡魏

船長趣談 發佈 2024-04-08T02:50:14.253903+00:00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長,歡迎乘坐鸚鵡螺號,尼摩船長帶你遨遊知識的海洋。龍陽亭侯司馬順是司馬炎的堂叔,卻對此表示不滿,反對司馬代魏。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長,歡迎乘坐鸚鵡螺號,尼摩船長帶你遨遊知識的海洋。

泰始元年十二月(266年2月),曹魏權臣司馬炎迫使皇帝曹奐禪讓而建立了西晉皇朝。龍陽亭侯司馬順是司馬炎的堂叔,卻對此表示不滿,反對司馬代魏。司馬順作為司馬家族的一員,家族君臨天下,他可以加官進爵,享受榮華富貴。那他為何還要對此表示反對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一,出身名門

司馬順是河內郡溫縣人,為曹魏司隸從事司馬通之子,所以他出身河內司馬氏,是重臣司馬懿的侄子。史書並未記載司馬順的生年,不過從他父親司馬通在魏明帝時被司隸校尉孔羨徵辟而出仕推斷,他應當生於黃初元年(220年)曹魏建立以後,是完完全全的魏臣。

司馬通雖是司馬懿的親弟,但除了司馬朗、司馬懿、司馬孚三個年長的兄弟在史書上有詳細的記載外,司馬通與司馬馗、司馬恂、司馬進、司馬敏等五個年幼的兄弟事跡不詳,在《晉書》中連傳記都沒有。可見司馬通等五人在司馬家族篡奪曹魏江山的過程中沒起多大作用,甚至都沒活到晉朝建立的那一天。

二,效力曹魏

任城景王陵,字子山,宣帝弟魏司隸從事安城亭侯通之子也。初拜議郎。泰始元年封北海王,邑四千七百戶。(晉書·司馬陵傳)

司馬通有三個兒子,分別是:司馬陵、司馬順、司馬斌。而司馬順與兩個兄弟都在曹魏出仕為官,其中司馬陵擔任議郎、司馬斌擔任中郎,司馬順則無記載。議郎與中郎在漢朝都是比六百石的中低級官員,為皇帝近侍,所以司馬順的官職應當與其兩個兄弟差不多,也是比六百石的郎官。

曹魏大體承襲漢制,只是把官員的品秩改為一到九品。而議郎與中郎等郎官品級較低,所以司馬順出仕當在高平陵之變以前。正因為司馬順是接近皇帝的郎官,且在曹魏任職多年,所以他才對曹氏政權有深厚的感情,以魏朝忠臣自居。

通子順,封龍陽亭侯。(三國志·魏書十六所引裴注晉書)

正始十年(249年),太傅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而剷除了手握大權的大將軍曹爽,由此成為曹魏的實際掌權人,也開始了司馬代魏的進程。隨後大批的司馬氏子弟進入曹魏的中高層任職,逐漸掌握朝廷的核心權力,為以後篡魏打下基礎。司馬順是司馬懿的親侄,也是司馬師與司馬昭的堂弟,自然是家族的重要骨幹,於是就被封為龍陽亭侯(《晉書》為習陽亭侯)。

嘉平六年(254年)與甘露五年(260年),曹魏相繼發生司馬師廢魏帝曹芳與司馬昭殺魏帝曹髦事件,雖然史書沒有記載司馬順對此事的態度,但以他後來反對篡魏的態度判斷,應該是對兩位堂哥的所作所為是很不贊同的。

三,反對代魏

西河繆王斌,字子政,魏中郎。武帝受禪,封陳王,邑千七百一十戶。(晉書·司馬斌傳)

泰始元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權臣司馬炎篡魏稱帝,完成了父祖三代四人的努力。司馬氏由大世族躍升為皇族,家族成員也跟著加官進爵而享受榮華富貴。例如司馬陵與司馬斌因為支持堂侄司馬炎代魏而分別獲封北海王、陳王。

及武帝受禪,順嘆曰:「事乖唐虞,而假為禪名!」遂悲泣。由是廢黜,徙武威姑臧縣。雖受罪流放,守意不移而卒。(晉書·司馬順傳)

司馬順對此心知肚明,但他寧願放棄可能受封的王爵,也要以魏朝忠臣自居,對曹魏滅亡痛哭不已而嘆息說:「這不是唐堯與虞舜的做派,而是假借禪讓的名聲!」

晉武帝司馬炎聽了很不高興,認為堂叔司馬順此舉是不知天命,於是削去他龍陽亭侯的爵位而廢為庶人,將他流放到偏遠的武威郡姑臧縣。但司馬順對此毫不在意,以魏臣自居直到逝世。

及武帝受禪,陳留王就金墉城,孚拜辭,執王手,流涕歔欷,不能自勝。曰:「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純臣也。」詔曰:「太傅勛德弘茂,朕所瞻仰……封為安平王……(晉書·司馬孚傳)

司馬順的伯父司馬孚也以曹魏忠臣自居,但其所作所為卻比侄兒差不少。司馬孚先是在高平陵之變助哥哥司馬懿奪權;在皇帝曹芳被廢時不發一言;在皇帝曹髦遇害後只是痛哭罷了;侄孫司馬炎篡位時只是抱著皇帝曹奐痛哭,更坦然接受了晉朝安平王的爵位直到富貴而終。由此可見司馬孚對曹魏的忠心遠不如侄子司馬順,並非大魏純臣,而司馬順才是真正的大魏純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