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拳自以為是,練一百年終究是窯頭坯!

可道分享 發佈 2024-04-26T17:04:03.322854+00:00

李雅軒(1894-1976),楊澄甫宗師著名弟子之一,一代太極名家。吾輩練拳,以全心全意地去想松而尚不能將身勢松得乾淨。如在練功時,心中先存著一個剛柔相濟的思想,哪還能將身勢松得乾淨,而沒有一點拘滯彆扭之力呢?如這樣子的剛柔相濟的練法,我相信一輩子也將身體松不純粹了。

李雅軒(1894-1976),楊澄甫宗師著名弟子之一,一代太極名家。

吾輩練拳,以全心全意地去想松而尚不能將身勢松得乾淨。如在練功時,心中先存著一個剛柔相濟的思想,哪還能將身勢松得乾淨,而沒有一點拘滯彆扭之力呢?如這樣子的剛柔相濟的練法,我相信一輩子也將身體松不純粹了。如這樣又剛又柔的剛柔相濟的練法,日子久了,會將身體練成為一種僵肉力,在筋骨肌肉之間也起了一種僵肉的」胚胎」,有了這種「胚胎」,就一輩子去不掉了。

有了這種情形,他的神經感應也必然非常遲鈍。練太極拳全憑神經感應靈敏,如靈機性少了,那太極拳還練什麼!靈機是出於神經,神經的靈敏是人身上之至寶,所以太極拳練法在未出勢之前,預備式中就先要松身心、靜思想,以養神經上的虛靈為第一要著。

太極拳的練習要保持純正的風格,這個風格是在大松大軟中落實的。鬆軟不是身體的哪一部分,而是整體,提起一件衣服,不管你提它的前襟、後擺、袖子,都提不順。只有提領子才順,一提領子其他部分都被很順地提起來了。這衣服是垂下、鬆軟的,也是整體的。太極拳的練習也是一樣。

太極拳練習到真正鬆了的階段,全身都有氣布滿,前後左右都撐滿抱圓,太極拳的練習好比傘的撐開。傘不用時收起來,放鬆了;用時撐開,此時傘面是繃起來的。不是硬也不是懈,是整個鋪開的。整個傘面是完整的,傘面上的每點都處於整體中,張力是均勻的。太極拳練習鬆軟的情況與此類似。

「揣思摩像」,我當先也常有之,要想起楊老師打拳推手的神氣,便覺功夫有進步,如長久不見老師了,練拳就找不到味道了。近有人竟不知思念教者的意思,肯定是不對的。

對太極拳的體會:松腰塌胯,虛實分明,一吐隨起,一納即伏,手領神到,意氣布滿,一動全身隨,真氣內鼓盈,身如輕舟走,腳與地面通等等皆對。不過在練架子時,身勢應如載重之船行於江河之中,是又有動盪之形勢;又是非常的沉穩。

起,不離水的托力,下沉,不能觸到河底,船身始終是由水的浮力托著的。亦就是說人練拳的身體,是在腳腿上之彈動力托著的,既不能浮起,又不能生到硬根上。如只說如輕舟走,怕是不懂悟解的人把意思錯解,將身體氣勢練浮起來。

胯以下應以氣使其下沉,腰以上、背項、頂部分應是以神往上提起的。往下去的是全身重量落於腳底,與地面過電打通。如這樣子一沉一拔,將胯以上拉成一個整體,再與腳腿通,然後以神領動,並且以氣鼓盪著來使身體作拳勢的一些動作,這叫作用神、用意不用力。

如專用筋骨肌肉有形之體做動作,那就恐怕忽略了神、意與氣勢在練拳上的作用,只是一個肉體在涌動,那有什麼味道之可言呢?關於這點要注意,切切。

在練拳時,身體如火車的車箱,腳腿如火車箱下之大盤絲簧,車廂是托在盤簧上的,不使車廂上起離開盤簧,也不使車廂下觸著硬地鐵輪,如這樣我以為才對。

功夫之鍛鍊因個人之身心性格不同,所以所找的道理也不一樣。我練功夫的方向,是找大松大軟,是找虛無的氣勢,是找神明的感應,是找莫測的變化,不停留於筋骨肌肉的初步鍛鍊過程中。我以為,這種大松大軟、神明感應、莫測變化妙處無窮,我不以為它大松大軟了就不能抵抗對方之來手。

「剛柔相濟」並不是說他不對,而是要看他怎麼一個剛柔相濟法,太極拳之剛柔相濟是說在技擊中有忽剛忽柔,要輕則百無所有,要重則可以無堅不摧,這是虛實變化、剛柔輕重互化的意思。

練太極拳的功夫,在預備勢時,就一定要使身心穩靜下來,真穩靜下來之後再行出動。尤須注意的,是在動的時候,更要保持其穩靜,不要將穩靜的情形分散了,這更是最重要的一回事。切記切記。

你可每練時,心裡想著吾從前教你的情形,默想吾打拳的精神味道。當大有意義。

你要想,要如何才有虛靈頂勁?如何身勢動態若長江大河滔滔不斷?如何含神養氣、使心意沉著?如何有松沉軟彈的力量?如何反聽觀內?如何養心養氣?如何使周身一體,四肢百骸各得其位,各得其所,頂天立地,舒舒適適立於天地之間?

又如何若有為、若無作?如何才算無所為,才能無所不為?如何為有所為?有所為,則顧此失彼,掛一漏萬,不均不勻;無所為,則氣勢均勻、普照全身。

如何利用氣之呼吸,使動作開合收放?如何利用動作開合收放,使氣之吐納,沉到丹田深處?如何才能使身心泰然,口中生出甜液來?如何使體態自若,修心養性,以達到卻病延年健身之目的?……以上這些道理,要多多思悟。

「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也有說「右重右渺」的,它的意思是一樣。譬如推手,搭上手時,我的左邊感覺的壓力大了,就放虛了,叫他壓不著實地;又如我右邊感覺對方來的力大了,我就將右邊放的渺無所有,也叫他摸不著實地。這和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是一樣的道理。假如他來勁重了,我要以勁架著他,那就頂了,萬萬要不得。

扔勁與冷勁的區別:扔勁是扔出去、摔出去、擲出去的意思。練槍的手法常用扔;練拳的手法,用扔的地方不多,只有野馬分鬃和按勁。將對方拿著、再將他擲出、扔出,也叫扔勁。至於冷勁,則來得特殊的快,能使對方冷不防,就已經打上了,這就謂之冷勁。也就是勁起於陡然之間,能打人於不知不覺之中的意思。要和外功拳比手,就非會發此種勁不可,如只是揉揉扭扭地周轉幾手,就不足以敵高手也。

在練拳時有口水,才證明是已身心泰然了。如未出口水,尚是身心未到泰然之境也。

太極拳用法,應是在推手或打鬥之動作中隨機應變,順勢而用。不宜以主觀的手法強幹。否則就變化不靈,在動作中作不出神舒體泰的味道來,其姿勢態度,也就不夠俊美。

太極拳的發勁機會,應是在打手中趕現成的,送到手上來的,這樣子打的才幹脆。而不是把發勁的機會硬做出來的。否則打不出人去,就算是憑自己的力大,勉強把人打出,也必拖泥帶水。

太極拳是聰明人練的拳,一要有真功的太極拳老師傳授,又要捨得下苦功學習,尤須是要有聰明智慧,不然就成不了好手,王宗岳拳論云:非有夙慧不能悟也。又云:先師不肯妄傳,非獨擇人,亦恐枉費功夫耳,有練太極拳的天才,正好以求,但必須專門研究太極拳的道理,如兼練些雜門的東西那就練不好了。

「自古神仙栽接法,原來人死有藥醫」,打拳自以為是的,就是打的再好,比老師打的都好看,練一百年終究還是窯頭坯。「窯頭坯,隨雨破,只是未曾經水火。若經水火燒成磚,留向世間住萬年。」——以後你就知道了,前人這些話若不是親自過來是講不出的。有真傳才有栽接,沒有老師你倒去哪裡栽哪裡接?【文章為轉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