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熱會致癌?被謠言「捆綁」半個世紀的味精,別繼續「六月飛霜」

漫說健康 發佈 2024-04-30T20:19:48.843692+00:00

#味精到底能不能吃#不知道各位小夥伴們,如今是否還在吃味精?相信很多人的答案,是----「不」!曾經作為國民調料的佼佼者,為何如今味精也成為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呢?拒絕味精的理由千千萬萬,但「呼聲」最高的,莫過於就是味精加熱會生成致癌物,吃了傷害身體。

不知道各位小夥伴們,如今是否還在吃味精?

相信很多人的答案,是----「不」!

曾經作為國民調料的佼佼者,為何如今味精也成為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呢?

拒絕味精的理由千千萬萬,但「呼聲」最高的,莫過於就是味精加熱會生成致癌物,吃了傷害身體。

被謠言「捆綁」的味精,其實還真應該唱「六月飛霜」

味精是20世紀初的產物。

1908年,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教授池田菊苗無意中發現,鰹魚與海帶熬製的魚湯有一股特別的味道,這種味道與以往的酸甜苦辣等味道不一樣。

隨後,池田菊苗就利用化學的方式將這種味道提煉出來,通過水提取與結晶的方式,將海帶中的穀氨酸分離出來,穀氨酸經過結晶後成為穀氨酸鹽,這也是味精最早的雛形。

池田菊苗

很快,池田菊苗就將提煉出來的穀氨酸鹽提煉出來,取名為「Umami(うま味)」,人類第一個味精也隨之誕生。

1909年,日本鈴木兄弟瞄準商機,將提煉出來的穀氨酸鹽進行商業化生產,其名為「味之素」。

後來傳入中國上海,當時正處於1925年,全社會號召「發展民族工業,抵制外來洋貨」。

在這樣背景下,上海化學工程師吳蘊初進行研究,用成本更加低廉的方式進行生產,味精這才開始走入中國家家戶戶。

1962年上海市的味精票

在烹飪各種食物的時候,適當的使用味精,能夠起到提鮮的作用。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味精有害論」也隨之出現,越來越多人都開始質疑味精的健康安全性,越來越多的人不再使用味精,而是選擇雞精當調味料。

一些人認為:如果味精經過高溫加熱,期間就會生成焦穀氨酸鈉,這種是一種強致癌物,經常攝入會增加癌症的發病率。

那麼,味精真的有毒還致癌嗎?

穀氨酸鈉,其實是沒毒的

味精主要是由穀氨酸鈉所組成的。

這種成分並不是一種化學物品,相反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例如咱們所吃的海帶、番茄,在加熱條件下就會釋放出穀氨酸鈉,從而給食物增加鮮味。

一些糧食作物也能獲取穀氨酸鈉,比如大米、玉米澱粉等,微生物發酵後所生成的物質,經過提純的方式將其結晶,也能獲得穀氨酸鈉。

既然穀氨酸鈉本身是無毒無害,自然所製成的味精,只要符合國家生產標準,經過國家監測合格,自然也是無毒無害。

然而,如果大量食用穀氨酸鈉或者過敏,就可能引起一些不適症狀,如頭痛、胸悶、乏力、面部潮紅等。

這些症狀被稱為「中國餐館綜合症」。儘管這些症狀很少發生,但穀氨酸鈉可能對某些人造成不良反應。

美國人對中餐的恐懼

因此,在使用穀氨酸鈉時,需要注意適量使用,並避免食用過多或者過敏的情況發生。

在選擇食品時,可以選擇不加味精或者穀氨酸鈉的食品,或者減少攝入味精或穀氨酸鈉的食品。

對於存在過敏或不耐受情況的人群,應避免食用穀氨酸鈉或謹慎使用。

(很多中餐館都標註不使用味精)

穀氨酸鈉,還具有補腦效果

味精進入人體之後,會在代謝的過程當中產生出比較多的穀氨酸,而穀氨酸主要是蛋白質所組成的,能夠給人體補充一定能量,還可以參與大腦代謝糖類與蛋白質,增加腦細胞氧化效率。

若人體缺乏葡萄糖時,穀氨酸此時就能為大腦「充電」,提供能源,同時還能還降低血氨,起到保肝的效果。

味精進入人體之後,所含有的穀氨酸鈉成分會被機體快速吸收與消化,並且可以快速參與人體的新陳代謝當中,不會發生味精當中的成分在人體內大量沉積的情況。

因此,「味精緻癌論」,實際上就是一種民間謠言,味精這個「黑鍋」也終於可以卸下了!

對於孩子和孕婦來說,穀氨酸鈉可以提高智力發育,促進孩子大腦發育和腦功能發育。對於老年人來說可以防止阿爾茨海默病。

穀氨酸鈉在胃腸道中轉化成穀氨酸乳酸,形成穀氨酸/乳酸鈣或穀氨酸/乳酸磷酸鈉複合體,在體內可以維持細胞蛋白質的正常結構、促進肌酸合成、促進核酸、蛋白質以及其它含氮物質的代謝、增強酶的活性及提高神經傳導等。

即便味精無毒,但為何也不建議多吃?

雖然目前尚未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味精具有毒性,但過量食用味精可能會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因此,建議人們適量食用味精,並注意飲食均衡,不要長期過量攝入味精和鈉。

同時,對於那些已經出現味精反應的人,應該儘量避免食用味精。

總之,味精並不是一種有毒物質,適量攝入味精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如果長期大量攝入味精可能會對人體產生負面影響,所以我們應該適量食用味精,不要過量食用,並注意均衡飲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