崧山細流
彝族始祖竇米能一族居住在雲南嵩明
「彝族始祖不是希慕遮嗎?」可能有讀者會問。彝族支系繁多,竇米能後裔篤慕的六個兒子(六祖)才是今日彝族的主幹。
一個生活小細節 痛苦似楊過
據說,最近「楊過」的人都有一個特徵:就是儘快發一篇博文,或者發個朋友圈去介紹一下自己楊過的痛苦。周三,起床有點暈,嗓子疼,頭疼,周身疼,沒胃口吃早點,去了趟洗手間,回來繼續睡。
《山海經》王母之山的描述與藥靈山完全一致
《山海經》第十六卷·大荒西經:「西有王母之山,壑山、海山。」壑就是溝壑,山溝的意思。「海山」即山下有海。「壑山、海山」這個描述,非常準確,非常精闢。《山海經》成書2000多年來,我猜99.99%的讀者都理解不了這句話。我也是在把崑崙丘定位為雲南嵩明藥靈山之後才理解這句話的。
彝族記載里滇國的創建者不是莊蹻
1955年至1996年,經過五次發掘,清理戰國至漢代的古墓86座,出土「滇王之印」金印等文物近5000件,具有濃厚的地方民族特色,反映了古滇國的社會發展水平。
《山海經》西王母國在今雲南嵩明
第一個說「《山海經》西王母國在今雲南嵩明」的人不是我,早在1700年前,晉代就有學者提出來了:《山海經校注》有郭璞雲:「呂氏春秋曰:『南服壽麻,北懷闒耳。』」郝懿行雲:「郭引呂氏春秋任數篇文也,南當為西,字之訛。
三星堆神樹與彝族祖靈樹
一、三星堆神樹1986年在四川省廣漢市三星堆遺址二號祭祀坑出土青銅神樹,共有八棵,其中修復完整的一棵高達3.96米,是全世界已發現的最大的單件青銅文物,被命名為一號神樹。另外還有一棵只有下半部分樹身,被命名為二號神樹。
彝語中用得最多的一個古漢語詞彙
彝族的一個重要來源就是中原,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中,不斷有中原族群為了逃避戰爭,或因戰敗,舉族遷入西南的深山裡生活。
彝族的第三個時代--什勺
什勺時代,也稱些索、實索、實說。什勺氏族發祥於岱措博洛,即今點蒼山一帶,是中央氏族部落,實阿武時期,興起祭祀制度。
南詔13代王每代約21.9年
在研究西南夷時,我們根據父子聯名,以25年/代計算的。有的研究者認為,孔子家可以按32年/代計算,彝族為什麼不可以。那就看看南詔王室吧,南詔與大理是西南夷比較晚的一段歷史。正常來說,更晚的時代,人均壽命會比古人更長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