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夫傷害/高爾夫運動 訓練肌肉神經協調度

欣新聞 發佈 2012-09-22T17:53:41+00:00

圖說:高爾夫不是練肌力,而是肌肉神經的協調度。(黃偉碩提供)欣傳媒 | 記者丁彥伶/專題報導高爾夫球打完十八洞得花幾小時,感覺打了一場高爾夫,運動量不只是「很夠」,還可能超過吧?不過,壢新醫院體重管理中心主任林頌凱表示,高爾夫球打一場下來,雖然得走4、5公里,但從走路的「步數」統計,並未達所謂「日行

圖說:高爾夫不是練肌力,而是肌肉神經的協調度。(黃偉碩提供)

欣傳媒 | 記者丁彥伶/專題報導

高爾夫球打完十八洞得花幾小時,感覺打了一場高爾夫,運動量不只是「很夠」,還可能超過吧?不過,壢新醫院體重管理中心主任林頌凱表示,高爾夫球打一場下來,雖然得走4、5公里,但從走路的「步數」統計,並未達所謂「日行一萬步」的標準。


一般人對高爾夫球有很兩極化的說法,一個是「走太多路,是一個很傷關節的運動」,另一種說法則是「高爾夫球其實運動量不足」。林頌凱說,打高爾夫時走走停停,運動量最大的只在擊球的瞬間,所以心跳速率也不能達到每分鐘130下、持續30分鐘的「333原則」,所以其實運動量也不夠,如果民眾是想用打高爾夫球來當成訓練肌肉強度、肌耐力的運動,恐怕是不夠的。


但這並不表示高爾夫球不是好的運動,林頌凱說,打高爾夫球的目的,並不在練肌肉強度,而是在擊球時,上桿、下桿及收桿時,身體各部位的神經肌肉協調及準確度,還有在判斷球,在選擇揮桿角度、擊球厚度等過程中,一個人心智的訓練。


同時,打高爾夫經常是呼朋引伴,也是一個訓練EQ、與友人互動有益身心的運動,對於年輕人及老人也相當不錯。林頌凱說,走在軟軟的草皮上,其實已經有很大的緩衝力,對膝關節不好的人來說,比起走在水泥地,或是校園操場等場所,都是傷害相對較低的。


雖然高爾夫運動沒有和人身體直接衝撞,而且進行的速度也相對緩慢,卻還是免不了會有運動傷害,林頌凱說,主要原因都是因為一開始的握桿,及揮桿過程的動作角度環節上的問題。


因此,要預防我們這次談到的腕部運動傷害,林頌凱建議,無論採取的握法是重疊式握桿法、互鎖式握桿法或是棒球式握桿法,兩手的手掌務必要隔著桿身保持平行,而且手腕不能伸太直,才能使腕關節保持在「自然」的位置,不會增加腕部額外的壓力,而且要注意適度休息及治療,就可以避免腕部發生嚴重運動傷害。

更多高爾夫旅遊運動訊息請上【揮桿趣我愛高爾夫】專題
http://www.xinmedia.com/n/featurestory_list.aspx?collectionid=165

原文網址:http://www.xinmedia.com/n/news_article.aspx?newsid=157960&type=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