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件中國花鳥畫「神品」聯袂亮相,專家共話中國花鳥史500年

藝術商業 發佈 2021-09-29T15:25:03+00:00

9月27日-28日,由中國嘉德主辦的「彩筆長春——周之冕《百花圖卷》、惲壽平《山水花卉冊》、弘旿《松桂長春》特展」在泰康國際大廈舉辦。


9月27日-28日,由中國嘉德主辦的「彩筆長春——周之冕《百花圖卷》、惲壽平《山水花卉冊》、弘旿《松桂長春》特展」在泰康國際大廈舉辦。9月26日下午,《彩筆長春——明清花鳥畫的嬗變與革新》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周之冕與惲壽平作為明清花鳥畫大家,分別為「吳門花卉鉤花點葉」與「沒骨畫法」集大成者,對五百年來的中國花鳥畫壇產生了深遠影響;弘旿作為皇室貴族畫家,是研究清宗室與花鳥題材興盛的極佳個案。


此次研討會以特展為背景,邀請國內眾學者結合周之冕手卷、惲壽平冊頁與弘旿立軸展開討論,以此探究明清以降中國花鳥畫的承古與革新。出席此次學術研討會的嘉賓包括:著名書畫家、鑑賞家蕭平、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餘輝、故宮博物院書畫部研究館員楊丹霞、中國國家博物館書畫研究所所長朱萬章、瀋陽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理、南京博物院陳列藝術研究所所長萬新華、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黃小峰、江蘇省國畫院研究員黃朋、知名美術史學者湯哲明、中國美術學院教授王霖(書面發言)。



研討會與會嘉賓還包括:中國嘉德董事總裁胡妍妍、中國嘉德副總裁兼中國書畫部總負責人、資深專家郭彤、中國嘉德中國古代書畫部總經理、資深專家欒靜莉。

研討會由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中國古代書畫部資深專家、高級業務經理胡瑩,與在藝及雲杪文化創始人謝曉冬擔任主持人。


01.《石渠寶笈》著錄

長逾17米、近80種花卉,周之冕「花卉之王」《百花圖卷》


周之冕,活躍於明萬曆年間,吳門畫派重要畫家,是明代花鳥「鉤花點葉」技法集大成者。


本次特展所呈現的《百花圖卷》是周之冕傳世手卷中最長的作品,畫心縱32厘米,長達17.17米。該圖描繪了蘭花、梅花、辛夷花、桃花、梨花、玉蘭花、繡球、菊花、荷花、水仙、牡丹、靈芝、月季等近80種四季折枝花卉。


此件作品被《石渠寶笈》初編著錄,被錄為上等珍品:「周之冕百卉圖一卷,上等,鱗一,貯御書房。」清初由著名書畫家張純修鑑藏,後被納入宮廷珍藏,從乾隆起一直被清內府寶有。據統計,《石渠寶笈》初編著錄周之冕的作品計有14件。


與會專家現場觀摩研究了本件《百花圖卷》,一致認為它為理解周之冕的藝術史地位及明中晚期以降的中國花鳥畫史,提供了重要的研究範本。



其一,周之冕堪稱「吳門花卉三傑」,成就與沈周、陳淳並駕


周之冕的繪畫風格融合寫實與寫意,既「真」且「妙」。明王世貞評述明代花鳥畫之成就,以吳門為最,而吳門自沈周之後,又以陳淳、陸治、周之冕為代表。陳淳長於寫意,陸治擅長寫形,惟周之冕恰能集合二者之長。


著名書畫家、鑑賞家蕭平對王世貞的論述加以補充,強調學界應該重視周之冕在吳門畫派的地位與影響:「『吳門畫派』花卉畫是在山水畫之外的另一條線索,應該引起學界重視。吳門花卉傳統最典型的三個人是沈周、陳淳、周之冕。明代晚期從陳淳之後延伸出了兩種風格,其一是徐渭的大寫意,其二是周之冕的小寫意。這一注重寫生的小寫意,其影響力比吳門畫派山水畫綿延更長。」對此,江蘇省國畫院研究員黃朋亦持相同觀點:「沈周、陳淳、周之冕是吳門花鳥畫派三個時段的代表畫家」。


故宮博物院書畫部研究館員楊丹霞從花鳥畫發展線索中考察認為:「沈周重寫意,發展到陳白陽(陳淳)追求筆墨,從形似的桎梏中跳出。到了周之冕其實是往回矯正,通過強調寫生找回描摹物的『形』。這在他那裡是一個集大成。」


周之冕不僅是明代花鳥畫的重鎮,還對後世400年花鳥畫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根據中國國家博物館書畫研究所所長朱萬章的研究,周之冕的傳派中比較有名者包括郁喬枝、劉奇、王維烈、王維新、王醴、陳嘉言、顧炳等。「他還開啟了以惲壽平為代表的常州畫派的先聲。清以後直至近現代,受周之冕『鉤花點葉體』影響的畫家還包括王禮、任伯年、張書旂、王雪濤等。我們把《百花圖卷》放到大美術史的語境中,它的意義將遠遠超出繪畫本身。」


其二,周之冕博物館級花鳥畫巨製


楊丹霞對本件作品評價極高:「不僅在市場流通領域,即便在海內外文博機構收藏的周之冕作品當中,本件《百花圖卷》都是頂尖之作。與故宮博物院珍藏的墨筆《百花圖》堪稱『雙美』。」


周之冕一生鉤花、點葉、寫形、敷色,經營位置,狀物傳神之本領,盡融匯於本卷《百花圖卷》巨製之中。蕭平專程從南京趕來,仔細觀摩後提出:「這件作品是中國花鳥畫史上的一件巨作。首先在此幅逾17米的手卷當中,近80種四季花卉的布局輕重得當,既協調又有節奏感;其二,周之冕對於花木的『生意』『生機』描繪的極為充分;其三,色彩如此豐富的花卉在周之冕作品中並不多見,周之冕用小寫意的畫法達到雅俗共賞的目標。」


朱萬章曾經寫過數篇研究周之冕的論文,他在研討會中提出:「這件《百花圖卷》是周之冕藝術歷程中的扛鼎之作,代表了明代中後期花鳥畫極高的成就。」



其三,中國花鳥畫史上的「百花之王」


據朱萬章研究,現存最早的《百花圖》出現在宋代,發展到明代《百花圖》達到興盛。


據統計,國內文博機構藏有《百花圖》大概有100多卷,其中80多卷集中在明代。周之冕的《百花圖卷》是所有《百花圖》中最長的鴻篇巨製,花卉品類也為最多。」根據朱萬章的研究,此件可謂中國花鳥畫史上的「百花之王」。


楊丹霞將本件《百花圖卷》與故宮所藏的周之冕《百花圖》進行了對照研究:「故宮的《百花圖》是7米長的墨筆鉤花點葉技法作品,不像這件作品具有豐富的色彩。這一手卷上花卉的顏色從最淺的白色、淺粉色、淺黃色,到艷麗的紅色、紫色,可以說花卉畫能夠涉及到的色彩都涉及了。不常見的墨紫色也都呈現得很好,說明周之冕在狀物、寫神兩方面的功力都是一般俗手不可企及的。」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黃小峰研究的切入點為本件《百花圖卷》所反映出的明代文人生活,在他看來:「《百花圖卷》勾連起當時的花卉市場、文人的種花實踐、插花藝術等等社會文化,是我們進入明代生活世界的渠道」。



其四,市場流通領域的周之冕扛鼎之作


周之冕的花鳥畫雅俗共賞,自明代後期以來一直受到公私藏家的追捧。清代宮廷更是將他作為重要的收藏對象。據朱萬章在《周之冕與「鉤花點葉」派》一文中考證,國內文博機構所藏繪畫中,周之冕的作品有97件之多。


中國嘉德中國古代書畫部總經理、資深專家欒靜莉認為,無論是公庫所藏,還是在市場流通領域,本件《百花圖卷》都堪稱最為珍貴的稀缺之作,「不僅尺幅最大,保存完好,有《石渠寶笈》初編的重要著錄,文人、宮廷遞藏有序,在中國花卉史上應占有一席之地。


「這件《百花圖卷》是我們目前所見周之冕最長、最精彩的作品。從中能夠看到一代大家在藝術表現形式上的獨到見解,實屬難得。」瀋陽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理補充道。



02.惲壽平1684《山水花卉冊》

中國美術史沒骨神品,山水、花卉合璧最精之作


惲壽平(1633-1690),字正叔,號南田,作為「清初六家」之一與「四王」齊名。他復興了北宋徐崇嗣「沒骨技法」,並將這一技法推向全新高度,開創「常州畫派」之先。


本次特展中的《山水花卉冊》是市場所見惲壽平集合山水、花卉最精彩的作品。這件冊頁包含5開花卉,與5開山水,各頁均有題詩或圖名,詩書畫「三絕」俱全。5開花卉包括牡丹、桃花、蝴蝶花、繡球、臘梅等四時花卉;山水部分涵蓋青綠山水與水墨山水,可謂集大成之作。



據冊頁上的鑑藏印,此為文人遞藏、流傳有序的臨摹範本。冊頁藏印有「頌閣所藏」「陶庵心賞」「愛畫入骨髓」「陶庵經眼金石書畫」,題跋「乙亥(1935)秋日向陶庵先生借觀至梅景書屋,吳湖帆潘靜淑合臨一本並志眼福」。其中,「頌閣」即徐郙之字,為清同治元年狀元,官至協辦大學士、禮部尚書;陶庵指的是與龐虛齋、吳湖帆交好的民國時期上海藏家徐俊卿;吳湖帆則是中國近現代畫壇中的重要畫家。吳湖帆夫婦合臨此冊頁,從旁佐證其為惲壽平範本中的範本。


眾專家在研討會現場觀摩了惲壽平《山水花卉冊》,進行了研討交流。


其一,惲壽平巔峰時期集大成之作


惲壽平於1683年返回家鄉常州,至1690年58歲逝世,一直定居於此。此本冊頁正是創作於1684年惲壽平52歲之時。江蘇省國畫院研究員黃朋認為,「52歲至58歲是惲壽平創作的巔峰時期,在這一階段他精力充沛,並且畫風非常成熟,是他創作出最多好作品的時段。」


本件《山水花卉冊》中有花卉、山水、魚藻和竹石,「無疑是惲壽平冊頁類作品中的精品佳構」。


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餘輝也認為:「惲壽平主要的繪畫表現對象都在這一冊頁中完整地表現出來了,這讓該本冊頁的價值與其他冊頁不一樣」。


其二,藝術史沒骨正宗,吳湖帆推崇備至


吳湖帆在鑑定史上經手了眾多惲壽平的作品,學界已有公論。該件冊頁上有吳湖帆寫於1935年的題跋,而學者黃朋在上海博物館所藏的一件惲壽平花卉冊上同樣發現了吳湖帆的題跋,對照分析,她認為1935年吳湖帆的題跋確真無疑,吳湖帆一直想收藏一件好的惲壽平冊頁,卻多年求之不得。所以才向好友陶庵借臨這本冊頁。


吳湖帆對惲壽平的推崇與喜愛達到了「迷弟」的程度,他甚至認為惲壽平在花鳥畫史上的成就超越了徐熙、黃筌。「吳湖帆對惲壽平有著極高的評價,認為他的畫很得宋人神采。惲壽平的過人之處在於首先強調形似,被譽為『寫生正宗』,形似之後才談『以形寫神』,最後造就了他的花卉既艷且雅,至雅脫俗。這樣的藝術形式是真正的雅俗共賞,我相信即使沒有後來宮廷的推動,惲畫也是有著超強的生命力的。」黃朋說。



蕭平認為惲壽平在藝術史上是有開創性的:「惲壽平借古開今,借徐崇嗣的名義來實行他自我的研究與創造。惲氏就是高雅、清雅、典雅,把『雅』字占盡。完全用沒骨技法,畫得如此清麗、古雅非常不易,他將易俗的東西畫得這樣高雅,是有創造性的。」


這也是『惲派』即常州畫派對清初以降300餘年保有旺盛生命力的原因。知名美術史學者湯哲明認為在技法之外,學界更應從「花卉去俗、氣質清雅」的品格角度來理解惲壽平。他說:「這件作品即使放在博物館,也是重器,尤其五開花卉的藝術水平首屈一指;其中一開牡丹,曾被上海書畫出版社《花鳥畫通鑑》選作封面。


惲南田常常畫牡丹,民間喜愛的花卉題材他都畫,但是他的傳統和學養令他的花卉毫無艷俗氣;他敢於畫大紅大綠,但是格調高逸,這是惲南田特立於同輩畫家之處,他將文人畫高逸冷艷的格調推到了一個極致。」湯哲明認為這套《山水花卉冊》,尤其是花卉部分,充分體現惲壽平開創性的藝術特色。


《石渠寶笈》三編編纂之一胡敬在其著作《國朝院畫錄》曾評價惲壽平:「國朝花卉,當以惲壽平為第一。」這代表了來自清宮的高度認可。中國美術學院教授王霖在研究報告中這樣寫道:「南田及同時代人依據當時流傳的所謂張僧繇沒骨山水,又通過自己的創作實踐,對早期畫史進行了新的重構或想像。這個『復古』,正是他們借古開今、與古為新的藝術『復興』之路。」自此,惲壽平作為「沒骨正宗」廣受推崇,除吳湖帆外,任伯年、齊白石、吳昌碩、謝稚柳、啟功等大家都研習過他的作品,從海派到嶺南畫派深受其影響。


其三,市場可流通的惲壽平頂級精品


根據中國嘉德中國古代書畫部總經理、資深專家欒靜莉的介紹,上世紀80年代蘇富比、佳士得開拍中國書畫後,惲壽平的作品就成為拍賣場上的常見拍品。但特別精彩的惲壽平作品實際上並不多見,因其主要收藏於兩岸故宮、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等重要的文博機構中。南京博物院陳列藝術研究所所長萬新華也在採訪中肯定地表示:「惲壽平《山水花卉冊》可以與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的收藏相媲美,是一件博物館級的作品」。


「惲壽平的山水冊頁或花卉冊頁在市場流通中多有常見,但山水與花卉合璧的頂級精品卻極為罕有。中國嘉德秋拍即將上拍的《山水花卉冊》,為惲壽平巔峰時期所作精品,又經過大鑑藏家吳湖帆及其夫人的品鑑和心摹手追,且曾經被朵雲軒製作木版水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有望引發市場對於中國花鳥畫的關注。」欒靜莉說。



03.弘旿《松桂長春》

《石渠寶笈》續編著錄清宗室畫家代表作



弘旿(1743-1811)為乾隆從弟,是清乾嘉時期宗室書畫圈中卓有成就的代表人物。他能詩、善畫,亦能書法、篆刻,藝術修養全面而高深,被時人稱譽為詩、畫、印「三絕」。


此件紙本立軸為弘旿「臣字款」作品,市場稀見的花卉精品。作者自署「松桂長春」,「臣弘旿敬繪」,有鈐印「臣、旿」。畫面中繪製了松樹、桂花、月季、靈芝、蘭花等具有象徵意義的植物,賦色典雅,氣象堂皇,寓意吉祥富貴。


《松桂長春》是《石渠寶笈》續編著錄之作。弘旿的繪畫一直得到乾隆帝的欣賞,他的許多作品都蒙賜御題。經統計,弘旿共有39件繪畫作品著錄於《石渠寶笈》。本件立軸上有藏印10方,分別為:「乾隆御覽之寶」「乾隆鑑賞」「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石渠寶笈」「石渠定鑒」「寶笈重編」「養心殿鑑藏寶」「嘉慶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可見,從乾隆起這件作品一直為清宮珍藏。


從乾隆至清末宣統時期一直收藏於故宮,供皇帝鑑賞。楊丹霞於《石渠寶笈》著錄之外,在清代宮廷檔案當中也找到了相關的記載。根據她的研究得知:從乾隆時期被創作出來到清末,《松桂長春》在故宮養心殿、乾清宮等不同宮殿中張掛、擺放。除了吉祥寓意外,這件作品的筆墨設色、狀物抒情各方面的格調品質受到歷朝皇帝的喜歡。



弘旿是清宮中以宗室成員為主體的「朱邸」書畫圈重要代表。皇室成員參與詩文、書畫的創作、鑑賞活動,到乾隆時期達到鼎盛,湧現出一大批著名的詩人、畫家和書法篆刻家。弘旿兼具皇室貴族與士夫文人的雙重身份,他在乾嘉時期的文學界、書畫界中的交遊比一般的宗室貴族更為廣泛和深入。憑藉個人的文化藝術內涵和造詣,贏得了大量滿、漢文人的崇仰和盛讚。著名詩人袁枚也對他有很高的評價:「瑤華主人能詩工畫,予嘗見其《聽泉圖》,畫筆高妙,直通雲林,以三絕著者。」(袁枚《隨園詩話》)


弘旿的繪畫承襲雍容富貴、清雅脫俗的宮廷藝術格調。據史料記載,弘旿受到乾隆時期著名的畫家董邦達(1696-1769)的影響,並以「婁東派」山水為宗。據楊丹霞所述,「從董邦達、董邦達的兒子董誥,到弘旿、乾隆兒子永瑢,都受到蔣廷錫新創風格影響。它承襲了宋人院體的工筆重彩,又融合清初惲壽平的沒骨畫,演變成為皇室宮廷樂于欣賞的新風:既雍容富貴,又具文人韻味,清雅脫俗。這種從容、清貴的氣息是民間畫師與其他文人畫家所不具備的。」


據悉,此次展出的三件中國花鳥畫「神品」,將共同現身中國嘉德2021秋拍。

關鍵字: